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研究通勤者的交通方式選擇行為,有助于制定科學的措施吸引更多通勤者選擇定制公交出行,從而在向通勤者提供舒適的公交服務的同時,有效緩解城市交通的擁擠。本文以北京市通勤者出行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通勤者的出行特征及不同情境下交通方式的選擇進行RP和SP調查,應用離散選擇模型分析通勤者出行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以建立的二項Logit模型,得到了通勤者選擇定制公交的人群特征和概率,從而為公交企業確定適應定制公交特點的市場策略提供參考。
關鍵詞:通勤者;定制公交;出行方式;交通模型
前言
公交優先已成為當今城市發展的交通戰略,成為緩解城市交通擁擠,改善城市環境的重要途徑。一人一座、一站直達、滿足通勤者個性服務的定制公交的出現,為公共交通出行增添了新的吸引力。最近一年來,自北京率先開行定制公交后,在福建、天津、深圳、成都、廈門等多個城市相繼得到推廣應用。雖然定制公交市場反應活躍,但使用定制公交的上座率仍然偏低。
一、離散選擇模型相關研究
近年來,國內外對出行者的出行選擇研究較多。例如,Cherchi 等根據RP /SP 調查,建立了意大利Cagliari 市的居民出行巢式Logit( NL)模型。文獻運用MNL模型分析出行者通勤出行方式的選擇,著重研究了換乘量與出行者通勤出行方式的選擇影響。Mcfadden D L等運用Mixed Logit模型對出行方式的選擇進行建模并求得結果。楊勵雅選取出行者特征、行程特性、出行方式和服務水平作為效用變量,構建了出行方式與出發時間聯合選擇的分層Logit模型。關宏志以北京市繁華地區為例,將停車費用的支付者分為個人支付和單位報銷兩類,針對兩類樣本以及全體樣本建立以私人小汽車、公共汽車、出租汽車為對象的出行方式選擇Logit 模型。
二、通勤者出行方式選擇分析
(一)出行方式調查
以北京市通勤時段小汽車出行者行為調查為例。調查地點包括寫字樓停車場、大型住宅小區、工業區停車場等,這些地區通勤者上下班時間固定,對交通的依賴和需求較大。
SP調查中假設受訪者從家可以在5min內到達定制公交上車點,定制公交準點發車乘客無需等待,同時定制公交使用公交專用道或高速公路到達目的地,最后可以步行5min內到達單位。
受訪者可以選擇小汽車和定制公交兩種交通方式上班,并且給出兩種方式各自所需的時間與費用如下:
小汽車出行時間=步行至停車場時間+開車時間+步行至公司時間
小汽車出行費用=燃油費+路橋費+停車費+折損費
(燃油費=(出行距離*耗油/公路)*油價)
定制公交出行時間=步行至上車點時間+運行時間+步行至公司時間
定制公交出行費用=出行距離*(單價/公里)
考慮到定制公交可使用公交專用道或高速公路,所以通勤時段行駛是順暢的,(假定出行時間為60min),但考慮到定制公交的票制,將定制公交票價分為正常和優惠兩種情況;將小汽車出行分為正常(假定出行時間為40min)和延誤(假定出行時間為55min)兩種情況。
三、小汽車與定制公交選擇關系模型
本文采用二項Logit模型定量的分析通勤時段出行者的交通方式選擇行為。二項Logit模型基于隨機效應理論和效應最大化原理的假設如下:
i=0、1,i=0表示選擇定制公交出行;i=1表示選擇小汽車出行。
本文中將小汽車通勤出行作為基準項,效用方程值為0。利用卡方檢測估計結果,采用95%的置信度,其中性別變量結果不顯著,沒有進入模型變量。Nagelkerke R Square(決定系數)為0.368,大于0.3,說明模型的準確度較高。
根據模型參數標定結果中各個變量所標定的參數可以得到乘坐定制公交的效用函數為:
V0=0.734-0.237*A-0.034*M-0.104*S+0.052*w1+0.054*w2-0.024*Y-0.095*O-
0.042*T1-0.046*T2-0.005*D+0.047*T+0.057*F+0.009*N
利用式(1)可以計算出通勤時段不同出行者在不同的情境下選擇不同出行方式的概率。例如年齡37歲擁有私人小汽車的已婚企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出行者,月收入11000元,駕齡為6年,每周使用小汽車通勤5天,沒有同行者,乘坐定制公交通勤時間為55min,私人小汽車通勤時間為35min,兩種交通方式費用差為25元,那么可以得到該通勤者選擇定制公交出行的概率為2.4%,選擇小汽車出行的概率為97.6%。
依據模型所標定參數分析通勤者的選擇規律為:
通勤者年齡(A)參數為負,說明年輕人更加容易選擇定制公交出行。
婚姻狀況(M)參數為負,說明未婚人士相對于已婚人士更加容易接受定制公交出行。
收入(S)參數為負,說明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更加傾向于選擇小汽車出行。
駕齡(Y)參數為負,說明駕齡較短的人更容易以往改變習慣選擇新的出行方式。
小汽車擁有情況(O)參數為負,說明擁有小汽車的人更情愿選擇小汽車出行。
乘坐定制公交通勤時間(T1、T2)參數為負,且T1 小汽車出行天數/周(D)參數為負,說明隨著通勤者每周使用天數的增加對小汽車出行就更加依賴,就更難選擇定制公交出行。 出行時間差(T)參數為正,說明小汽車節約的時間越多,通勤者更傾向于選擇小汽車出行。 出行費用差(F)參數為正,說明定制公交費用相對小汽車費用越低,通勤者更愿意選擇定制公交出行。 同行人數(N)參數為正,說明結伴出行的人越多,通勤者越容易選擇定制公交出行。 四、結論 本文對通勤者出行的交通方式選擇因素進行了分析,并考慮到通勤者的實際行為選擇、出行時間以及出行費用建立了二項Logit模型。由于在建立模型時考慮了通勤者的個人特性和交通特性,因此建立的模型更加合理性,準確性更高。結果顯示:(1)未婚的年輕通勤者更愿意選擇定制公交作為通勤工具;(2)收入相對較低的通勤者更喜歡選擇定制公交出行;(3)通勤者同行人數越多,越容易結伴選擇定制公交出行。同時,通過對模型參數的分析可以為定制公交模式的推廣提出如下建議:(1)服務人群主要應針對年輕的中等以上收入人群;(2)通勤者對出行時間反應敏感,可以通過優化定制公交線路,減少通勤出行時間來吸引小汽車通勤者;(3)通過制定針對多人同時定制的優惠票價政策,吸引更多的潛在定制公交通勤者,提高定制公交上座率,創新公交服務模式,為通勤者提供更便捷舒適的出行方式。 參考文獻: [1]楊勵雅,邵春福,HAGHANI A.出行方式與出發時間聯合選擇的分層Logit模型[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2,12(2):76-83. [2]關宏志,嚴海,李洋.考慮停車費用支付者的出行方式選擇模型[J].土木工程學報,2008,41(4):91-94. [3]關宏志.非集計模型——交通行為分析的工具[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