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阻礙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國有資本管理問題,國有資本分配不合理、資產管理體制不科學、激勵制度與用人機制等都阻礙了國企的進一步深入改革。因此,要對國有資本管理所暴露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提出相應對策來優化資源配置,構建科學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實現激勵制度和用人機制的市場化以促進混合所有制經濟深層次的發展,深化國企改革。
關鍵詞:國有資產;管資本;混合所有制;分類改革
一、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資本管理
混合所有制與國有資本的關系在于,國有資本作為一部分的資金來源存在于混合所有制中,但是資金是以股權化的形態存在,而對于這部分國有資金分管理也相應的采取股份或股權的管理。隨著混合所有制在國企中的推進,我國混合所有制經濟已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多數企業已經初備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性質,而隨著中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以及混合所有制在國企改革中的深入,競爭性行業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會越辣越多,而純粹的國有制企業也只會存在于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領域中。因此,如何做好國有資本的管理,實現國有資本的“戰略化”目標,將對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經濟內生性增長以及推進混合所有制在國企中深入改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現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一)國有資產分布不合理問題。國有企業在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過程中對競爭性和非競爭性企業的界定不清晰,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這一類資產,本質上屬于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益性國有資產。但是在具體的國企混改推進中,過分強調了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和國有企業的利潤增長,這種實踐的偏離,導致了一部分國有資產投向了前景好、盈利高的競爭性行業。許多國企大量持有競爭性行業資產,競爭與非競爭行業便在實際操作中被混為一談,“戰略性”很難體現。另有學者研究表明,有一半左右的國有企業資產分布在非基礎性行業和非支柱產業中。因此造成大量競爭性行業中國有資產持絕對控股權,擠占了混改政策指導中原本屬于民營資本的位置,造成其他民間資產相對“失活”,不利于經濟內生性機制的成長。另外,為了適應國家戰略布局發展規劃的需要,國有資本應在對國計民生發揮主導作用的公共服務領域大量投入,如衛生、體育、福利、教育傳播及信息技術服務領域,但是實際占比卻很小,這使國有資本的真正功能難以實現。在自然壟斷行業中,國有資本的絕對控股破壞了市場競爭秩序,不利于中國市場的發展。
(二)混合所有制下民間資本參與到國企改革中有諸多阻力。首先,雖然國家已經給出了推進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政策,但是,對于民間資本的進入卻有著較高的門檻,且缺乏相關的政策與相應的具體方案和實施細則,實踐辦理難度大。其次民營資本產權不受保護。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發展混合所有制,必須確保產權明晰、保護嚴格。當前由于多種原因,不同所有制的產權保護強度還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國有資本的產權以國家信用為后盾得到充分的保障;而非公經濟的產權保護仍然面臨不確定性;國有股一股獨大現象普遍存在,中小股東利益保護水平低下,股權結構對公司的治理結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有賴于合理平衡的股權結構。但近年來,為實現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國有資產對上市公司仍是“控制性”的,中小股東不僅在公司的決策方面缺少話語權,而且也缺少監督董事會的動力,這導致中小股東的利益保護水平低下。由于一股獨大加之政府的支持,導致大股東侵害小股東利益的事情屢見不見。另外,一些開放性較高的企業,雖然民間資本的進入可以獲得企業的控制權,但這些企業卻都是一些“夕陽企業”,企業的競爭性較差,發展前景黯淡,投資風險較高,而民間資本又具有“趨利性”強的特點,因此多數民營企業家“不敢進入”這類國有企業。
(三)在國有企業內部治理方面。第一是所有者缺位現象存在,監督嚴重不足,國有企業的本質問題就是代理成本問題,委托者和代理者之間的矛盾就是現代企業管理需要重視的核心問題。而且國有企業與其他性質的企業相比,它的所有者是以國家為代表的人民群眾,由于這一主體沒有直接監督國有企業管理層經營狀況的權利,這能把權利下放于國資委,但是由于國企數量眾多,國資委無法全面監督,從而導致所有制缺位現象普遍存在,對企業管理層監管嚴重不足;第二是董事會治理缺少規范性,不能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我國國企的董事選舉通常都是由國資委或是組織部推薦,而且幾乎沒有落選的可能,因此董事會很難反映真正的股東訴求,且董事層和經營層的職能被一體化,導致監管失效;
三、對策思考:
(一)發展混合所有制,推動股權結構多元化。實現以混合所有制深入發展帶動國有資產管理深入發展,實現國有資本放大功能。如何發展混合所有制,第一、國有獨資企業實現對外開放;第二、這些企業引入非公有資本進行產權多元化改革。而且此兩種路徑應同時推進。積極推進各行各業各領域對非公有資本的開放,減少對民間資本的“壁壘”,保護民間資本的應有權益。而資本開放也可以根據行業性質和國有企業類型選擇參股、相對控股和控股,實現公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互榮共生,以推進混合所有制發展帶動國有資本管理科學化發展。
(二)對國有資產進行分類管理,優化國有資產布局。將國有資產分為競爭領域國有資產和非競爭領域國有資產,引導國有資產向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和領域,實現資本“戰略化”。在非競爭性領域,加大對關鍵領域的投入,提高科學研究能力,增大資金的使用效率,根據具體實踐情況以及市場的真實發展新需求對關鍵領域投資進行科學調整,實現國有資本的戰略化目標。在競爭性領域,降低國有資產在競爭性行業的投資占比,給民間資本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并給予民間資本充分的法律保護,真正做到公平競爭。
(三)實行有效的員工激勵機制。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當今的市場形式不比計劃經濟時代,在計劃經濟時代,國有獨資企業的員工不存在任何的失業風險,且工作的努力程度也不會對薪資產生任何影響。因此國有企業的員工人數在不斷攀升而員工質量卻沒有任何提高。究其根本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勵制度,薪資制度沒有與市場需求相適應。
四、結語
混合所有制改革與國有資本管理改革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資本管理的目的自傲與實現資本增值,而混合所有制最終的目的也是如此。因而,對于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的國有資本管理,既要注重其各形態資本的融合,又要提高資本管理的科學性來實現資本增值。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的印發,相信必將開啟國有企業發展新篇章。發展混合所有制,充分調動非公有資本的積極性,發揮不同所有制經濟的優勢,真正實現國有資本的科學管理,優化分配,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亞萍.淺析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完善[J].科技創新與技術,2015(8).
[2]畢長新,吳長春.混合所有制改革難救國企[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4):85-86.
[3] 曹冬梅,辜勝阻,鄭超. 當前國有資產管理與國有企業改革研究[J]. 中國科技論壇,2015(7):94-99.
[4] 聞琳,王雪巖. 構建國有資產管理新體制的理論探討[J]. 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2004(7):41-43.
[5] 文洪朝. 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思辯[J]. 現代經濟探討,2015(9):20-24.
作者簡介:李蕊(1993-),女,黑龍江省饒河縣人,民族:漢,學歷:在讀研究生,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研究生學院會計學,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