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論文在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與發展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高職院校在師資引進、師資隊伍結構建設、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等過程中面臨的幾點問題,提供一些個人意見與建議,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中青年骨干教師;建議
一、引言
顯而易見,高職教育發展受制于其生源來源與招生規模不穩定、缺乏與公辦院校等同的財政扶持、當下社會公信力偏低等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導致相當一部分國家重點大學,尤其是211與985院校畢業的社會緊缺、熱門專業的碩士與博士紛紛進入具有事業單位編制的公辦本科院校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高職院校師資隊伍里面難覓其蹤影。進一步地,導致公辦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師資結構等呈現出不規則發展態勢,而且有進一步加大的趨勢。這種現象已經引起相當一部分專家、學者、政府人員、網絡媒體等的關注與討論。
對高職院校而言,師資隊伍構建與師資力量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其教學、科研、實訓實習水平與社會公信力,乃至其社會美譽度。毫無疑問,一流的師資團隊還有助于高職院校招生生源的穩定與辦學規模的持續擴大。對社會而言,高職院校結構相對合理、教學科研水平相對較高的師資團隊有助于應用型與實踐型大學生的培養,滿足用人單位對應屆大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要求,從而達成雙贏的局面。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
為研究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問題,國內不少專家、學者做了大量工作,如文分析了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總結了其師資隊伍管理的特征,探討了其師資隊伍的管理和培養等;文從人才“資質管理”走向教師“資格管理”等三個方面分析民辦高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立基點等;文[3-4]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分析。上述文獻的研究對幫助分析高職院校如何調整師資結構,提升師資綜合實力等具有重要借鑒意義與參考價值。
二、高職院校在優化調整師資結構隊伍過程中的幾點意見與建議
筆者自畢業伊始即進入高校從事教學、科研等項工作,已近六年時間,收獲頗多。結合筆者的工作經歷與切身感受,提供幾點意見與建議僅供參考:
(一)引進高職院校發展亟需的“雙高”人才,適度提升教師薪酬福利待遇,對符合條件的教師優先考慮為其購買住房公積金。
在這里,“雙高”人才指高學歷、高職稱,并且具有一定教學、科研、創新能力的人才。筆者認為,衡量高職院校辦學實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其師資力量,尤其是社會急需、緊俏專業的師資力量。高職院校應該以普通本科院校師資引進條件為借鑒,現階段需要大幅度提高教師的引進待遇,如緊缺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或者學科帶頭人科研啟動經費至少20萬以上,年薪不低于10萬,并且幫助解決其配偶的工作問題等。否則,其引進條件不具有市場競爭力,更加難以招聘到優秀的“雙高”人員加盟。進一步地,考慮高職院校辦學經費相對比較緊張,而且缺乏政府財政支持地現狀,適度提高教師,尤其是一線教師的薪酬福利待遇。對于教學、科研、師德師風、創新等項指標比較突出的教師應該為其購買住房公積金,解決其住房難題等等。通過采取上述措施,爭取達到“雙高”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得上的“雙贏”局面。
(二)高職院校應該下大力度優化師資隊伍,形成結構合理、傳承有力的結構模式,并且重點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
毋庸置疑,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累積了系列問題,其中之一便是一線教師學歷、職稱結構等參差不齊問題,難以保障高職院校轉型升級與內涵式發展的需求。基于此,高職院校本著“以師為本”的精神,制定相關的制度措施,尤其是獎勵措施,鼓勵一線教師大力提升學歷、職稱等。在此過程之中,既要杜絕“一刀切”的工作作風,同時也要對一線青年教師提升學歷、職稱的行為給予必要的經濟幫助。進一步地,為了保證師資結構合理、老中青傳承有力,作為一線教師的骨干力量,高職院校需要重點培養本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鼓勵其定期參加教育部、教育廳、乃至省內外知名院校組織的技能培訓等。進一步地,對于符合條件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院校鼓勵其繼續深造,攻讀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乃至出國留學深造,培養其國際視野。
(三)高職院校針對師資發展問題,積極實施一線優秀教師“走出去”戰略,建立雙向人才交流機制。
通過調查、了解得知,部分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存在過度競爭的現象,其在專業設置、培養目標、教學手段、教學形式等方面存在同質化現象。基于此,高職院校在實施“引進來”戰略的同時,積極鼓勵一線優秀教師“走出去”,即到辦學實力、辦學水平、社會公信力等相對較好的同類高職院校參觀、訪問等,建立雙向人才交流機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短期從事交流院校的教學、科研等工作,深入一線學習其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人才培養模式等。以此為借鑒,同時結合本校校情,采取多種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本校的教學、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等等。
三、結論
針對高職院校師資結構隊伍建設與發展問題,提出幾點意見僅供參考:第一,引進高職院校發展亟需的“雙高”人才,適度提升教師的薪酬福利待遇,對符合條件的一線優秀教師優先考慮為其購買住房公積金;第二,高職院校應該下大力度優化師資隊伍,形成結構合理、傳承有力的結構模式,重點培養本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師;第三,高職院校針對師資隊伍發展問題,積極實施一線優秀教師“走出去”戰略,建立雙向人才交流機制。筆者在分析過程中,如果存在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楊秀蕓.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2]丁晶.論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突破[J].中國成人教育,2014年17期.
[3]文燦、張蘭月. 河南省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現狀與分析[J].青春歲月,2012年08期.
[4]馬慧、張小斌.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進高校內涵式發展[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年33期.
作者簡介:燕春友(1983-3-),男,漢族,山東廣饒人,江西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師,管理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教學、科研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