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出現,有效的打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開辟了農產品銷售的新道路,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經濟效益。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農產品網絡營銷也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其發展,本文將會對相關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并制定有效的解決策略,以更好的推動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發展。
一、網絡營銷的內涵
網絡營銷實際上就是借助電腦通信、聯機網絡和數字交互式媒體來進行商品營銷的一種營銷模式。由于因特網具有公眾性、開放性、豐富性的特點,能夠吸引更多的網絡用戶,這樣一來就使一些商家看到了商機,競相在網絡上開展網絡營銷活動。而與其他營銷方式相比,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網絡營銷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具體表現為:(1)廣域性。能夠覆蓋全世界,而且交流比較通暢;(2)互動性。使買賣雙方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3)實時性。可以實現即刻到達,即時反饋;(4)低成本。前期建設和后期維護費用低;(5)能夠與其他營銷模式相兼容。
二、農產品網絡營銷的重要性
實際上,農產品網絡營銷一般是借助電子商務等現代信息手段來把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引入其中,并助電腦通信、聯機網絡和數字交互式媒體等方式來收集、獲取、處理各類有效信息,從而使農產品信息有效暢通。同時,還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系統、農產品物流的動態策略聯盟,來搭建網絡高效能的、經濟的農產品網絡營銷體系。與傳統農產品交易相比,農產品網絡營銷可以更好的獲取市場信息,從而增加農產品交易的概率,有效的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還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農產品品牌,可以進一步的開拓國內國際市場,還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跨地區的運營。此外,互聯網還有一個更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實現信息的有效共享,從而有效的解決了市場供需信息閉塞的問題,優化農產品交易環節,甚至還可以實現直銷模式,有效的拓寬了市場范圍,降低了農戶的營銷成本。因此,在進行農業發展過程中,要盡可能的適應網絡時代發展需求,加大對農產品營銷理念和營銷模式的創新,根據農產品實際情況來搭建網上營銷平臺,從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有效的推動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發展,使其逐步的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三、農產品網絡營銷中常見的問題
(一)農產品網絡基礎建設比較差
雖然網絡在我國各個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而且一些地區也開始加大了農業信息網絡的建設,但是由于受到資金和環境的限制,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購買了電腦,有些人還對電腦的一些知識不太了解,從而導致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網絡基礎建設比較差,導致農民信息閉塞,對于一些商機無法有效的把握和利用。同時,農戶參與農產品網絡營銷需要花費一定的費用,部分農民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無法更好的參與到農產品網絡基礎建設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發展。據CNNI調查發現,有19.7%的農村非網民是因為缺乏電腦等上網設備,而又有3.5%的人是因為當地缺少必須的網絡接入條件。這些現象在經濟發展落后的中西部農村地區比較常見。
(二)網絡營銷服務機制有待改進和完善
目前,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國農產品網絡營銷服務機制還不夠完善,對農業信息的獲得能力還比較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相關工作的開展,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相應的信息服務平臺無法進行有效的更新,導致農民無法有效的了解和掌握農產品貿易市場的相關服務信息,不能夠為農民提供更多豐富的農產品網絡營銷信息,從而導致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網絡營銷工作無法順利進行。
(三)農產品網絡交易的安全性和信用度有待提升
網絡安全問題一直是我們每一個人比較關心的問題,同時也是農產品網絡營銷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電子商務一般是借助互聯網來實現的,但是互聯網經常遭受黑客和病毒的攻擊,而且網絡間諜軟件還有可能用戶網上銀行的帳戶和密碼,從而給購買者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同時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導致一些網絡安全問題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發展。此外,由于缺少電子銀行和第三方認證機構等金融支持,缺乏電子商務交易過程的監管和電子商務管理標準的缺失,導致農產品網絡交易安全問題時有發生,給農民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網絡營銷,要求以信用為基礎,但是我國大部分農產品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信用失真現象,而且國家對于網絡上的一些交易缺少必要的監管機制。因此,在農產品交易過程中,買方怕賣方推銷偽劣商品或者在網上搞商業欺詐,甚至出現“拿錢不給貨”的現象;而賣方又擔心買方拖欠貨款,出現“拿貨不給錢”的現象。還有一些農產品網絡營銷存在比較嚴重的質量問題,也未按照相關標準和要求來進行農產品的保存和運輸,從而阻礙了農產品交易的進行。
