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已經邁入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也為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校園教育信息化。校園信息化建設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該校改革的成敗與人才培養的質量。在這一大背景下,筆者對云南省XX學校和YY高職的校園信息化建設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在此基礎上,對收集的數據做統計,并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分析,提出了進一步促進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建議和措施。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該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現狀,挖掘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該校乃至該地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決策提供依據,更好的促進該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從而優化學校發展改革,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兩所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分別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其中每XX學校參與調查研究的學生有400人,分別來自該校的四個不同年級,男生175人,女生225人;參與調查研究的教師45人,涉及學校教學、科研、管理的不同崗位,年齡在20-30歲8人,30-50歲28人,年長于50歲的教師9人,其中男性教師21人,女性教師24人。YY高職參與參與調查研究的學生有400人,同樣來自該校的四個不同年級,男生196人,女生204人;參與調查研究的教師45人,涉及學校教學、科研、管理的不同崗位,年齡在20-30歲10人,30-50歲30人,年長于50歲的教師5人,其中男性教師29人,女性教師16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問卷的形式采用四級量表,從“完全不符合我”到“完全符合我”,共有20道問題,涉及校園信息化基礎建設、配套建設、信息化規劃和信息化應用等方面。
(三)數據收集
在兩所學校校領導、教師和學生的幫助下,筆者順利完成了問卷的發放和收集工作。XX學校發放的400份學生問卷中,收回378份,其中無效問卷26份,有效問卷352份,占總數的88%;發放的45份教師問卷中,收回43份,有效問卷41份,占總數的91%。YY高職發放的400份學生問卷中,收回369份,其中無效問卷29份,有效問卷340份,占總數的85%;發放的45份教師問卷中,收回41份,有效問卷39份,占總數的87%。
(四)數據分析
收回的問卷通過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再進行整理、歸納。
四、分析討論
(一)基礎建設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兩所學校均已建成性能較先進、功能較齊全的校園局域網絡,并且在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諸方面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具體地說:
首先,兩所學校在校園辦公、教學和學生宿舍等建筑物聯網建設方面已達到較高水平,教學人員辦公室平均聯網率已達80%,而本科學校的比例高于高職學校;在學生宿舍、教室聯網及投影設備安裝上,本科學校的建設比例為80%、75%和85%,高職學校的建設比例為70%、60%和65%。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這兩所學校也開始無線局域網絡的建設。不過,由于剛剛起步,與本科學校相比,高職學校建設情況略差。
除物聯網建設外,兩所學校在其他硬件設備建設方面也有一定的發展。例如,調查結果顯示,各類人員的平均計算機配備比例為82%的教師和75%的管理人員已配備有計算機(臺式機或筆記本電腦);同時,學生擁有計算機的比例也達到了72.3%。
其次,兩所學校的校園網站所能提供的信息和服務項目也叫以往大大拓展。眾所周知,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與廣泛應用,校園網站,作為學校與外界溝通的窗口,已逐漸成為代表學校在虛擬電子世界中形象的象征。在調查的兩所學校中,均已在主頁上為師生提供電子信箱服務、課程目錄檢索、學生成績單查詢功能;就校園網站在教學方面,本科學校的建設情況優于高職學校,本科學??商峁┒嚅T完整在線課程,而高職學校僅可以提供一門;對于在線圖書目錄檢索與課程主頁服務功能,這兩所學校均有待加強。
與校園網站的發展相對應,高校內部各院系的部門主頁建設情況呈現出較好的態勢。兩所學校的內部,各院系均已建立自己的主頁,不僅為校內各院系之間的教學、科研交流提供了較好的條件,同時也對不同學校之間的交流和資源共享打下了一定基礎。
(二)配套建設方面
1.電子和網絡資源
在校園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無論教學信息化、科研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其根基都離不開數據豐富、分類齊全的網絡資源庫的支持。然而兩所學校的網絡資源建設的水平仍然遠遠落后于實際的需要。在對校園信息化各類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滿意度評價時,其中“圖書館在線參考資料”的指數僅處于一般水平,而“用于支持教學的web資源”項目的指數僅為2.2(評價指數為1-4,其中1=很差,7=很好)。同時,另一組數據間接表明網絡資源建設的匱乏:在調查教師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準備情況時,其中對“網絡資源的準備情況”進行評價時,其平均得分僅為2.8。這種情況說明,在網絡資源庫的建設方面,今后兩所學校還應繼續加強。
2.技術支持和服務
校園信息化的建設離不開基礎設施和設備的維護與技術服務,而高效快速的技術支持離不開一支技術能力強、數量充足的技術支持隊伍。本科學校中,為學校提供技術支持服務的技術人數為34人,占全??側藬档?.2%,高職學校為學校提供技術支持服務的技術人數為46人,占總人數的2.7%。可見,高職學校在技術支持與服務方面比本科學校建設得好。
3.教師信息技術培訓
教學信息化離不開網絡資源的支持,更加不可缺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各種信息化技術工具的實際操作和應用,這就必然涉及到教師信息技術技能的培訓工作。
