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高本有機銜接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部分區域對中高本銜接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在區域性的政策制度、試點專業的布局、各層次的招生規模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建議通過區域政府統籌和試點院校實踐,形成一些具有區域特色的中高本有機銜接模式,為國內其他區域提供經驗借鑒,從而加快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中高本銜接 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4-0031-03
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戰略之一,對于促進我國教育結構的整體性優化,完善系統化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具有重要意義。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做好了職業教育體系的頂層設計,搭建了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明確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量化目標。近年來,部分區域也紛紛制定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具體建設目標,從政策制度和實踐探索兩個層面積極探索了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特別是北京、江蘇、廣東、四川、海南、山東等省市,一方面按照《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的要求,積極做好中職與高職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與教育、教學資源、教學過程、招生制度、評價機制、教師培養、行業指導、集團化辦學等十個方面的銜接;另一方面積極開展高職與本科銜接的改革試點,已經形成中職與高職、中職與本科、高職與本科協同培養、高職院校優勢專業開展四年制本科學歷等多種方式的銜接機制和銜接路徑,在試點院校、試點專業和在校生的數量上均達到一定的規模,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中高本銜接”是中職、高職、本科分段銜接系統培養本科層次人才這一模式的簡稱。中高本銜接不僅是職業教育內部中職、高職、本科三個教育層次在縱向上的銜接,也是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兩種教育類型在橫向上的溝通。中高本銜接是在我國職業教育體系框架下構建人才成長的“立交橋”,能夠實現技術技能人才的系統培養。當前,我國中高本銜接已漸成體系,中高本銜接不僅使中職、高職從“終點式”就業導向走向“過程式”就業導向,也為地方本科高校的轉型積累了經驗。②
一、部分區域中高本銜接的改革實踐
(一)北京市
2011年,北京市開始了頗具特色的職業教育分級制,即從1至“5+”的五個層級的職業教育培養體系。其中,1、2級類似于現行的中職,3、4級類似于現行的高職或大專,5級類似于現行的大學本科,“5+”則類似于研究生階段的教育。選擇若干所本科、高職和中職進行試點,包括自下而上的培養目標、逐級遞進的人才規格、銜接順暢的教育內容、多元靈活的入學制度、科學合理的質量評價和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等內容。③
(二)江蘇省
2012年,江蘇省開始進行中職、高職與本科三階段多種聯合模式的培養試點項目,主要有中高職“3+2”分段、中高職“3+3”分段、中職與普通本科“3+4”分段、五年制高職與普通本科“5+2”分段、高職與普通本科“3+2”分段等五種聯合培養模式。④
(三)廣東省
2009年,廣東省開始“中高職銜接三二分段對口自主招生”的嘗試。2013年,以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的研制為著力點,實現中高職銜接從形式構建到內涵提升的轉變。同年,通過開展高職本科聯合培養四年制應用性本科人才和三二分段專升本應用型人才培養兩種類型的試點,積極探索高本銜接,為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⑤
(四)四川省
四川省提出,“到2020年,建立中職高職到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的四川現代職業教育體系。”⑥從2013年起,采取本科院校、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和企業三方合作培養的方式,開展高端技術技能型本科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工作。⑦
二、部分區域中高本銜接的共有特征及主要問題
(一)共有特征
雖然各區域中高本銜接的項目名稱和定義不一樣,但其基本內涵是一致的,且都具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1.以國家和省職業教育改革試點項目為載體。各區域基本上都是以申報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為契機,在區域內以試點項目立項的方式來進行實踐探索,通過申報、評審、立項、建設、驗收等環節,在區域內形成樣板并進行推廣。
2.以高職為主體。從教育的縱向層次來看,中職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和本科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各區域在進行試點時,基本上都以高職為主體,向下延伸到中職,向上延伸到本科,有的區域已經設計了向上延伸至專業學位研究生層次。
3.以專業銜接為基礎。各區域在進行試點時,不是采取所有專業全面鋪開的方式,而是選取某些專業為試點對象,通過中職升入高職、中職升入本科、高職升入本科的實踐探索,總結中高本銜接的各種模式。
4.以培養目標為關鍵。各區域在進行試點時,都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作為邏輯起點,首先確定具有差異性、層次性的培養目標,將中職定位于培養技能型人才,高職定位于培養技術型和高層次技能型人才,本科定位于培養工程型、高層次技術型以及其他應用型復合型人才。⑧
5.以課程銜接為核心。雖然各區域中高本銜接的人才培養是分段進行的,但人才培養方案是系統設計的,三個層次的學校通過共同制定“學校課程+企業課程+職業資格證書課程”的課程體系,并設計各學習階段、學習形式之間的銜接和認定標準,使學習內容形成梯度,達到課程上的有序銜接,最終實現三個層次在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上的銜接。
6.以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為前提。各區域在試點時注重發揮行業(企業)的資源優勢,吸引行業(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擬定招生簡章、確定招生專業的名稱和規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出臺教學及學生管理的相關規定、協調教學資源配置等方面吸收行業(企業)的意見與建議,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