(四)農產品標準化程度比較低
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網絡營銷一般是借助網絡來進行交易的,這樣一來農產品的質量分級標準化、產品編碼標準化及包裝規格標準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國外一些優秀的網絡營銷模式表明,在進行網絡營銷和宣傳的過程中,如果農產品有統一的規格和標準,那么所能達到的宣傳效果要明顯好于沒有規格和標準的農產品。但是,我國并未形成一個比較系統的農業規模生產體系,從而導致農戶生產規模比較小,而且分散區域比較大,無法更好的實現農產品的標準化。同時我國也未根據農產品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統一的農產品標準,導致不同地區采用不同的標準,導致農產品標準化程度比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發展。
四、電子商務環境下提高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策略
(一)加大農村網絡工程建設力度,提高普及率
近些年來,國家和基礎電信企業加大農村網絡工程建設的力度,從而使農村網絡條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還有一些農村地區沒有更好的開展網絡鋪設工程,雖然一些地區可以連接網絡,但是網絡速度比較慢,影響了網民積極性,從而導致網絡使用效率低。此時就應該采取措施對農村地區上網條件進行不斷的改善,加快農村網絡發展速度,提高農村網絡服務能力,提高網絡使用的普及率,盡可能的縮小與城鎮的差距。
在推進農產品網絡營銷發展的過程中,網絡基礎設施是前提條件。首先要求政府部門加快落實“電腦下鄉”政策,從而對農村網民上網設備給予有效的改善。因為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民電腦擁有率比較低,大部分農民由于沒有經濟實力購買電腦設備才而無法使用互聯網。這就要求相關部門進一步落實優惠政策,針對農村地區的消費習慣和水平,為其提供更實惠的價格,從而更好的滿足農村地區對電腦的需求。其次,加大農村公共上網場所建設。與城鎮相比,我國農村學校、單位、網吧等公共場所所具備的上網條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從而導致網絡的普及率比較低。此時就要求政府部門加大對農村公共上網場所建設的力度,更好的改善農村上網條件,為農產品網絡營銷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完善農產品網絡營銷服務體系
在網絡營銷過程中,服務體系主要是指在農產品的產品生產、網絡貿易、運輸、消費等各個環節為用戶提供系統、周到的服務,從而確保產品安全、快速的完成交易。農產品網絡營銷服務體系,應該集中在市場、生產、組織、信息等方面,并保證各個環節都能夠有效的銜接在一起,從而確保農產品網絡營銷的順利進行。在進行農產品網絡營銷服務體系構建過程中,最好以生產基地建設作為核心,做好農產品網絡營銷各個環節的服務工作,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農產品網絡營銷的有效性,而且還能夠提高產品的質量。在農產品網絡營銷過程中,還需要以市場為主要載體,加強對市場各個環節的管理,從而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批發商組織,完善的信息網絡系統,保證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
(三)制定農產品標準化體系
為了更好的推動農產品網絡營銷的開展,需要政府部門加大對農產品標準化體系的構建,對農產品種植、生產、包裝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制定相應的標準,同時還需要將標準納入到網絡銷售的整個過程。對國外一些先進農產品標準可以給予適當的引用,并根據我國實際國情來制定一套適合我國發展的農產品標準化體系,確保農產品網絡營銷的順利進行。推動農產品認證、關鍵控制點認證與危害分析,從而實現標準化生產,實現從農產品種植到銷售的標準化,為農產品網絡營銷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農村合作社、農業合作組織等可以將農戶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并組建一個穩固聯盟,而整個聯盟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發展目標,對農產品進行統一指導、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統一管理,同時還需要做好農產品質量監督保障工作,不斷提升農產品科技含量,并憑借優良的外觀形象和品質來更好的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更好的推動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全面發展。
(四)加大對農產品網絡營銷人才的培養
現實生活中,農產品網絡營銷高素質人才是確保農產品網絡營銷順利進行的關鍵。但是我國在農產品網絡營銷中,相關方面的人才還比較匱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產品網絡營銷的開展,此時就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加大對農產品網絡營銷人才的培養,建立農民夜校、農村技術培訓班等教育培訓機構,為廣大農民提供相關技術指導,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農民網絡技術、營銷管理技術、商務技術和農業知識水平,而且還能夠提高農民的信息獲取、分析能力和信息意識,培養出更多的農產品網絡營銷人才,為推動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網絡營銷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只有加強優秀人才隊伍建設,才可以更好的提高農民網絡信息觀念,推動農產品的網絡營銷發展。
五、結論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為了更好的推動農產品網絡營銷發展,就需要根據農產品營銷的特點,將物聯網、移動電子商務、客戶關系管理等更好的引入到農產品網絡營銷各個環節之中,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拓展營銷渠道,提高網絡營銷效率,而且還能夠降低營銷成本,為農戶提供更為周到的服務,保證農產品網絡營銷的順利進行。(作者單位為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