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具備立體氣候、生物多樣性、良好生態環境等優勢,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有效途徑。但貴州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業產業化程度、農產品商品率、農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還比較低,探究貴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分析了貴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并提出了推動貴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的措施建議。
一、前言
貴州農業比較優勢在山地特色方面,要轉變傳統農業發展狀況,必須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近年來,貴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實現真正的現代化和高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此形勢下,研究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具有重要價值。
二、貴州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貴州省發展條件與環境不斷改善,尤其是以交通、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和通訊條件改善,極大緩解貴州諸多深山區、石山區的邊緣劣勢,促進了農業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發展勢頭良好。綠茶、辣椒、薏仁米、火龍果、太子參、大鯢等生產規模全國第一,馬鈴薯全國第二,蕎麥全國第三,是我國南方規模最大的藍莓種植基地。“十二五”期間,全省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1.8%,糧經作物面積比調整為40︰60。但是從現代山地高效農業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一) 經營主體發育不好,市場競爭力弱
農民專業合作社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第一,數量少,實力弱。截止2015年底,全省工商注冊登記的農民合作社13871個,僅僅占據全國總數2%。第二,帶動力弱、覆蓋面低。2015年底,全省專業合作社的從業人員僅17萬人,帶動農戶僅15.3萬。第三,競爭力弱、管理不規范。農民合作社社員少、合作不緊密、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會經營、懂技術及精通管理的人才,在聯系企業、組織農戶、開拓市場等方面沒有發揮引領作用。貴州主要以茶葉、蔬菜、辣椒以及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為主,但是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帶動力不強、科技含量低等各種問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省省級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410家,國家級龍頭企業27家,僅占0.7%。
(二) 農業產業鏈分工不合理
從貴州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現狀來看,社會化分工不全,產業程度不高,嚴重制約了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農業經營者,不管是農業企業還是農戶,難以在產業鏈中發揮自己的優勢,無法參與到產前的資料準備及生產管理,以及之后的加工、儲運、銷售等整個環節,導致產業環節效率不高,整體經濟效益較低。“十二五”期間,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經營性收入僅占40%左右。
(三)農產品精深加工滯后
貴州辣椒、茶葉、果蔬、中藥材等優勢突出,但是農產品加工規模小,產品附加值低、產業鏈短。農產品專業交易市場和冷鏈設備少而小。與全國的平均水平和其他省份比較來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比較落后,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農業大省,加工小省。
(四) 農村勞動力缺乏
貴州是勞務輸出大省。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勞動力向外轉移,導致貴州農村的人口數量與結構均發生了極大變化,農村空心化更加突出,農業勞動力趨向女性化、老齡化及兼業化。嚴重缺乏較高素質、職業化、具有專業技能的現代化職業農民。有資質的農民培育機構數量少、實力弱,管理不規范,流于形式,農民不愿接受培訓。已開展的培訓也多針對外出務工農民,針對在本村本地從事農業生產和服務的培訓不多。
三、貴州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對策
貴州的農業發展,制約在山,潛力在山,希望也在山,必須立足獨特的山地條件與資源稟賦,發揮低緯度、高海拔的山區立體氣候特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以及立體農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提高農業文化的附加值;加快農產品加工速度,提高經濟附加值。
(一)進一步強化農業經營主體培育
大力培育引進農業產業化企業,結合貴州的山地、氣候特點,一方面要著力培育引進一批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推動大宗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另一方面,培育引進數量眾多的專、精、特中小型企業,推動各地打造各具特色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專業村、專業鄉、專業縣。大力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產供銷以及科技、農機服務等專業協會、合作組織,開展全省百強農民合作社評選,對組織農民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與大企業聯系緊密、市場拓展寬、帶動農戶多、增收效果好的合作組織,在資金互助、風險救助、信用貸款擔保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大力培育壯大種養大戶,支持有創業能力和創業意愿的農民、高校畢業生、科研院所農技人員建設家庭農場和種養基地。大力培育壯大農民經紀人隊伍,鼓勵有一定市場開拓經驗的農村運銷大戶、農產品經銷商走專業經紀人之路。
(二)大力發展立體農業、特色農業以及生態農業
必須要立足貴州獨特的山地資源,全力發揮山地特色農業。依照高效、安全、優質以及生態之要求,大力開發各區域中獨特的名優產品,看準國內外的高端消費市場,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市場,推動優質茶葉、蔬菜、精品水果、地道中藥材、特色小雜糧等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構建山地特色農產品體系。要樹立綠色、特色的品牌意識,立足貴州良好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生態草地畜牧業,無公害蔬菜、水果、馬鈴薯以及中藥材等各種優勢產業,從而建立一批綠色、無公害的有機農業品,形成競爭優勢,優價優質,滿足高端市場所需,并利用山地優勢空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農業高效益。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充分、合理應用貴州多民族獨具風格下的鄉土風情、山地農耕文化及獨特的景觀優勢,發展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要根據各個區域實況選擇現代農業展示、山地體驗型的教育-示范模式。綜合觀光型、體驗型、休閑療養型等多種類型觀光農業,建立新型的多業態特色山地農業,拓展山地農業功能,提升農業比較效益。
(三)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
必須要圍繞貴州山地特色,將精深加工作為重點,大力發展加工業,從而引進一大批有潛力、有實力、有帶動力的加工企業,并要鼓勵加工企業采用新工藝、更新設備及新技術,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加快冷鏈運輸設施建設,提升農產品的保鮮技術,降低流通損耗。加強農產品體系與物流體系建設,提高批發市場的效能,進一步做大淘寶網特色中國·貴州館、京東商城中國特產·貴州館等主流電商平臺,豐富產品種類,暢通線下物流網絡,實現省內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廚房、市場到廚房快速網購目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貴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應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資源稟賦為前提,合理調整種養結構,創新生產經營模式,走適度規模化多種經營之路,增強主要農產品供給能力。堅持創特色、提效益,堅持以質取勝,注重品種更新、品質提升、品牌創建,把產量做成產值、把產值做成收入,提高農業對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的貢獻率。要圍繞構建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大省,遵循山地經濟規律,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打好“質量牌”,推動適度規模經營,充分運用現代生產方式、技術裝備、營銷模式和管理手段,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競爭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努力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結合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作者單位為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