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企業管理的視角出發,探索傳統企業管理的不足,分析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并且得出只有順應企業管理發展的趨勢,實現理念和模式的創新、網絡結構的改造、戰略思維的拓展,才能讓企業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實現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
互聯網的便捷性讓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員工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以及企業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聯系越發緊密,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不能適應新環境的變化,亟需進行深刻的變革。
一、文獻綜述
彭劍鋒(2014)指出,互聯網時代是一個零距離時代1。李海艦(2014)趙春福(2015)認為互聯網讓交易的場所、時間、速度及交易品種發生了巨變,中間環節不斷簡化2,企業思維方式必須進一步創新3。丁偉和于小波(2014)提出互聯網時代企業變革必須具備末端化、全域化、人性化、可持續以及社會化理念5。處于當下這樣一個深受互聯網影響的時代,智能化、信息化成為企業發展進步的導向,企業管理必須追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適應企業發展需求。本文認為,“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管理,應當是以客戶需求為中心,通過滿足客戶價值最大化來實現企業自身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從而獲得良性發展。
二、傳統企業管理的不足
1.管理理念落后、模式僵化。傳統企業的管理理念大都是“以企業為中心”,企業與客戶之間缺乏直接的交流和反饋,導致雙方信息嚴重不對稱,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得不到滿足。并且,傳統的營銷需構建有組織的、渠道式的營銷網絡,形成一種固定的營銷體系,給產品銷售增加了許多中間環節,產品真正進入市場的周期延長。在“互聯網+”時代,行業轉型日新月異,傳統本分的管理模式不再成為企業維穩的有效手段,反而會成為企業被淘汰的理由。互聯網的存在和發展打通了傳統的資源壟斷體制,信息流通的效率化和透明化導致市場游戲規則發生變化,市場經濟的環境變得更加公平健康,企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傳統管理模式已經完全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
2.組織結構改革緩慢。進入互聯網時代,管理學界早就開始探討企業組織結構的改革,并且有一部分企業順應時代潮流進行了相應的組織結構調整。但是在我國,很大一部分企業的組織結構仍然是從上而下的多層級金字塔型模式。學者及高級管理者們倡導對企業進行扁平化組織改革,去除金字塔結構中冗余的中間環節,提高企業組織的信息傳遞速度,提升工作效益,加強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形成戰略優勢。但是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復雜性以及改革推動過程中出現的精英管理人才不足、改革理念理解不透徹、改革方案不適用、企業內部不配合等困難,我國企業組織結構的改革進程緩慢。
3.戰略思維不夠深遠。企業戰略是一個整體性規劃過程,對企業的未來發展發揮著指導性作用。制定企業戰略首先要分析企業內外部發展環境,隨后確定戰略目標,最后明確戰略步驟。在傳統企業管理中,由于對“企業戰略管理”的概念理解不夠透徹,加上內外部環境分析不準確、戰略目標制定不具體、戰略步驟不明晰等原因,企業戰略思維不夠深遠,未能制定出具有指導性特征的企業戰略,戰略制定效用低下。
三、“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管理
1.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創新。“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專注于“以客戶為中心”,大規模制造以及小規模多樣化的時代都已經逐漸遠離,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成為企業開拓創新的新契機。互聯網帶來的不僅是信息交流的便捷性,協同、融合、開放、共贏更是成為了新的時代要求。銷售管理理念也不再局限于構建組織化營銷網絡,而是顛覆零售體系,通過互聯網進行自由化銷售方式選擇或者是實現“線上線下”雙線發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進行企業管理模式的改革是“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的另一大趨勢。“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將智能化、信息化運用在了研發、生產、零售、配送的各個環節, 企業生產運作效率大大提高。又由于互聯網的無邊界性,跨界合作催生無限可能,機遇無處不在的同時,危機也共存于其中。如何在時代潮流中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成為企業管理模式變革的重要依據。
2.網絡結構的改造。互聯網本身具有平等的特質,容易產生草根效應,特別是“去中心化”會給企業經營帶來重大改變。組織運營內容不再由專業或特定人群產生,而是由員工、客戶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結果,即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員工、客戶進行經營內容創作與貢獻。企業組織中個體不再強烈依附于組織,組織構造趨向于平臺化,個體在組織平臺上發揮效用,實現價值創造最大化和個人收益最優化。個體在互聯網思維帶動下,成為了企業組織網絡結構上的一個結點,客戶價值與人力資本價值在結點上發揮重要作用,企業運營依靠信息技術超越扁平化組織結構朝著“水平化”、“流程化”方向進一步發展。
3.戰略思維的拓展。在制定企業戰略時,首先進行的是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分析。外部環境包括宏觀環境分析、行業及競爭對手分析、客戶需求分析等,找到企業自身發展的定位,從而確立未來的企業目標。內部環境審計一方面分析企業擁有的資源規模和質量,包括企業內部業務構成、盈利狀況等,另一方面則是分析企業資源通過管理機制生成的能力,界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信息化的運用,將企業內外環境的分析建立成信息系統,使得企業的戰略準備更加明晰。每個戰略的選擇和制定可適當借助波斯頓矩陣、SWOT分析模型、生命周期法等一系列管理工具的輔助完成。最后進行戰略的實施和控制時,需要明確戰略步驟,不斷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便達到最好的效果。
四、結語
應當謹慎應對“互聯網+”時代。現代企業改革許多僅是學習了其表象,未能真正領略其精髓。只有順應企業管理發展的趨勢,變革企業管理理念,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對企業管理結構進行深入優化,將人才管理上升至一個新的高度,煉就深遠的戰略思維,才能讓現代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實現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彭劍鋒.互聯網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新思維[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4(16):41-48.
[2]李海艦,田躍新,李文杰.互聯網思維與傳統企業再造[J].中國工業經濟,2014,(10):135-146.
[3]趙春福.互聯網時代的企業思維方式創新[J].企業文明,2015(2):34-36.
[4]丁偉,于小波.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變革理念探索[J].現代國企研究,2014(10):44-46.
作者簡介:陳斯婷(1991- ),女,江蘇溧陽人,中國海洋大學企業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王麗娜(1992- ),女,河南周口人,中國海洋大學企業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