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服務地方經濟的長效機制是新建本科院校普遍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和嚴峻挑戰。本文通過對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的調查分析,從辦學理念、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與學生就業質量等方面針對性地提出了推進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的對策。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播的主要機構,其建設發展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本文試通過對湖南省16所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的情況進行的深入調查,分析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提升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能力的建議。
一、長株潭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目前,16所新建本科院校目前共有在校生人數約27萬人,校園面積約為2萬畝,建筑面積達66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約為123億元,校內外各類實訓基地636個。生均校園面積0.073畝,生均建筑面積分別為25.25平方米,每千人擁有實訓中心或基地數量為2.40個,生均擁有教學儀器價值0.5899萬元。以上數據均達到新建本科院校評估中的合格標準,說明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辦學規模適中,辦學硬件基礎設施能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特別是各本科院校均建有實訓中心或基地,反映出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學中重技能、重動手能力、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盡管湖南省新建本科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相比經濟發達地區的地方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的水平與數量均有一些差距,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專業設置與對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不足
2010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確定了湖南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即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文化創意、生物、新能源、信息、節能環保。我們對湖南省16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專業設置情況進行了調查,湖南省16所新建本科院校整體上開設有與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相對接專業,總計數量為167個,僅占總專業數量的27.79%。特別是在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產業方向專業設置數量不多,人才培養的基數不夠;同時,原有專業設置在專業名稱、專業課程、培養方式中創新不足,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多立足出學科交叉,而這些院校的專業名稱、課程設置、培養方式均沿襲傳統模式,對新興產業中涌現出來的新專業、新工種支撐不足,如移動互聯網、網絡營銷等。
(二)高水平“雙師型”專業骨干人才匱乏
近幾年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新建本科教育規模的擴大。然而規模的擴大使得學校教師,特別是高水平“雙師”型教師奇缺。而高水平“雙師”型教師在應用型本科院校是培養人才與實施技術創新的核心人才,從所調查的長株潭16所新建本科院校公開數據來看,16所新建本科院校共有專任教師15540名,其中省級以上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青年骨干教師382人,僅占3%,師資中雙師型師資的平均比例低于50%,特別是即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行業經驗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師數量少。同時,由于大部分新建本科業院校對教師深入企業帶薪學習缺少足夠的政策支持,相當部分 “雙師型”教師從教以后并不注重主動去企業、行業中繼續深造,久而久之,“雙師型”教師對行業中一些新的技術缺少足夠的了解,從而缺少教學與科學研究的能力,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也就很難成長起來。
(三)各新建本科院??蒲蟹盏胤桨l展不平衡
1.專利產出方面:2011-2015年,湖南省16所新建本科院校共申請了1738項專利,校均申請數量為108項,表明湖南省各新建本科院校在技術、方法、設計方面有著較強的創新能力,具備優越地對接社會,服務地方經濟的實力。但仍有12所本科院校低于平均值,其中有四所院校五年內從未申請過1項專利,各院校之間申請專利的水平存在較大差別;2.學術論文及著產出方面,各所新建本科院校在科技與社科論文發表方面,都有所成果,特別是湖南城市學院與懷化學院,研究人員發表的科技與社科類論文均達到2000篇以上,也表明這兩所學院服務地方經濟的程度較高。在著作出版方面,社科類著作(包括專著)的出版明顯高于科技著作的出版;3.國家自科基金與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方面:各校2011-2015年獲得的國家自科基金與國家社科基金數量看,自科基金獲107項,社科基金獲62項,除長沙師范學院與長沙醫學院數據統計不全外,各院校均有國家自科與國家社科基金立項,且總體上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在國家自科基金項目研究實力上高于社科項目的研究。但各學校研究實力上也有較大差異。長沙學院在自然科學研究領域明顯優于其他學院,部分學校如湖南工學院、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的國家自科與社科項目研究力量相對薄弱。
二、提升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轉變辦學理念,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需求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作為其所在地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把為地方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學校辦學的首要目標與主要任務。人才培養要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關鍵是專業設置要與區域經濟發展對各類專業人才的需求相匹配。2010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確定了湖南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即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文化創意、生物、新能源、信息、節能環保,并于2015年提出“面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大力推進制造強省建設”的五年發展規劃。根據本調查結果,設置了新能源相關專業的高校只有2所,設置新材料與先進裝備制造與節能環保相關專業的高校也不足新建本科院校的一半,且專業數量設置不多,如新能源相關專業各校累計只有13個,先進裝備制造相關專業各校累計也只有13個,這與我省的“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制造強省”戰略不匹配,與我省提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不匹配。各新建本科院校應結合我省的地方特色與發展重點擴大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類的專業設置與招生規模,以滿足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優化師資結構,多渠道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隊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改善教師隊伍結構,提升教師的應用實踐能力,最終將落實在培養高水平“雙師型”專業骨干人才。首先,高校應依據地方產業和學科建設的需要,建立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改進崗前培訓,增加行業背景內容,推進以功能導引的“學術領軍人+學術帶頭人+骨干教師團”的金字塔形的人才配置結構;其次,加大內部培養力度,制定教師實踐能力培養、培訓的實施辦法,給予政策激勵。比如,鼓勵教師到企業兼職,增加教師與專業技術人員的交流機會;組織專業教師承擔企業課題,解決實際問題;把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納入考評體系,在制度層面建立有效機制,保障教師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加強新建本科院校與我省戰略性新興企業的互動合作
首先,地方高校應發揮其科研優勢,將地方的科技方向視為學??萍贾鞴シ较颍⒁源酥贫▽W校的相關規劃和實施方案,主動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接軌運行。如積極創辦科技企業,依托高校智力和科技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區域高技術產業發展。其次,需加強新建本科院校與企業等經濟實體的合作。校企合作主要形式有:合作研究,高校主要搞研究和前期技術開發,企業主要實現產業化;高校提供科技成果,向企業轉讓技術;校企聯合創辦科技型企業等等。這種校企合作、“公司與學院結盟”已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最后,高校應積極向合作企業爭取科研資金或實驗室,或提供環境與高??蒲腥藛T共同研發相關項目,在轉化和吸收高校研究的高科技成果的同時,使高校的科研教學更有針對性;同時,高校還可以從企業籌集到一筆可觀的經費,加強自身建設,培養和提高科研人才的素質,提供技術創新資源,從而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作者單位為湖南工程學院管理學院 )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資助項目《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的評價指標與提升策略研究》(湘教科規領[2014]005號文,課題編號:XJK014CGD019)
湖南工程學院院級重點學科項目資助(校教字[201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