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底,全國真語文活動啟動,在近3年的時間里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縱觀語文教育界,各種思潮、現象層出不窮、波瀾涌動,在此背景下,真語文不斷發展壯大,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持久性。筆者不禁要問,這究竟是什么原因?
2015年,真語文活動主辦方、教育部語文出版社真語文圖書策劃工作室編輯出版了真語文系列叢書。目前,有5本圖書已經面世,其中最重要的當屬語言文字報刊匯編——《這個時代需要真語文》。這本書匯集了真語文活動發軔以來的理念闡述、真語文教學實踐總結、媒體關于真語文活動的重要報道等。其中既有全國14省市32校聯合發布的《聚龍宣言》,也有真語文總策劃、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文章《這個時代需要真語文》;既有柳斌、孫紹振、吳桐禎、吳忠豪、陸儉明等語文教育專家關于語文本質的理論探討,也有賈志敏、黃厚江、余映潮、張賽琴等語文特級教師本真質樸的教學實踐,清晰再現了真語文理念發展完善、真語文活動蓬勃開展的軌跡。讀了這本書,結合曾經參加過的真語文活動,筆者對于本文開頭的問題,有了確定而清晰的答案。
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不同于語文教學界存在的各種流派,真語文是一種理念。它首次以理念的形態出現,是在2012年12月發布的《聚龍宣言》中:“語文教學最該真實、真誠、真情、真切”“使語文回歸本真狀態”“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蘊含在工具性中,要緊扣字、詞、句、段、篇教語文,貼近學生的興趣和生活需要教語文”“真語文的教學風格:教師要真講、學生要真學、評價者要真評”“語文教學不裝、不演、不做作、慎用‘PPT’,慎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真讀、真說、真寫、真對話”……這一系列的教學主張,看起來很具體,但已經遠遠超越了各種語文教學流派對教學技藝的追求,而是體現出對語文本真的叩問與探索。自此,真語文活動有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其教學主張也有了提升空間。其實,真語文所提倡的教學方法,很多優秀教師都在自覺實踐著,有一些老師還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形成了某個流派,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實踐多散見于個體教學中,難以形成合力。真語文通過持續的理論闡述和推廣活動,把這些個體的教學實踐集中、強化、系統化了。真語文強大的理論升華力量,也使這些教學實踐煥然一新,成為對“真”的教學追求中的代表與旗幟,強有力地推動了語文教學的發展。
真語文不是坐而論道,也不是孤芳自賞,而是通過系列活動,持續性、大面積地產生強烈的社會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教學理念的實踐推廣,比單純的理論提倡更有意義,但也更為艱難。談真語文,不能不談真語文活動。沒有真語文活動,就不會有真語文理念的廣泛傳播;沒有真語文活動,真語文就難以避免過去許多語文思潮長不了腿、行之不遠的局限,難以對語文教學發展產生全局性的重大影響。
在推廣實踐的層面上,真語文提供了許多值得稱道的經驗。比如,語文教育專家與優秀教師二者有機整合:每次真語文活動中,既有語文教育專家對真語文理念的專題講座,又有語文特級教師的真語文教學示范課展示及教學體會闡釋,這些內容使真語文理念闡述落到了實處,人們對真語文的認識也愈加深刻。再比如,考慮到一線語文教師的實際接受能力,真語文活動從中青年骨干教師中選拔出一批“真語文之星”,他們在活動中上公開課,讓普通教師看到學習真語文大師、開展真語文教學實踐的可能。又比如,為了讓青年教師有成長機會,活動專門設置青年教師研討課,給他們提供機會,展現銳氣,不斷探索,彌補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教學實踐中,“真評”發揮了巨大作用:活動中,微信、微博互動電子屏上實時呈現現場聽會老師的評課、感言;真語文總策劃王旭明課后檢測,對每堂課做有針對性的學習效果檢驗,檢測問題沒有預案,而是根據現場教學效果發現、提出,既有基本問題,也有拓展問題;來自全國各地的語文教育專家,也會在現場發言,如實評價老師的教學。這些評價真實、及時,常常讓青年授課教師“膽戰心驚”,但也讓他們看到了提升的路徑與希望,更讓現場聽課的老師熱血沸騰,因為他們看到了真教、真學、真評的力量,看到了語文教學的前進方向。同時,“真評”尤其是總策劃王旭明的課后檢測,引起了與會專家的極大興趣,他們說,這是前所未有的語文教學評價形式,在動態的現場中隨時生成,考驗評測人對語文教學的了解以及表達問題的能力,更見其“真”的功力和效果。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不能不被提及,就是真語文總策劃王旭明的個人魅力與影響。出身語文教師的他,對語文真摯熱愛,對真語文活動的開展傾注了全部心血;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的履歷,鍛煉了他的敏銳,拓展了他的視野。王旭明自身過硬的語文素養,再加上語文出版社的品牌力量,這些因素的有機融合,保證了真語文始終沿著探討語文教學規律的正確軌道行駛,并且不斷向著完美的境界提升。
