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移動通信定位數據具有技術成本低、數據量大、時效性強等特點,是現階段使用較多的技術。但是在使用中還是存在一定缺陷,主要是定位精確度不夠、缺乏對有效路徑的匹配等,對于監控方面存在一定不理想情況。本文主要針對移動通信定位數據的交通信息提取及實踐進行研究。
關鍵詞:移動通信定位;數據提取;實踐
城市交通信息化出現,智慧型城市建設不斷發展,城市交通運行管理中直接出現的數據、交通信息、公眾互動信息等對交通數據管理產生直接或者是間接的影響,這些數據進行匯總,形成了城市交通數據的基礎,移動通信定位系統在信息采集方面數據量較大,形成城市交通大數據的基礎,這些數據對城市交通決策、管理和提供公眾服務方面作用較大。
一、移動通信定位數據獲取概述
(一)移動通信定位原理
當手機處于待機狀態的時候,通過蜂窩(CELL)和手機移動網絡取得聯系,將手機所在位置進行確定,并將數據生成記錄[1]。為移動定位信息采集系統,手機用戶在進行通訊的過程中,基站將用戶信息進行反饋,記錄用戶當前位置,并根據用戶通話過程選擇另外移動基站,同時將用戶移動過程中的位置信息進行記錄,存儲到來訪位置寄存器中,除了打電話以外,當移動臺出現主叫、被叫、收發短信、開關機、周期性位置更新等情況時也可以觸發通訊網絡記錄通訊信息。
(二)獲取數據特征
通過移動通訊定位原理進行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應用需要,但是這種定位方式精確度方面有待提高。一般來講應對居民基本出行還是可行的,基本交通需要可以滿足。在進行定位的過程中對于現有的網絡資源可以運用,不需要重新對網絡系統進行升級,節省一部分費用。手機的使用范圍較廣,因此數據覆蓋率是較高的,可以對整體交通情況進行了解,提供大量基礎數據。同時數據在進行收集過程中可以保證時效性和長期性。畢竟手機用戶是不斷增加并需要長期使用的,通過這樣的手段可以便捷高效的獲得動態數據信息,將城市整體動態交通信息系統進行分析,構建動態交通流分配模型,對城市交通數據進行統一的采集和分析。
二、移動通信定位數據的實踐研究
(一)信息獲取
手機作為信息采集的手段,采用的技術是基站定位方式。如圖所示,在邏輯上移動網絡被設計為正六邊形的基站,通過這些基站形成面狀服務區,這個服務區定期和手機取得聯系,使得手機在主動或者被動的條件下始終和基站保持聯系。如圖所示,整體區域為交通小區示意圖,方框之間是道路網絡。在圖中可以發現,交通網絡中道路和交通小區移動蜂窩網絡的基站小區,是按照相應規則分布的。在這樣的前提下只要建立相應的匹配規則,就可以清晰的觀察到移動用戶的移動規則和出行情況,對用戶進行定位。
(二)交通狀況分析
城市交通壓力不斷的增加,因此對其監控需要更加全面,對數據進行大量的收集。傳統數據收集方式主要是通過問卷調查和實際調查的形式,獲得比例數據。但是這個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取數難度較大,數據準確性方面存在隱患。在這樣的背景下移動數據定位技術優勢凸顯,這項技術可以識別手機用戶的出行交通分類,從而區分出快速和慢速客流、地面出行和地下出行、小客車出行和公共交通出行,對交通狀況進一步劃分。
通過手機觀察用戶出行軌跡,可以提取較多特征指標,進行分類研究。[2]研究內容可以包括用戶出行軌道、出發時間、結束時間、交通工具使用狀況,對客戶乘坐交通工具時間、換乘時間和狀況進行了解,將城市交通狀況整體情況和具體情況都進行分析,并且過程簡單,結果精確。[3]同時,通過移動定位數據系統,可以將交通工具運行情況進行了解,便于交通部門在高峰期加派車輛,盡量采取緊急措施緩解交通壓力,對城市交通幫助較大。
三、結語
移動通信定位數據取得成本較低、數據較為準確、覆蓋范圍廣,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技術手段,通過對采集數據的分析和歸類,可以對城市交通不同時間段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對于城市交通管理幫助較大,城市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居民出行情況對一些擁堵線路進行疏散,提醒車輛繞行。同時,還可以對公共交通工具進行監控,發現乘客較多情況,可以適當增派車輛,在交通高峰時期盡量做好應急工作,為現階段較為擁擠的城市交通進行一定的管理和規劃。
參考文獻:
[1]賴見輝.基于移動通信定位數據的交通信息提取及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14.
[2]賀黎滔.基于移動通信網絡的高精度定位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
[3]馮沖.基于移動定位數據的用戶出行模式識別[D].昆明理工大學,2011.
注釋:
[1]賴見輝.基于移動通信定位數據的交通信息提取及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14.
[2]馮沖.基于移動定位數據的用戶出行模式識別[D].昆明理工大學,2011.
[3]趙祥模,惠飛,史昕,馬峻巖,楊瀾.泛在交通信息服務系統的概念、架構與關鍵技術[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4,04:10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