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結構是一套通過制度安排用來支配若干在企業中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團體,包括投資者、經理、工人之間的關系,并從這種制度中實現各自的經濟利益。”即從制度安排的角度解釋公司治理的概念。認為公司治理的核心問題是建立一套制度,用來平衡各利益相關者的責權利。但該制度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動態的。而會計控制作為保障企業財產安全及相關財務數據信息真實性的重要前提,對其有效控制就顯得尤其重要。對于私募行業的建設發展亦是如此,私募行業在美歐等國已有數十年的發展歷史,期間他們為各種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以及美國的產業整合做出了巨大貢獻。而我國的私幕行業尚屬起步階段,力全薄弱,投資理念不成熱。因此,在次貨危機沖擊整個經濟體系的背景下,探求中國創投私幕行業的發展狀況,尋找其背后之機理并提出可行之建議便至關重要,而進一步加強對其公司治理及會計控制作為其重要工作必須得到我們的重視。基于此,本文將著重分析探討公司治理與會計控制措施,以期能為以后的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公司治理措施探析
1.公司治理的概念
公司治理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地說,是指有關公司控制權與剩余索取權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狹義地講是指有關公司董事會的功能、結構、股東權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因此,公司治理是通過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協調所有者、經營者及其他利益集體的利益關系。公司治理的最核心內容:公司控制權的配置。一旦主體不明確,公司的治理就會出現問題。公司治理主要包括這幾方面的內容:公司控制權的配置及使用、董事會的監督及評價、管理層及工作人員、激勵機制的設定及實施。
2.公司治理的現狀
在計劃經濟時代,企業沒有自主經營權,主要任務是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指令任務,包括行政組織方面和經濟事項方面,由于企業在人、財、物三方面公司沒有經營自主權,所以所謂的“公司治理”形同虛設。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不斷深入,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公司”,才真正意義上開始進行公司治理了。如何更好地整合公司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保證企業自身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實現,這就要求在企業形成一套完整的公司治理結構體系,保證各部門間能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當前,很多公司的治理結構不太合理,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財務秩序也比較混亂。
3.公司治理的措施
(1)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比較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發揮以下四個方面作用:一是能夠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內部控制制度對財產物資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種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減少財產物資被損壞,杜絕浪費、貪污、盜竊、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問題的發生。二是能夠提高會計資料的正確性和可靠性。正確可靠的會計數據是私募行業經營管理者了解過去、控制目前、預測未來、做出決策的必要條件,而內部控制系統通過制定和執行業務處理程序,科學地進行職比較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發揮以下四個方面作用:一是能夠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內部控制制度對財產物資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種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減少財產物資被損壞,杜絕浪費、貪污、盜竊、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問題的發生。二是能夠提高會計資料的正確性和可靠性。正確可靠的會計數據是私募行業經營管理者了解過去、控制目前、預測未來、做出決策的必要條件,而內部控制系統通過制定和執行業務處理程序,科學地進行職責分工,有效地防止錯誤和弊端的發生,保證會計資料的正確性和可靠性。三是能夠保證國家對私募行業的宏觀控制。國家制定的一系列財政紀律及法規,都要求私募行業通過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來落實,私募行業通過實施內部控制制度以進行自我約束,遵循國家的財政紀律和法規。
(3)從產權的角度分析外部性的社會責任
公司治理中,其中重要的一環為私募行業社會責任,而私募行業社會責任管治的概念于歐美等地發展迅速,香港公司近年來亦提高了私募行業社會責任文化,但于中國卻仍有其不少發展的空間,中國社會責任的工作跟披露都十分缺乏。再以產權角度來看,是否實行社會責任的產權是私募行業本身,但所帶來的影響是整個社會,剩余控制權及剩余收益權不一致,按科斯定理來說,不能帶來最有效的結果。而產權交易的成本很低時,也可以達致效率最大化,但實際上,產權交易的成本往往是很高,整個社會上的消費者,不可能跟私募行業談判是否實行社會責任產權,解決方法是第三方的介入,除了政府、監管機構之外,其中一個有效方法是以公司治理中的私募行業社會責任來調控,效果等如是政府以抽稅來調控,如果私募行業實行公司治理,市場上對該私募行業的股價會有相對正面的回報,算是除了政府干預外,另一個有效的調節機制。