調查顯示,兩所學校均已制訂了“為教師提供信息技術培訓計劃”。然而在對校園信息化建設項目進行評價時,其中“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平均評價指數僅為3(評價指標:1=很差,4=很好);在對“教師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的思想觀念、操作技能及相應知識準備情況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符合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問題評價時,兩所高校平均得分僅為2.4(教學)和2.6(科研)。這些情況都說明,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問題,在今后相當長時間內影視校園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各校應給予充分重視。
(三)信息化規劃管理方面
在高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技術層面的建設僅僅是校園信息化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從組織和管理層面推進校園信息化的建設。只有將這兩方面的建設統籌規劃和系統組織起來,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校園信息化的效果。因此,信息化的規劃和管理等問題,同樣也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選擇“今后2-3年中信息化建設的最重要的工作”時,本科學校選擇“通過web提供在/遠程教育”,高職學校選擇“提供恰當的技術支持服務”。兩所學校均制定了開發教學軟件和課件的計劃,同時鼓勵教師開發教學軟件和課件。在“鼓勵教師在教學中積極使用信息技術的人事政策”、“開展評估信息技術對教學和科研的研究”、“建立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效果的評價體系”和“保護教師開發的網絡課程資源的知識產權政策”等項目,兩所學校差別不大。這說明,校園信息化的規劃和政策問題,受到了這兩所學校的重視,對信息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
校園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部門,而且血藥管理部門、業務部門和學術機構的密切配合和參與。因此,在建設校園信息化的過程中,應該有一個專門機構來組織和管理整個學校的信息化工作,從而能夠從組織和制度上保障校園信息化工程的順利實施。
統計結果表明,缺乏統一的校級信息化管理機構負責者及相應管理機構,是兩所學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
(四)信息化應用方面
在校園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硬件設施是基礎,網絡資源是關鍵,而應用是目標。現階段,推進和保障現有資源的教育應用才是重中之重。
1.圖書館電子資源利用率低
在對兩所學校的圖書館電子資源的調查中發現,他們對現有數據資源利用率非常低。平均75.5%的教師和70.1%的學生對圖書館電子資源不滿意;35.5%的教師和37.2%的學生期望購置更多的中文數據庫,59.3%的教師和27.7%的學生期望購買外文數據庫。其中,高職學校的圖書館數據資源利用率更是要低于本科學校。
2.精品課程使用率低
在兩所學校普便存在申請下來的精品課程淹沒在眾多的數字資源之中,使用率極低。這些優質的教育資源,僅有22.3%的學生知道,經常頻繁登陸學習的僅為2.5%,滿意度為6.9%。被調查的教師中,有18%的老師為精品課程的負責人或參與成員,在這些人中,僅有12.8%的老師經常組織學生在精品課程網站上學習。精品課程主持人或參與人尚且很少使用,更何況非參與人員了。
3.多媒體教學使用不理想
多媒體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環節。對于使用情況,調查發現,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教師 達94.2%,頻繁使用教學的教師為62.8%。經常使用的媒體類型為視頻、圖片、音樂和動畫。但絕大多數課堂仍然是教師主導的基于幻燈片的講授式課堂,信息技術的應用僅僅提升了傳播效率、豐富了信息的形式,而教學的方式卻并未實質性改變,傳統的教師灌輸變成了機器灌輸。學生對多媒體教學效果只有28.6%滿意度足以反映出多媒體教學的問題,在這方面高職學校的問題更是突出于本科學校。
五、對策建議
(一)基礎建設方面
校園信息化建設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化基礎設施建設,如開發課程注冊功能、課程主頁服務、新聞媒體信息服務等,站在學生和教師的角度,高度開發建設便利的基礎設施。
(二)配套建設方面
1.建立各高校之間網絡資源庫建設的統一規劃,以實現資源共享,減少重復建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2.建立各種校園應用系統的技術標準,如管理信息化系統、學生信息系統和課程管理系統等,以提高利用效率和降低維護成本。
3.加強高校教師的信息技能培訓工作,使之制度化和規范化,以促進教學信息化的順利發展。
4.制定相應的校園內部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以鼓勵教師將其各種教學和科研成果以網絡的形式發布。
(三)信息化規劃管理方面
在各高校中設立統一規劃和管理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部門和制度,以協調校內各部門的信息化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
(四)信息化應用方面
1.提升師生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人士水平。一要讓師生意識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及其在學校發展中的地位,將價值追求從對信息資源的使用頻率逐漸向使用效度轉變。
2.出臺相關政策,借助行政力量推進。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學校的行政力量去推動教育信息化的資源使用。如定期舉辦多媒體課件比賽、信息化教學比賽,設置有經費支撐的信息化教學改革項目,出臺對現有資源的使用規定等。
3.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信息資源的應用最終要落實到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的操作和使用上。對教師而言,可通過各種校內培訓完成;對學生而言,則應將培訓內容滲透于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
4.加大對信息資源有效應用的研究。加大研究力度,發現規律,總結經驗教訓,尋找最佳的應用側率,并將結果推廣使用,以提升整個社會的信息化程度。
六、結論
當前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效并不滿意,問題是方方面面的,這不僅需要學校自身的努力,全社會也應關注并實施策略幫助學校教育信息的建設,這不僅對學校改革發展助力,為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助力,同時也為全社會的進步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