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的穩步推進與發展,新絲綢之路的全面提出,這都使得作為自古至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腹心”和絲綢之路起點的陜西,站在了內陸向西開放戰略的重要位置,也給陜西帶來新的歷史機遇,如何更好地參與其中,實現經濟的發展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內容。本文主要通過對陜西自然、人文旅游、礦產能源等資源基本優勢的梳理,概括陜西在新絲綢之路經濟發展中的產業發展進程,淺談未來的經濟發展選擇方向。
一、陜西經濟與發展的基礎。
“一帶一路”戰略的穩步推進與發展,新絲綢之路的全面提出,這都給作為自古至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腹心”和絲綢之路起點的陜西,提供了未來經濟發展新的契機。認清自身的自然、地理資源,發揮自身相對比較優勢,更好地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發展。
(一)陜西的自然資源基本情況
1.陜西的人文旅游資源。自然條件之所以較為復雜,是因為陜西地處中國西北地區東部黃河中游,地域南北長約880公里,東西寬160~490公里,土地總面積20.56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土地面積的2.1%,其中耕地面積398.5萬公頃、園地面積83.3萬公頃、林地面積1121.1萬公頃、草地面積287.8萬公頃。陜西境內絲綢之路旅游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涉及歷史文化遺存,絲路歷史文化名人、事件等。
2.陜西的礦產能源。陜西不僅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其礦產資源亦是中國最富集省份之一,在制造業為主的基礎上形成了以新型能源化工、先進裝備制造等工業體系,并成為支撐陜西經濟增長的核心力量。
(二)陜西所具有的地理優勢
陜西地處中國地理中心,是連接中國東部、中部、西北、西南地區的樞紐以及西北地區的東大門,占居著“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良好地理優勢。首先,它多方位多層次吸收資金、技術、資源這些生產要素,使得整個西部地區成為由東向西轉移產業的更加便捷;其次,陜西具有廉價的土地、勞動力以及能源和原材料供應,這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無疑使項目的投資建設以及生產成本大大減少節約,與西部其他省份相比,陜西有較為便捷的交通基礎設施以及優勢的科技、教育資源,有能力來吸收,創新技術從而促進西北地區的發展。此外,西安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歐亞大陸橋中國段和黃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是西北的金融中心、商貿和物流中心、科教中心、制造中心以及旅游中心。陜西關中更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最大的經濟增長帶,成為中西亞國家靜茹中國市場的東大門和中國向西亞、中亞、以及歐洲市場開放拓展的西大門,故此陜西所具有的特殊地理位置優勢毋庸置疑。
二、陜西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建設中的進展
(一)陜西旅游產業的經濟發展
陜西得天獨厚的文物旅游資源,15個王朝在此建都,具有雄厚的歷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現代文化等巨大的產業發展潛力。目前,陜西旅游業收入總額占陜西省GDP約9%,是陜西省重點發展的特色經濟之一。陜西省極大的旅游開發價值使得陜西的旅游產業發展有著和很大的未來發展前景優勢。
(二)陜西能源、高新產業的建設現狀
在交通合作上,依附著其自身優勢,空港新城快速搭建與國內外重要經濟區間的空中通道,努力成為一流的國際國際航空物流樞紐和空中絲綢之路新起點。2013年11月28日“長安號”國際班列正式開通,西安-莫斯科、西安-烏魯木齊-阿拉木圖等航線于2014年開通?!伴L安號”的常態化開行,為陜西及周邊地區提供一條面向中亞、中東歐等地的物流大通道。
(三)陜西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舉措未來的經濟發展選擇方向
西安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被賦予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先鋒。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應遵循“五通”原則。一是深化亞歐合作,促進政策溝通。二是建好西安樞紐港,促進道路聯通。三是聚集生產要素,促進貿易暢通。四是構建絲路金融中心,促進貨幣流通。五是打好絲路文化牌,促進民心相通。
三、結語
通過將西安打造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開發開放高地和金融商貿物流中心、機械制造業中心、能源儲運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發中心、高端人才培訓中心,使得西安成為絲路經濟帶的核心城市。陜西應結合自身經濟條件,充分利用國家的各種政策優勢,抓住絲綢之路經濟帶、西部大開發、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等重大機遇戰略。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是新時期我國向西開放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其及促進西部開發,也推動了區域經濟一體化。以西北地區維護要的西部地區,可以很好的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的廣闊市場以及豐富的資源,加快發展進程。
(作者單位為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