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依托互聯網信息的創新與發展,P2P網貸行業迅猛發展,但是老板跑路、平臺倒閉等情況時有發生,整個行業亂象叢生,基于P2P網貸的發展現狀,杭州居民關于P2P平臺交易機制的看法,運用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等分析方法,探究不同群體對P2P平臺交易機制的相關看法,了解不同人群對P2P網貸的使用情況,對P2P平臺發展預期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分析,研究有助于網貸這一新興行業在交易機制方面向規范化、透明化的方向進一步發展。
一、引言
P2P (Peer-to-Peer lending)網貸,是指通過互聯網實現的直接借貸。近年來,國內P2P行業亂象叢生,我們通過調查分析杭州市民對P2P網貸的使用情況及其滿意度,提出相關建議,以改善P2P平臺交易機制,充分發揮其長尾效應,使個人及小微企業能真正受益,從而助力中國夢。目前對于P2P網貸的研究,基本都是從平臺自身出發,很少從P2P網貸的使用者角度,對其適應性和接受程度進行研究。基于上述考慮,有必要從網貸使用者出發,探尋哪些因素影響使用者選擇P2P網貸,為P2P平臺、政府主管部門提供改進思路,提高P2P網貸的實際適用性。因此,本研究開展實地調查,構建預期前景模型,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調查設計
圍繞“杭州居民P2P理財借貸平臺使用意愿實證分析”的研究,作者設計了相關的調查問卷,展開了抽樣調查,獲取了樣本數據。其中核心部分即調查表的調查項目有5個問題,圍繞P2P借貸平臺的交易機制:①交易過程中放入身份認證問題;②交易過程中出借對象的個人信息;③交易中存在的貿易風險;④交易的周期長短;⑤交易保障問題。
此次調查對象為浙江省杭州市居民,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方法展開調查,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643份,實際收回問卷640份,提取有效問卷637份,有效率為99.53%。
三、實證分析
(一)樣本基本情況分布
在本次調查中,男女比例分別接近于1:1;年齡劃分為18歲以下,18-35歲以及35-60歲,文化程度選取了初中以下,高中,職校或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及以上,月平均收入劃分為3000元以下,3000-5000元 ,5000-8000元,8000-10000元,10000-15000元,15000元以上,職業劃分為國有企業員工,公務員,自由投資人,金融從業人員,民營企業員工,個體工商戶,學生和其他,經統計調查人群在各類年齡層次,文化程度,月均收入和職業均有分布,樣本代表性良好。
(二)交易機制的各因素探究分析
初步調查發現,居民主要通過網絡渠道了解P2P;借貸記錄和還款能力是貸方衡量借方的最主要因素;大多數居民認為對于P2P方便,機會多,同時普遍認為該行業的安全性較低;當借款到期無力償還時,居民都普遍認為通過借貸雙方直接溝通協商或者通過平臺第三方交涉進行協商解決比較好;大部分居民認為手續費合理提取比例為0.5%;大多數居民認為還款能力作為身份認證更重要。
(三)影響居民對P2P網貸發展預期的多元logistic模型構建與分析
為更好地了解不同人群對P2P網貸的看法,我們運用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以居民對P2P網貸前景的預期(沒有前景、不容樂觀、樂觀、有前景、很有前景)作為因變量,以居民的基本信息、是否使用過P2P平臺等因素(由于在似然比檢驗中,文化程度的參數檢驗值不顯著,故不作為自變量放入模型)作為自變量進行建模,得到以下結論:
以認為P2P網貸發展前景樂觀作為參照組,可以看出在0.1的顯著性水平下,男性居民、月平均收入為3000元以下、國有企業員工與認為P2P網貸發展前景不容樂觀有顯著的相關性。同時結合回歸系數B可看出,月收入水平為3000元以下,在國有企業就職的男性員工,認為P2P網貸發展有前景的概率越小。
從不容樂觀參數估計結果可知,以認為P2P網貸發展前景樂觀作為參照組,可以看出在0.1的顯著性水平下,月平均收入為3000元以下與認為P2P網貸發展前景不容樂觀有顯著的相關性。同時通過回歸系數B可看出,月平均收入為3000元以下的人群越多,認為P2P網貸的發展前景不容樂觀的情況就越少。
四、結論建議
(一)客戶群體
調整市場定位,細化客戶群體分類,吸引主要客戶群,目標客戶定位在普通大眾,18-35歲人群是市場主體,P2P網貸應加強對這一人群的宣傳力度,依據此人群的投資借款喜好,制定相應的方案; 加強對于學生群體的關注和投入,學生是未來市場的主力軍;積極牽線低收入人群與投資方,此人群潛力巨大特別將中小微企業作為主要客戶群體,且優化客戶服務,提高服務質量,與此同時,找準市場定位,積極開發潛在人群。
(二)宣傳工作
在大數據下增加宣傳渠道與力度,多渠道深入市場,并推廣新型網貸模式;極力建設標志性優勢,提高安全性,打破安全顧慮堅冰;進行P2P網貸宣傳時,對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類別的人群進行差別對待,將目標人群主要集中在18-35歲的民營企業員工、個體工商戶與學生。
(三)信用風險
針對信用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導致各網貸平臺借貸信息無法互通,既影響貸款效率,也影響貸款質量,甚至導致一人多貸,注冊多賬號來騙取貸款情況下,建立健全行業風險信息共享機制,在防欺詐方面,建議國內想辦法使P2P企業接入銀行的信用基礎數據庫,建立P2P網貸風險信息共享系統。
加強對透明度的要求。P2P平臺應充分信息披露、充分提高信息披露的程度、揭示風險,既要主動向市場披露自身的管理和運營信息,也要向投資者做好風險提示,明確標注提醒投資人投資有哪些風險、保障計劃及風控體系的說明,不盲目對投資人承諾過多,而使投資人誤認為這是款零風險的產品,并定期開展必要的外部審計。
(四)與時俱進
在堅持業務小額化、支持個人和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的同時,提高組織口碑,重視口碑效應,加強標志性優勢建設,提高比較優勢,讓普通大眾對P2P產生信任,形成正面效應;在移動互聯時代,手機上網人群比例不斷增加,建議P2P平臺加強手機客戶端的開發和應用(作者單位為浙江財經大學 )
項目編號:2016R414023;項目名稱:2016年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新苗人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