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調研數據的基礎上就三江源生態移民的就業現狀以SWOT分析從內部優勢、劣勢、外部機遇、威脅四個方面對三江源生態移民的就業現狀進行分析,通過WO策略分析生態移民的就業能力。
一、生態移民就業現狀
澤庫縣是隸屬黃南藏族自治州的純牧業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總面積66.58萬平方千米。較惡劣的自然環境嚴重影響第一產業的發展。移民現在從事行業占比依次為牧民、石雕工人、外出務工人員、鄉鎮企業工作者、服務業工作者、農村鄉鎮企業管理者、學生、賦閑在家(圖一顯示)??萍技夹g水平較低,缺乏專業性,服務行業單一。
二、 SWOT分析
三江源生態移民就業自身的優劣勢和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而對于其就業能力分析可以通過 SWOT 方法進行。SWOT 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S、W是內部因素,O、T 是外部因素。其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而制訂發展戰略,并提供分析影響因素的思考框架。
(一)內部優勢——S
據調查,44%的移民搬遷至澤庫縣工作時間達到6年以上,其中工作時間在6年至8年之間達到36%,說明移民已在安置地點澤庫縣生活較長時間,能夠適應周圍環境,同時工作一段時間對現在的工作已積累經驗。對環境的熟悉與對目前工作有所經驗作為移民自身的優勢可以促進移民今后更好地工作。
(二)內部劣勢——W
1. 移民人口數量較多,勞動力負擔重
根據澤庫縣調查結果,我們發現勞動力成員只占總人數的40.6%。意味著每2個勞動力承擔3個非勞動力,負擔較重。
過多的移民人口勢必會造成與有限土地資源的矛盾,剩余勞動率偏高,勞動力轉移成為必然,否則就澤庫縣有限的就業容量很難解決大部分移民的就業問題。
2. 低層次文化程度導致就業能力的嚴重缺失
在調查的移民中,發現澤庫縣生態移民主要以農村村民為主。且農村移民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占比高達80%。其中文盲占到36%,有相當的比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率極低。
3.移民現有技能單一,科技力量薄弱
如上圖一顯示,移民現在主要以從事放牧和石雕雕刻為主達到48%,外出打工占12%。在調查戶中,無業、失業人口則達到8%。數據表明澤庫縣的二、三產業的發展水平明顯落后。商業活動比較蕭條,商業服務人員僅占8%。根據調查,澤庫縣地區科技水平落后,澤庫縣專業技術人員僅占調查人數中的16%,且是手工業技術人員。澤庫縣無論是在教育水平,還是在科技水平方面都是處于明顯滯后的狀態,這使得經濟的后續發展缺少推動力和可持續性。
(三)外部機遇——O
1. 特色產業的發展有實質性進展
三江源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注重與整村推進項目結合,“澤庫黑牦牛、澤庫藏系羊”成功申報地理標志產品。這對于牧民來說意味著放牧的牛羊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未來市場看好,市場潛力大。
2 .發展基金助力
目前青海省政府建立了生態移民后續產業發展基金,已批復15個后續產業發展項目,旨在逐步解決生態移民的就業和增收問題。隨著投資160億元的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二期工程實施,三江源生態移民后續產業發展將實現更大突破。
(四)外部挑戰——T
1 .自然環境較惡劣影響農牧業發展
澤庫縣境內大部分地區在海拔3500米以上,年平均蒸發量幾乎等于降水量的3倍。氣象災害主要有低溫凍害、有雪、冰雹等。較惡劣的自然環境嚴重影響第一產業的發展。在所調查的地區中,牧民占比32%。然而在牧民中,70%的牧民年收入在6000元以下,處于貧困中。同時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牧民都認為土地貧瘠是造成草場不茂盛、放牧不滿意的重要因素之一。
2.政府對移民的缺乏培訓,移民就業能力提升后勁不足
政府政策對移民就業有引導性的作用,同時政府培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移民的技術等方面的能力。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澤庫縣政府提供包括挖掘機技術、烹飪與石雕的技術培訓。其中提接受烹飪技術占比44%,次之接受挖掘機培訓占比33%。根據圖四五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澤庫縣生態移民接受政府提供培訓與家庭收入之間有明顯顯著性相關關系。
3.后續產業發展艱難,閑散無業移民較多,
據調查約有33%的移民家庭在過去一年中未參加任何形式務工活動,務工活動不足3個月的家庭約64%,勞動力每年人均務工時間僅為2.5個月。
由于三江源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較落后,移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勞動技能較差,語言交流不暢,導致其就業務工渠道非常窄,造成三江源區多數移民成為社會閑散無業人員。
三、WO策略
根據SWOT分析,三江源生態移民就業能力中劣勢和挑戰占主要,機遇在不斷發展,優勢明顯不足,應具體運用WO對策。
(一)擴大政府培訓范圍
我們發現政府的培訓對提高移民生活年收入有著顯著的作用,移民希望接受政府培訓的意愿很強烈,然而目前政府提供培訓范圍和比例過小,無法滿足移民對技術提高的需求。因此,為提高移民的就業能力,政府應擴大對就業人員的培訓范圍。
(二)細分培訓內容
進一步加強已有的培訓,對培訓內容更加深入細分。例如已進行的石雕雕刻的培訓,調查對象中接受此項培訓或從事石雕雕刻的人員占比16%。但存在的問題是石雕的圖案線條粗獷,圖形不精細,藝術價值并不高,無法成為暢銷的紀念品,銷售量很小。因此要在石雕培訓中進一步加強繪畫等方面的培訓,以此增強石雕作品的藝術性,符合大部分人的審美,從而增加需求量。
(三)提高移民漢語水平
三江源區移民勞動力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且移民文盲率高,語言交流不暢,文化程度低導致就業能力的嚴重缺失。移民漢語水平不好,在就業中存在溝通障礙,因此應大力開展漢藏雙語教學,逐漸全面普及三江源區中小學義務教育,為今后幾代人的就業能力提升做好工作。同時對于目前形勢,應增加成人漢語水平培訓班以提高目前勞動力的漢語水平,提高就業能力。
(四)發展后續產業
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如澤庫黑牦牛、澤庫藏系羊,將目前單一的草原畜牧業逐漸發展為多元化產業。調整產業結構,綜合運用財政補貼、稅費減免、貸款貼息和價格調節等多種手段,積極扶持三江源區現代生態畜牧業、高原生態旅游業和民族手工業的發展,為移民的就業創造更多崗位,提高移民收入。同時擴大對旅游景點等的宣傳工作,以吸引游客,為石雕等的手工藝品打開銷路。
(五)充分發揮發展基金的作用,增強基礎設施建設
生態移民后續產業發展基金將投資160億元的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二期工程實施,政府應把資金用在移民最需解決的地方,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建設。這使得移民到達周邊都變得便利,有利于打開蟲草、牛羊的銷路。
(作者單位為青海大學財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