走近真語文,人們感受到的是對語文的熱愛和理想的激情,看到的是用專業態度追求事物完美的精神。隨著活動的持續開展,真語文已不是單純的語文教學活動,它已形成了一個關于語文的強大的思想平臺、交流平臺、對話平臺、展示平臺,提供了語文學科發展的專業建設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講,真語文必將對語文教育的建設與發展做出獨特貢獻。
二、不妥協的時代戰斗風骨
真與假的矛盾對立,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具有普遍性和尖銳性,從經濟領域和其他各個領域持續打假活動就可以看出這個時代“求真務實”的艱難性。語文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語文教學必然會受到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不同的是,語文領域“假”的現象不具有道德判斷意義,真語文活動也沒有在道德判斷上一究高低的意圖,真語文關注的是對教學規律認識不足或違反教學規律的問題。有人忽略了這一點,人為地對真語文產生抵觸情緒,這是沒有系統了解真語文理念的認識誤區。看看全國14省市32校聯合發布的《聚龍宣言》,以及《這個時代需要真語文》《語文教育的出路在哪里》《何謂真語文》等文章,人們就可以知道,真語文的“真”是有明確嚴格限定的。
真語文理念就是對語文教學規律的不斷探討,凡違反語文教育規律的就不是真語文。在語文教育中,違反規律的現象不是比比皆是嗎?過分強調語文的教育功能,有意無意地拔高課文人物的思想或過度煽情;過分使用“PPT”等多媒體教具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及實踐練習;忽視了文體區別,按照記敘文的要求來教學詩歌、小說等文體;朗讀不按生活中說話的自然性而拖腔拿調;對學生評價只表揚不批評;觀摩教學中大講特講教學長處、優點,而對問題輕輕帶過,形成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局面;教師教學評獎中過分講資歷、顧情面、求平衡……對這些現象人們似乎已經司空見慣、麻木不仁了,有的還成為正確、開放、現代化的東西被宣揚和推廣,這就是語文現狀問題的嚴重性。
王旭明在《這個時代需要真語文》中說:“也正是因為假語文大行其道,我們才聚在一起,如此痛心疾首,不惜被稱為‘毒舌’去打擊它。從這個意義上說,別的理論都可以常青不老,而真語文,我希望它是有壽命的,我希望它早一天結束壽命,我希望它早一天退出歷史舞臺,假語文消滅之時,就是真語文結束之際。”
直到今年11月下旬的成都真語文高級研修班上,王旭明依然在說:“我為什么要堅持?主要是我認為,無論我們國家的母語教育,還是像賈老師這樣的語文教學,真的不是學術問題,真的不是業務問題,真的是做人的問題,真的是怎樣對待語文教育的問題。”
真、善、美的統一,是人類追求的理想境界。“真”是最起碼的資格證書,是屬于底線層次的東西。沒有真,語文教學不可能接觸善,更談不上美,距離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永遠遙不可及。因而,追求真語文,不是作秀,而是不妥協的戰斗性時代風骨。
三、通向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大道
真語文強調回歸本真、回歸語文規律,也是回歸優秀傳統文化。從字、詞、句、段、篇出發學習語文,必然要加深對漢字文化的理解與學習。和世界上拼音文字不同的是,很多漢字的形成,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很多詞語的構成,濃縮了歷史的經典和掌故。漢字是傳承優秀文化的載體,漢字本身也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漢字這一特征表明,從認識漢字的規律出發學習語文,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性工作,它既有工具性的一面,也有人文性的一面。過去對這一問題認識不足,僅僅把它看成是工具性的因素,這是不全面的。
真語文在理念闡述和實踐推廣中,對優秀傳統文化格外重視,很多語文教育專家和真語文大師都反復提到,搞好語文學習,老祖宗留下的方法最為有效,那就是多讀書、多抄寫、多練筆、多朗讀、多積累,最忌諱教師多講,而當下語文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師“滿堂灌”。
對傳統文化弘揚最有心得和成就的是當代語文大師葉圣陶,他的許多論點被真語文專家奉為圭臬,在真語文活動中被反復闡述和實踐。為糾正學生拿腔拿調拖長聲的讀書痼疾,真語文大師賈志敏幾乎每堂示范課都要提及葉圣陶關于學生如何讀書的故事。葉圣陶認為,看一個孩子讀書對不對,可以把孩子放在一個單獨的地方讀書,不去干擾他,聽到他是在讀書,就不對了。聽到他是在說話,那就對了。葉圣陶強調的是,學生讀書,要像生活中講話一樣自然,學語文不要脫離生活現實。在這里,人們看到了語文教學回歸真實、回歸自然、回歸語文規律、回歸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生活邏輯上的內在一致性。
真語文理念探索語文教學規律,真語文活動遵循語文教學規律。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用語文的方法激發學語文的興趣,成為越來越多語文人的共同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講,真語文前程遠大,將深刻影響當代語文教育和語文生活的發展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