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證券市場發展至今也已經有近30年的歷史,伴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一些上市公司通過人為調控從而操作營收利潤的案例屢屢出現。由于上市公司的營收業績與二級市場的公司股市價格息息相關,因此一些上市公司通過操縱公司利潤,虛報實際應收總數來吸引資本市場融資,上市公司的利潤操作給我國證券市場的穩定性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從而也導致投資者對于資本市場信心喪失。本文就當前我國國內存在的上市公司利潤操縱問題現象進行分析總結,以期給相關投資者提供參考借鑒的價值。
關鍵詞:上市公司;利潤
我國證券市場由于運轉周期相較于歐美日韓等國較短,因此我國的證券市場自身存在著一些制度不完善、市場不穩定的問題。在國內,一些公司為了應對公司業務拓展以及發展過程中資金不足的問題,這些公司通過在證券市場上市之后發行股票進行融資,為了更好地吸引資金的流入,有些公司對自己的全年業績進行虛假包裝以吸引投資者資金的投入,這一現象會產生市場泡沫經濟的加劇,對于市場的穩定健康運行帶來了極大的隱患。本文就當前國內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現象的產生的原因及動機進行系統性總結分析,為遏制一些不法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提供一些參考意義。
一、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行為的動機
(一)公司高層追求業績需求
一些高層管理人員為了個人的業績需求,對一些原本達不到指標需求的經營業績進行虛假構造,并通過一些手段硬性對操縱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隱藏,這一過程有利于一些管理層片面提高個人業績指標為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有效支撐,因此當前通過操縱公司利潤來達到個人目的的利潤操縱現象在當前國內上市公司中已經屢見不鮮。
(二)公司融資需求
上市公司的融資來源主要通過股市股票價格的增長,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一般不會掩飾收入,因為上市公司作假的目的大都是為了虛增利潤,進而提升股價。掩飾交易或事實的常見作假手法有隱瞞訴訟事項;未披露年度或中期報告;不公開對外擔保等。除此之外,通過與控股母公司或控股子公司發生關聯交易的上市公司每年不在少數,可以看出關聯交易給企業進行財務舞弊提供了很好的機會,通過關聯交易進行會計利潤操縱已經成為近年來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主流。
(三)地方政府扶持
目前,利用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上市指標爭取難度大、殼資源緊張的情況下,許多地方政府往往不忍目睹上市指標作廢,讓已上市公司失去寶貴的籌資資格。于是有的地方政府紛紛向上市公司伸出“援助之手”,采用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的形式幫助上市公司實現一定的盈利目標,這些補貼往往數額巨大且缺乏正當理由。這種地方政府“援助”為不少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粉飾財務報表開了方便之門。有些地方政府越權給上市公司稅收返還政策或者直接為上市公司提供財政補貼,更有甚者地方政府通過一些手段對上市公司拖欠的銀行利息給予核銷減免。
(四) 逃稅漏稅的需求
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企業所得稅是根據公司所得利潤來進行計算的,一些公司為了通過減少上繳稅收額度以增加公司實際盈收,對公司實際的利潤進行人為操作,通過這些方法達到逃稅、漏稅的目的,這為公司的可用資金以及公司利益帶來了有效地提升,也為公司的運營資金起到了有效的支撐。
二、上市公司利潤操縱手段解析
(一)利用企業重組
新會計準則將原先因債權人讓步而導致債務人豁免、或者少償還的負債計入資本公積的做法,改為將債務重組收益計人營業外收入。因此,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很可能會在公司出現虧損的情況下,通過債務重組確認重組收益來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除了債務重組,企業重組的其他形式也是近年來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常用手法,如通過收購盈利公司的股權或優良資產將其實現的利潤納入上市公司或者將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權趕在年度決算前高價出售以調節自身年報利潤。
(二)利用資產創新
剝離與模擬是與企業改制上市相伴而生的。在2001年證監會相應規定出臺前,一直沒有一個合適的剝離模擬法規來約束,時至今日相應的會計準則也沒有出臺。因此就方便了企業為了湊足上市指標的需要,隨意劃分資產和業務的歸屬,這一剝離和模擬的過程本身就是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但是剝離與模擬在中國證券市場發展中功不可沒,如果不允許剝離與模擬,許多企業是不具備上市資格的,是無法通過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擺脫困境的。另一方面,剝離與模擬猶如“整容術”,通過將劣質資產、負債及相關的成本和潛虧剝離,便可輕而易舉的將虧損企業模擬成盈利企業。所以說剝離與模擬表面上看似為了調整產業結構、完成戰略轉移等,實際上造成了企業會計信息的失真,它被廣泛用于粉飾財務報表,通過資產創新讓一些上市公司死而復生、扭虧為盈。
(三)利用會計政策賬目作假
由于在我國會計政策準則存在著尚未得到完全完善的漏洞,因此在實際利潤清算過程當中,一些上市公司則通過這些漏洞對利潤進行選擇性控制,進而實現上市公司不真實會計利潤的產生,從而達到公司利潤的增加。
三、對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現象的遏制方案
綜上所述,我國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現象屢禁不止,與公司內部治理缺失和外部監管不力的多方面因素是分不開的。而對這一現象的有效控制需要相關監管部門聯合廣大投資者共同努力監督,而通過: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健全法律法規和完善相關制度準則;加強注冊會計師職業水平以及道德建設;加強注冊會計師職業水平以及道德建設;加強證券監管力度,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強制司法介入健全民事賠償機制,提高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操縱成本;加強道德建設和誠信教育,提升投資者基本素質無疑是更好維護我國證券市場環境的有效手段。
四、結語
近年來,我國證券市場中一些上市公司借助政策便利等條件實現利潤操縱,人為操控公司利潤以達到營收增加的目的,但是這給我國證券市場帶來了極大的隱患,也引起了廣大投資者的信任危機,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需要的是務實發展,信用經營的公司共同進行維護的,僅僅依靠利潤操縱來實現個人或者企業的營收絕不是一個好的企業長久發展的策略。本文針對常見的利潤操縱現象進行系統性綜述,希望可以給廣大投資者以及市場監管部門提供一些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華欣. 上市公司利潤操縱問題的剖析[J]. 商,2013,18:53+50.
[2]徐新博,楊守杰. 上市公司利潤操縱問題研究[J]. 經營管理者,2014,07:240.
[3]鄧毅靈. 淺議中國上市公司利潤操縱問題及其防范對策[J]. 經濟研究導刊,2014,11:32-33.
[4]湯麗媛. 淺析上市公司利潤操縱問題[J]. 科技視界,2014,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