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信息資源逐步取代物質資源,漸漸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牽引力,我們進入了信息化時代。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通訊技術飛速發展。高校大學生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黃金年齡,思想心智尚未成熟,抵抗不良干擾的意志尚弱,卻大多數自我感覺良好,迫不及待想融入成人社會。對于他們來說,互聯網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是巨大的。如何在互聯網時代下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認知進行正確的引導,順應時代特點,巧妙利用互聯網工具促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是當代高校普遍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政治工作;問題;對策
高校在現代社會中承擔著人才培育、科研開發等職能。為了給祖國的進步和發展輸入有活力的新鮮血液,面對著互聯網帶給高校政治工作開展的巨大挑戰,作為高校政治工作者,首當其沖需要做的,是在結合時代特征及實際情況的條件之下,認識到互聯網給高校政治工作展開帶來的影響,發現互聯網時代高校政治工作展開中的問題。
一、客觀分析互聯網對高校政治工作展開帶來的影響
互聯網作為現代社會利用率最高的信息傳輸工具,相較于傳統信息傳播媒介,突出特點表現為傳輸信息多元化、信息輸送高速化,在對于教育工作的展開帶來了便利生動的交互化網絡授課模式的同時,給所傳輸信息的監管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給高校工作的開展帶來的影響有害有利,作為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此應當有客觀全面的認識。
(一)互聯網給高校政治工作展開帶來了積極影響。互聯網以其強大豐富的數據庫以及全球化的共享方式,為高校政治工作的展開帶來了令人瞠目的教學資源,高校教育工作者可根據自身要求,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對于全國,乃至全世界有記載的資料進行個性化的篩選及搜索,快速而簡單地掌握所需。并且由于,互聯網上的資源由多元化的形式呈現,擯棄單一的文字描述,把視頻、音頻、圖像等元素帶入教學,將極大地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效率。
互聯網給高校政治工作展開帶來了富有科技含量的教育方式。利用視頻、圖像,穿插以現實生活剪輯亦或是電影經典片段的多媒體生動教學形式將由互聯網的利用得以實現。在互聯網的革新下,教育工作者可借用各類軟件,把傳統的黑板板書,通過別出心裁的字體、生動形象的動畫、引人入勝的視頻剪輯等多種形式加以表現,展現了信息化時代網絡帶給教育的變革。經互聯網優化的高校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政治思想教育的空間被進一步打開,給高校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寶貴的機遇。
(二)互聯網給高校政治工作展開帶來了消極影響。在信息化時代的推動下,互聯網帶給傳統教學的沖擊是巨大的。對比起傳統大學生,互聯網滲透的新時代大學生在在心智、三觀、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同時,互聯網上的信息迫使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改革,這一系列的變化給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由于互聯網的信息傳輸量過大、傳輸速度過快,所以互聯網的信息監管工作很難有效實施,導致互聯網上存在有很大一部分不良信息。大學生由于心智不成熟,對于網絡上的各類信息無法準確分辨是非,且大學時期是塑造三觀,構建思想意識形態的黃金時期,不良信息的攝取很有可能對大學生的心智乃至一生都造成危害。
二、互聯網時代高校政治工作展開中的問題
針對互聯網帶給大學生生活學習方式的改變,結合當下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本人認真觀察分析互聯網時代下的高校政治工作展開,得到在互聯網的沖擊下,高校政治工作的展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兩點:
(一)互聯網促使高校大學生對于學習政治思想的態度消極?;ヂ摼W打開了信息的窗戶,對于三觀正在構建、是非觀念不明確的大學生產生重大的影響。在開放的思想意識潮流中,在充斥著市場經濟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等信息的互聯網面前,很容易促使大學生盲目拜金,自我意識膨脹,過度崇尚享樂,以至于對于高校政治教育置若罔聞,這對于政治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嚴重阻礙。
(二)互聯網的幫助下大學生不滿足于高校政治教育內容。伴隨著互聯網進入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信息不再遵循傳統的分級傳遞,大學生甚至在信息獲取速度、信息覆蓋領域方面超過高校教育工作者,導致高校政治工作的開展不被大學生重視,高校政治工作者工作被動。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政治工作者的權威地位不復存在?;ヂ摼W幫助大學生們獲得各式信息,時代賦予大學生們挑戰權威的勇氣。如今的大學政治課堂,他們對于教師不再言聽計從。這對高校政治工作者素質以及文化領域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同時,對于高校政治工作的開展也有著不利的影響。
三、順應互聯網時代特點 制定高校政治工作展開可行性對策
伴隨著有關部門對于高校網絡教育事業的重金投資,立足于大學生實際生活,運用互聯網開展高校政治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實踐價值。為此,本人制定互聯網時代高校政治工作展開可行性對策如下:
(一)構建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形成線上線下齊頭并進的交互式學習氛圍。為了更好地貼合大學生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效率,高校政治工作者可考慮搭建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提供課程相關的豐富多元化教學資源的同時,創建教師與大學生溝通互動模塊,方便高校教育工作者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向,及時反饋大學生的問題和建議。利用互聯網教育平臺進行線下輔助型教學,教授氛圍輕松,教授時間自由,大學生接受度高,教學效果可觀。
(二)創辦吸引大學生的正能量思想政治教育網站 驅散互聯網上的不正之風。高校政治工作者可創辦一系列主流思想政治教育網站,以新穎有趣的風格,與課程測評相關的內容抓住大學生的眼球,擴大正能量網站在大學生瀏覽網點中的比重,排擠網絡消極信息對大學生的干擾。同時,高校政治工作者應當團結高校網絡管理部門,建立高校綠色網絡監管系統,搭造高校網絡負能量攔截網,最大程度地消除有害信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侵蝕。
四、結語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互聯網作為最具代表的新興信息通訊技術,為人們提供了準確、全面、高速的獲取信息以及信息交流的方式,逐漸成為高校大學生學習、娛樂、溝通交流的主流工具。然而,由于互聯網娛樂方式豐富精彩,互聯網上各類信息良莠不齊,互聯網對于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的影響有利也有害。高效政治工作者對于互聯網帶給高校政治工作開展的沖擊應有全面客觀的認識,化互聯網為輔助教學工作實施的可靠工具,全力開展與互聯網時代相適應的高校政治工作。
參考文獻:
[1]金桂華.網絡技術與思想政治工作 [J].社會科學研究,2002,04:46.
[2]姜繼紅.網絡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J].高等教育研究,2002,01:59.
[3]朱正威.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徑初探 [J].教學與研究,2001,02:87.
作者簡介:段湘瓊(1975-5-),女,漢,湖南省長沙市人,本科,助理政工,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