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以盈利為目標,經營以財務預算為核心,財務預算是駕馭公司最主要的韁繩。
一、為何要進行企業財務預算管理
(一)企業戰略目標及戰略計劃之需要
企業是組織社會化大生產的營利組織,是市場經濟的主體。為了企業的生存,甚至盈利和發展,必須打破傳統職能管理的界限,將企業視為一個整體,在戰略目標及戰略計劃的指導下,注重企業內部綜合協調管理,強化企業管理的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職能,只有這樣,才能讓所有職能部門和所屬單位的子目標與企業整體目標統一,從而使得投資者的戰略決策與經營者的管理行為相一致。這種管理格局無疑需要企業管理有一條主線,將企業各職能部門的管理工作和所屬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連貫起來,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
(二)市場經濟體制之需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運行機制與企業體制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企業與國家、企業與企業、企業與金融機構、企業與職工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必須逐漸地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與等價交換的原則運行。企業的財務活動已成為連接市場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不再是簡單的資金收付活動,而是包括資金籌措、投資決策與日常管理等多項內容在內的十分復雜的活動。隨著企業財務活動性質的轉變,對企業財務活動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不僅要對不同的投資方案進行比較和選擇,還要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籌措資金涉及對資金的日常運用進行管理。企業能否有效地預算所需資金鐵金額,是否能有效地籌集資金,并將其配置在適當的地方等,這些企業財務活動的有效與否不僅關系到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而且將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出于風險管理之需要
財務預算能夠積極規避企業籌資風險與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收益分配風險。就企業的籌資與投資活動所面臨的財務風險而言, 關鍵是處理好資金的結構問題。一般來說,在企業的各項資產中,流動資產過多,流動性較好,但盈利能力就會降低;短期負債的資本成本較低,但相應的財務風險較大。在進行財務預算時,首先要考慮公司的業務狀況來安排企業資金的使用,并在風險與收益之間作出選擇,同時結合企業實際情況來安排公司的財務結構。就財務預算能夠有效規避企業資金回收風險而言,重點是對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企業在進行財務預算時, 一方面,借助預算機制與管理機制相結合加強對應收賬款的有效回收, 并保持其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在財務預算時, 要注意對應收賬款時間上的安排, 以及對現金流的影響。
二、怎么樣進行企業財務預算
(一)企業財務預算的編制
企業財務預算是在預測和決策的基礎上,圍繞企業戰略目標,對一定時期內企業資金取得和投放、各項收入和支出、企業經營成果及其分配等資金運動所作的具體安排。 財務預算與業務預算、資本預算、籌資預算共同構成企業的全面預算。
預算編制,一般要經過以下步驟:(1)制定年度計劃。預算的基礎是計劃,因此,預算能促使企業的各級經理提前制定計劃,避免企業盲目發展,遭受不必要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只有制定出公司下一年的年度發展計劃,各部門才能根據計劃來編制具體預算。(2)目標下達。年度計劃確定后,公司領導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和預測的經濟形勢,一般于每年九月下旬提出下一年度企業財務預算目標,包括營業額、毛利率、利潤、費用額、現金流量等。(3)預算說明會。企業財務部門作為主導單位,應于每年十月中旬召開預算編制說明會,向各部門說明預算編制和審核原則。并向各部門下發收入、費用等歷史實績數據、各種預算表格、各科目的編制說明等。(4)單位預算編制。各預算執行單位按照各單位的年度工作計劃以及公司提出的財務預算目標,分科目、分項目、分月份編制詳細的預算。并于十月下旬上報企業財務部門。(5)預算協調會。企業財務部門對各部門上報的預算進行審核、匯總,并于十一月上旬召開預算協調會。協調會議的目的在于解決錯誤的預算編制、有疑慮的預算編制以及不合理的預算編制等。協調會后由各單位根據會議要求進行預算調整工作。如果還有協調的需要,財務部門應繼續召開預算協調會議,直至解決所有課題為止。(6)估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并正式編制企業年度財務預算草案,提交公司領導層或董事會批準。(7)下達執行。每年十二月下旬,企業財務部門根據公司領導層或董事會批準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下達至各預算部門執行。財務據此作為次年度實際與預算目標的分析基礎。
(二)財務預算的執行
財務預算重在執行,在執行過程中重在控制與調整,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確定企業目標并以此編制了企業預算后,關鍵在于如何組織實施,如何按預算進行控制。一般預算控制由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組成。 (2)由于編制預算時掌握的情況不可能全面、完整,或由于國家宏觀政策等外部因素發生了變化,導致編制預算的基礎發生了變化,如仍按原預算執行顯然不合理。因此,建立預算的調整、審批制度十分必要。
三、企業財務預算的保障
(一)領導重視,樹立科學的全員參與管理
首先將企業所有的經濟活動都納入到財務預算管理的環節中,通過目標細致分解、層層落實,確定各部門管理人員的職責范圍、管理權限以及相應的獎懲制度,使各個部門的方向明確、責權利清晰。
(二)建立嚴密的預算管理組織機構,建立健全內部約束機制
加強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結合相應的政策法規,成立預算管理組織機構,并確定企業法人代表為第一責任人,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同時強化對各部門預算執行過程和結果的監督、控制、管理和考評。同時采取“理論先行、操作跟進、逐步完善、總結提高”的科學方法,達到“規范操作流程、加強細節控制,實現穿透管理”的目標。
(三)“面向市場”,使預算指標經得起市場的檢驗
提高預算的準確性,指導性,企業必須樹立“面向市場”的理念,企業總預算的基礎是銷售預算,只有預計的銷售額確定了,一定時期的生產預算、采購預算、直接材料預算、直接人工預算、制造費用預算、期間費用預算才能最終定下來,整個企業的預算體系基礎是對市場情況的預測與分析。只有把握著市場,各項預算指標經得起市場的檢驗,才有可操作性。
(四)加強企業長遠規劃,合理安排企業資源
首先要樹立“現金為王”觀念,加強資本預算現金流預測。資本性支出預算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預測一個項目的未來現金流量,現金流量預測的準確性決定了通過分析得出的最終結果的準確性。由于企業的會計利潤是按權責發生制核算的,會計意義上的稅后利潤不是企業實際得到的現金,因而現金流量而非會計利潤是所有企業決策的中心,只有在預期未末有更多的現金流入的情況下,企業才能在當期用現金進行投資。其次,在預算的編制中,要把資金、成本、利潤等當期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的未來發展規劃結合起來。
四、財務預算的風險規避
(一)正確認識財務預算對于規避財務風險的作用。企業財務預算的核心是企業的資金運用預算,這個預算是源于企業的資金運用規劃。通過資金的預算,安排企業的籌融資計劃,設定企業的財務結構。企業的財務預算通過處理企業資產的盈利性和流動性,來解決財務結構的成本和風險的關系
(二)合理選擇預算編制方法。企業的財務預算方法可以分為靜態預算、彈性預算和滾動預算3種。靜態預算是根據未來固定不變的業務水平,不考慮預算期內生產經營活動可能發生的變動而編制的一種預算。彈性預算和滾動預算都是一種變化的、動態的控制,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滾動預算特別適用于日常的現金預算。對于當前復雜的市場環境,企業應該將這兩種方法結合運用于財務預算中,使得財務預算能更好地發揮規避財務風險的作用。(江蘇海達管件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