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長時間以來一個大的的發展戰略,也是區域發展的一個重要理念,想要協調發展絕非易事,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進工作,盡最大努力謀求區域協作,共同發展。時至今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然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目前,在京津周邊仍然存在二十多個貧困縣,其組成了環京津貧困帶,這種不和諧局面需要盡快得以改善。是以,京津冀協同發展勢在必行。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認識
(一)基本認識
從很早以前,京津冀地區就開始了合作,人們也特別關注這一區域的協同發展問題,2014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幾點建議,與此同時此戰略受到了高度重視。在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問題時,幾個相關觀點經常會伴隨呈現,如地區合作、區域和諧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等。這三個概念是相輔相成的,實現區域一體化離不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而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又是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的關鍵條件。
(二)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京津冀地區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15年第一季度三地GDP 總值為14512.03億元。河北省增幅較大,相比較2014年,河北的經濟增長實現了逆襲,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影響,與河北相同的還有天津, 天津一季度經濟增長幅度達到9.3%,排全國第四位,港口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都有明顯增長。北京和天津作為直轄市,連接著重要的交通樞紐,各地之間交通干線連接。同時京津冀地區有一批發展勢頭強勁,規模較大的產業園區,如北京中關村,亦莊,天津武清開發區,河北廊坊的廊坊開發區。然而由于張家口、承德等地交通系統發展相對落后,因此更加注重農業發展,開展新興農業,生態旅游,果園種植,綠色食品加工等。
二、京津冀協同發展面臨的挑戰
京津冀地區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一)三地產業結構相差懸殊
京津冀地區各城市產業結構相差懸殊。從產業結構角度來看,北京市已然以第三產業為主,2013年北京市第三產業比重已占到76.9%,已經成為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現代化大都市,與世界接軌,聲明傳播海外。天津市相對發展較慢,主要以二三產業共同發展為主,2015年二三產業比重基本上持平,但天津發展整體在向現代化,向服務型城市邁進。而河北省是這三個地區中發展最滯后的,產業發展比重也是較為傳統,第二產業比較發達,第三產業近幾年雖然發展相對較快,但是相比較京津還是較為落后。
(二)三地內部發展差距較大
產業結構不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發展階段和水平,京津冀正是如此。不得不承認,與京津的發達程度相比,河北省經濟的發展明顯落后,三地內部經濟差異較大。除此之外,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社區養老等社會保障方面同樣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種公共服務資源以及社會福利保障存在的巨大差異,同樣使得優質的生產要素涌向京津,從而使得生產力得到全面大力發展,河北省缺少與京津兩市協同發展的動力,動力不足,信心不足,發展后勁不足,京津冀內部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
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發展措施
實現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提高其協同發展程度和互助的水平,進而使三地實現和諧完美發展,從而使三地發展成為有世界影響力的都市群,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建立健全地區合作的合理分工
保持京津冀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就是建立健全合理的分工體系,這也是區域協同發展的根本動力。從當前現實出發,三個地域在一定水平上存在著產業結構相同的現象,但三地自身以及內部確實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北京是我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其經濟實力更是十分強大,此后應加強對服務業的發展,不斷追求高品質,創造高端服務業。天津的工業實力較強,應將發展重心放在制造業上,尤其是高端制造業。河北的經濟實力相對較弱,應主要側重于發展高端農業,同時著手普通制造業和較低端的服務業,當然,對于河北一些經濟實力較為優越的城市可以設計一些較為高端的領域,從而進一步帶動整個河北經濟的發展。
(二)增強河北自身發展實力
不可否認,河北自身實力相對薄弱,從而導致了其在合作、談判等博弈中往往處于劣勢。因此河北應利用自身的優勢進行轉型,將劣勢降至最低,甚至成為優勢,轉型是這樣的:以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為核心,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全面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通過加快城市化進程,帶動加快解決城鄉矛盾能力,提高科學技術為突破口創新,推動產業升級競爭力,降低能耗,減少排放,從而使向高端化和品牌化的行業,充分利用京津的優勢和環渤海優勢,擴大外資規模提高外資的質量,瞄準國際市場,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通過一系列措施,河北不斷壯大自己能力,爭取后來居上。
(三)保障制度實施到位
三地有其自身發展狀況,針對三地的不同情況,必須落實相應的保障制度,才可確保發展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目標。監督制度落實到位,一個戰略的實施需要各方監督,監督得力往往可以避免各種不必要的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在空間上三地要形成可靠的監督網監督群,賦予監督部門特殊的職權,不受任何一個地方的約束,而是三方共同管理,同時受約束。獎懲制度上,在區域合作中,必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競爭,對于良性競爭,合作共贏的地區,采取激勵政策;對于依仗自己實力強企圖壓制實力較弱的地區,采取相應的經濟制裁,如增加稅收,情節嚴重的予以強制退出的懲罰等。只有保障制度落實到位,京津冀協同發展才能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作者單位為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