
隨著新預算法的實施,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的編制也隨之有了更高的要求,事業單位的經營收入與經營支出的預算編制類似于企業財務收支計劃,既繁瑣又非常重要,是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編制中的重中之重。事業單位經營收支財務預算是在預測和決策的基礎上,圍繞企業戰略目標,對一定時期內企業資金取得和投放、各項收入和支出、企業經營成果及其分配等資金運動所作的具體安排。事業單位經營收支財務預算應當圍繞企業的戰略要求和發展規劃,以業務預算、資本預算為基礎,以經營利潤為目標,以現金流為核心進行編制,并主要以財務報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
一、事業單位經營收入與經營支出預算編制的依據。
事業單位經營收入與經營支出預算編制的依據要與經營的發展目標結合,符合事業單位發展戰略的要求。開展的經營活動應以實際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目的。
(一)事業單位經營收入預算的編制應結合上一年和近三年經營收入情況
結合當年市場行情,同時兼顧重要性和謹慎性原則,合理預計銷量,合理測算經營收入。并將經營收入細化到每個產品,在產銷存明細測算表基礎上編制經營收入明細表,按預計的售價測算每個產品或每個服務的經營收入列入收入預算。
(二)事業單位經營收支預算的編制應結合本單位生產流程或服務流程深入到生產環節或服務環節
對每個步驟進行深入透徹的了解,繪制生產工藝流程圖或服務工藝流程圖。然后在工藝流程圖基礎上核實每一生產環節或服務環節的耗費,測算各個步驟的定額。
(三)摸清家底,合理預測
年初對本部門本單位所有可利用的資源,根據一定的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測算,然后結合本年度生產情況或服務情況合理配置各項資源,核定營業支出的實際成本,確定每項工作完成后所達到的效果。
(四)與各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也是經營收支預算編制的依據
人在各項工作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財務部門在編制預算過程應充分與各部門溝通,建立起一個良好的溝通模式,才能取得更符合實際的相關數據,使預測數據更真實可靠,方能編制出一套趨于完美的預算,否則財務部門高高在上,氣勢凌人,其他部門也不會盡力的配合工作,所以在編制預算過程與其他部門的溝通也是編制一套完美預算的依據。
(五)參照本行業縱橫向市場規律,結合本單位實際預測切實可行售價等重要財務指標
對重要的財務指標的預測不能閉門造車,應符合本行業的市場變化與市場需求情況,并參照橫縱向市場規律,做出合理測算,使預算更有參考性和可比性。
二、事業單位經營收支預算編制的原則
(一)堅持效益優先原則,實現資源合理配置進行全面預算管理
事業單位經營收支預算的編制應本著效益優先的原則,合理有效配置本單位的資源,將能給企業帶來效益的所有資源都要包括在預算的編制中,也就是說不能僅局限于單位單純的經營范圍中的經營收入與經營支出還要囊括其他的收支比如固定資產的出租出售,計劃內的捐贈支出等等,堅持做到把收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全面預算管理。
(二)堅持積極謹慎原則確保收能抵支,降低財務支付風險
在編制事業單位經營收支預算過程中,要堅持積極謹慎的原則,不回避銷量的減少,也不回避售價的降低等客觀存在的事實,要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客觀預測收入與支出。在收入上要盡量保守預算,在支出上要保持不漏項,不少計,要全面完整,還要持謹慎性原則,收入保守,支出預測全面,盡量做到在收入上預測的基本上都能執行到位,支出上在實際列支時都能在預算之內,這樣就能做到既積極又謹慎。同時還要做到收能抵支,假如經濟持續下滑,即使做不到利潤盈利,但扣除非現金支出的折舊費等費用也要做到在現金上收能抵支,如果經營收入的現金流入不能足以支付經營支出的現金流出,在做預算進程中,就要把持續經營的籌資預算放在預算中,否則收不抵支的預算不是完美的預算,這樣不僅能降低財務風險,同時也能為領導層決策單位的發展戰略等提供可靠有用的數據。
(三)堅持自下而上原則,確保預算具有可操作性,針對單位生產經營的細節處著手,圍繞生產經營方向實施
事業單位經營收支預算的編制應從基礎做起,而不是自上而下按設計的表格再歸納填測。編測預算的人員應深入生產經營或服務的基礎環節,了解產品的生產環節,從基礎抓起,了解每一個能帶來收益的資源,比如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無形資產等等,再與人相結合,測定切合可行的定額成本,然后進行分析、審核形成符合本單位的財務預算模式,而不是按部就班和紙上談兵。并且要與單位生產經營方向或服務方向相結合,盡量滿足長期經營或服務的需要,而不是僅僅為了完成財務預算而完成預算工作的短期行為。
(四)堅持權責匹配原則,保證預算切實可靠,圍繞單位發展戰略實施
事業單位經營收支預算的編制要符合權責發生制的要求,收入與支出要匹配,符合配比原則,收入與支出要做到收入與支出合理的相抵業務,而不是無關聯的相匹配。如不關聯的收支是不能在預算中相匹配的放在一張測算表上,而是要符合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分清權責對等與匹配的關系,在時間上,在業務上要將相互關聯的對象按經濟業務的性質進行合理歸納與匯總,不僅要做到與單位資源的相結合,還要做到與單位的發展戰略相結合,符合單位發展戰略的要求,做到預算的編制能切實為單位發展戰略服務。