(3)重視內部監控流程
完善公司內部監控,不論對提升公司營運效率方面,以及對激勵員工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公司治理要求公司對內部各項的流程中,設置不同的監控流程,又有需要成立內部審計部,由審計委員直接會進行監督,以達致公司能夠實現高效率、善用資源,于市場價格機制不能有效用于公司內部的情況下,有效的內部監控制度,以及指導式的調控,于效率及效用最大化中的表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內部審計職能與公司治理理念是一致的;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關注的利益群體和面臨的問題也是一致的,都在于幫助組織內部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體系,都是為提高私募行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促進各個環節管理活動規范、高效、經濟地運作,有效預防私募行業風險,以實現節約投資、降低消耗、取得最佳經濟效益為目標。
二、公司會計控制措施探析
1.公司會計控制概念
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對會計活動的有效性和會計記錄、會計報表的真實性、可靠性有直接影響的內部控制。具體而言,是企業為了有效的管理會計工作而制定的各種組織、分工、程序、方法、標準、守則和規程,是由一系列具體的控制環節和控制措施組成,其主要目的是保障企業財產安全及相關財務數據信息的真實性。
2.公司會計控制的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民營企業逐漸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活躍市場、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現階段民營企業在從業人員素質、公司治理、會計核算等方面的不完善,導致其在內部會計控制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生存發展。內部會計控制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主要環節和關鍵節點,在防范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保障財產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保證內部會計控制體系高效地發揮作用,企業應構建相應的會計控制體系,為所有者、經營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提供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以保障企業財務核算工作的正常運行。基于此,將會計控制體系全面融入企業財務管理之中,保證會計核算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為企業財產安全提供保障。
3.公司會計控制措施
(1)完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
完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要將監督主體、監督對象、監督操作系統、監督效果評價充分融入到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中,除此之外,還要構建信息反饋系統、績效評價系統和責任追懲制度。另一方面,要完善獎懲制度和評價制度。對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階段性評估,根據其工作成果依照獎懲制度發放獎勵,出現工作問題根據其產生的不良后果嚴格懲治,以減少會計工作中的失誤,提高工作效率。
(2)資金管理對策
私募行業生存及正常運行的基礎是資金,而合理管理資金就是財務控制的核心目的和主要內容,加強資金管理是促進私募行業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一般來說要實現有效控制資金,必須從這幾方面入手:資金的籌資方案要科學論證,嚴格審批,重點關注籌資用途的可行性和相應的償債能力,加強債務償還和股利支付環節的管理;私募行業投資應當突出主業,謹慎從事股票投資或衍生金融產品等高風險投資;統籌協調內部各機構的資金需求,定期組織資金調度會或資金安全檢查,嚴禁資金體外循環,避免資金鏈斷裂;充分運作私募行業結算部門,建立資金預算管理系統,利用各類高效調撥資金的安全介體,充分發揮私募行業內部財務管理部門綜合職能。合理管理私募行業各類資金,是有效利用資金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升私募行業綜合收益。
(3)外部監控與內部控制相結合
要想在私募行業在工作中強化和完善會計內部控制,加強私募行業外部監控必不可少。把外部監控與內部控制相結合,充分發揮私募行業會計工作效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使政府職能逐漸發生了改變,私募行業必須加強自身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保證會計內部控制在法律監督下順利實施。政府部門通過相關政策,加強私募行業扶持,促進私募行業穩定發展。私募行業發展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對私募行業會計內部控制宣傳,提高業務人員信息管理意識,保證會計內部控制有效實施。
總而言之,公司治理是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決策機制,它能夠對企業中的資本剩余進行合理的控制,也就是說資產的使用權在沒有明確時,公司的治理機制能夠合理對其分配使用。企業在市場中生產發展需要嚴格按照一定的規章制度來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活動,同時,對企業會計控制有效性的把控亦是尤其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必須進一步重視研究公司治理措施及會計控制的有效措施,以為相關公司贏得更多的經濟以及社會效益,促進其更好更快發展。(作者單位為中駿天寶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