(五)堅持信息溝通原則,保持財務預算的完整性,確保財務預算順暢執行
事業單位經營收支預算的編制過程,信息的溝通很重要,其實人在預算的編制過程中是最重要的因素,要打破財務預算僅僅是財務部門的工作的思想,撇開財務部門高高在上的姿態,要在預算工作中講究信息溝通的方法,不用財務部門慣用的報表格式去要求其他部門生搬硬套的去編制財務部門設計的固有報表格式。其實其他部門都在各自的領域專業中工作,他們對自己所在的行業最了解,所以要尊重其他部門的勞動成果,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把財務預算需要的依據據實反映出來,再形成多方認可的表格格式再進行財務預算的編制,這樣的財務預算會很全面,各個部門執行起來也會得心應手,避免了財務預算的片面,加強了財務預算的執行力度。
三、事業單位經營收支預算編制的方法
(一)固定預算和彈性預算
固定預算是把預算期的業務量固定在某一預計水平上,以此為基礎來編制預算的方法。
彈性預算是按照成本費用習性分類的基礎上,根據量、本、利之間的依存關系編制預算的方法。
(二)增量預算和零基預算
增量預算是指以基期成本費用水平為基礎編制預算的方法。
零基預算,是指在編制預算時,對于所有的預算支出均以零點為基礎編制預算的方法。
(三)定期預算和滾動預算
定期預算是指在編制預算時,以不變的會計期間作為預算期的一種編制預算的方法。
滾動預算是指在編制預算時,將預算期與會計期間脫離開,隨著預算的執行不斷地補充預算,逐期向后滾動,使預算期始終保持為12個月的一種預算方法。
事業單位在編制經營收支預算時,以上六種預算方法為兩兩一對,每一對只能選其一,事業單位經營收支預算的編制應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本單位的預算方法,一般單位會選擇固定預算、零基預算、定期預算三種方法相結合進行預算的編制。
四、事業單位經營收支預算主要報表的編制
(一)經營收支明細預算表的編制
經營收支明細預算表是事業單位營業執照經營范圍的業務,是利潤構成的主要來源,也是單位資金重要來源,其他資金來源如銀行借款、所有者投入資金的目的就是為了在經營中使投入與借入資金升值,增加資金積累,進而促進企業發展實現企業價值。事業單位經營業務的發展關鍵在于主營業務的發展,當然也有的事業單位在經營中附業的收入反而占了主導,雖然資金流通暢,利潤可觀,但也會導致資產和人員的閑置。所以說主營業務收支明細預算表的編制很重要,報表使用者最看重的是單位的資金與利潤,首當其沖要看利潤實現情況,利潤實現的重要來源是銷售,是經營業務利潤的實現。
事業單位應根據實際生產或服務情況對企業產品進行明細測算,包括存貨、收入、成本、稅金、銷售費用等,產品繁雜的單位應分類進行測算,進行產品成本的結轉測算等,才能填測符合有利于事業單位經營業務發展的主營業務收支明細預算表。
(二)產品制造成本預算明細表的編制
產品制造成本預算明細表的編制,是將產品生產成本與其所分攤的制費用相結合填列在一張表格上。產品制造成本預算表可與制定的成本定額相結合進行編制,把報表使用者所需信息盡覽于此表中。一個成型的單位預算財務管理關鍵是成本費用的管理,控制了成本費用即控制了企業的資金,有的單位負責人把企業資金的支付認為是最重要的,認為只要控制了資金就萬事大吉了,而在成本費用方面亂掛賬形成企業負債,債務一旦形成事實就會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討債,最終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所以說事業單位經營業務的生產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有經營業務的事業單位財務及其他部門人員應重視產品制造成本預算明細表的編制,使編制的產品制造成本預算明細表真正在經營過程中發揮作用。
(三)某產品(重要產品)成本分析定額表的編制
既然產品生產成本非常重要,那么要在產品制造成本明細表基礎上對企業重要產品成本進行進一步分析測算,要求會計預測要細致到與生產車間各階段計件工資相吻合,要求會計人員深入車間了解各產品生產工藝流程,與車間管理人員共同探討生產成本構架構成情況,與車間生產人員共同研究怎樣節約生產成本,怎樣減少人財物的消耗。會計人員要了解每一個產品的工藝流程及各流程所耗人財物情況,根據了解后的情況制定產品定額,將定額預測與流程相結合,建立符合本單位的生產成本財務預算體系。
會計人員還要根據產品生產流程與企業管理人員、企業統計、勞資、材料人員深入溝通將統計、勞資、材料消耗報表格式與產品流程相符合,這樣財務預算才能準確,生產成本預算會更真實精細,才能全面了解生產成本構成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減少成本預算上的漏洞。產品成本分析定額表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報表,財務人員如果不在賬務預算上與產品流程相結合是不能將成本分析定額表編制出來的,財務人員不僅要了解生產作業流程,而且要人為的對生產流程進行合理分解,將財務預算與分解后的流程相匹配,這樣才能完成產品成本分析定額表的編制。(作者單位為大興安嶺西林吉林業局財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