雖然各區域的試點時間不長,但中高本銜接的改革實踐滿足了大量中職、高職學生期望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需求,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關注和認可。從各區域的招生情況來看,考生報考的積極性很高,各層次的招生計劃都能順利完成。例如,2015年,浙江省中職畢業生中有三成比例的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⑨四川省試點應用性本科院校的很多專業在平行第一志愿就錄取滿額,西華大學2014年理工類調檔線高出批準線27分。⑩
(二)主要問題
雖然各區域中高本銜接在改革實踐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由于歷史上缺乏舉辦中高本銜接的理論研究以及實踐經驗,在試點過程中會遭遇很多困難和挑戰,主要問題如下:
1.各區域關于中高本銜接的綜合性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還不完善。各區域對人才資源存量和中職、高職、本科人才結構比例的分析還不夠。雖然出臺了一些相關的政策制度,但主要還是以教育部門為主體的單項性政策,亟須建立一整套在調動行業指導和企業參與的積極性、普教和職教招生制度聯動改革等方面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11
2. 各區域的試點路徑目前僅局限于全日制教育內的“校校對接”縱向直通車,還沒有擴展到非全日制教育的領域。需要在終身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打通“學校—社會—學校”這條通道,搭建學生終身發展的“立交橋”,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可以不受年齡、時間、空間的限制,自主選擇學習層次和學習方式。
3.各區域選擇的試點專業與區域經濟特征的匹配度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培養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是中高本銜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試點專業應針對區域經濟發展趨勢,選擇行業崗位技術含量高或與產業緊密對接的專業。但是,有些區域在選擇試點專業時,更多地看重專業建設的歷史積淀和已取得的成績,優先選擇已獲得省(市)級精品(特色、示范)稱號的專業進行試點,忽視了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需求。
三、區域性中高本有機銜接的工作策略
中高本有機銜接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各區域結合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客觀要求,加強區域政府的整體部署和院校層面的改革實踐,探索區域性中高本銜接的工作策略,形成一些具有區域特色的中高本有機銜接模式,為國內其他區域提供經驗借鑒,從而加快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一)區域政府的整體部署
1.區域政府的重視是前提。區域政府對中高本銜接的重視和直接領導,能更好地解決試點過程中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山東省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嘗試,在省政府的領導下,開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項目體現出兩個特色:推進速度之快、執行效果之好。12另外,中高本銜接不僅涉及教育部門,還涉及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稅務局、財政廳等其他部門。因此,各區域要建設和完善跨部門協同機制,明確部門間的職責關系、改革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效能,共同解決中高本銜接試點中的實際問題。
2.彰顯區域特色是核心。充分行使地方自主權,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建立區域職業教育發展聯盟,統籌協調區域內中高本銜接工作。進一步擴大中高本銜接試點院校的范圍和試點專業的數量,在招生制度、教學管理制度、學生學籍管理制度、學生實訓管理制度、教師管理制度等政策文件的制定、試點專業選擇、學分互認、課程實施、資源共享、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形成區域特色,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與區域現代產業體系相匹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3.制定評估標準是重點。加強對試點項目的督導,建立中高本銜接工作研討制度、定期巡查制度、定期通報制度。以規范專業教學標準建設為抓手,實現中高本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職業資格標準、教材等方面的有機銜接,以保證試點項目的有序推進。同時,要完善學校、行業(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質量評價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結構與區域行業需求的匹配度。
4.拓寬銜接的路徑是關鍵。區域政府要通過建立區域學分銀行,以專業為紐帶開展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的學分累積和互認工作,推動全日制職業教育與非全日制教育之間的溝通銜接,進一步豐富中高本銜接的內涵。另外,還可以探索與國外高水平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引進國外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引入國外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評價標準,提高區域中高本銜接試點工作的質量,甚至可以通過舉辦中外合作項目,讓學生有機會到國外繼續進行高職和本科層次的學習。
(二) 院校層面的改革實踐
1.建立校際間的協商機制是基本。由于參加試點的學校來自中職、高職、本科三個層次,而且合作形式是建立在試點項目基礎上的松散型合作形式,所以需要成立一個 “項目指導小組”,由各校分管教學的校長、教務處長、試點專業負責人組成,主要負責制定教學組織管理、過程質量監控、轉段方案、學籍管理、學業考核評價、校際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各項規定,決定試點項目中的各項重大事務,并負責本校試點工作的常規管理。
2.完善專業層面的溝通機制是補充。由于試點項目是以專業形式推進和實施的,因此,完善專業層面的溝通機制很有必要。中職、高職、本科三個層次的試點院校要定期召開專業碰面會,就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課程體系的銜接、教學方法的改革、教材的編寫、教學資源的共享等具體問題進行商談,并針對中高本銜接的試點工作進行有效溝通,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注釋]
①⑨11王振洪.關于浙江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研究,2015(1):148,149,151.
②王振洪.中高職銜接及高本合作都聚焦在專業規范上[DB/OL].http://edu.gmw.cn/2014-08/26/content_12802289.htm,2014-08-
26.
③趙明安,熊仕濤,劉曉歡.北京市職業教育分級制改革對我省職業教育改革的啟示[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5.
④江蘇省教育廳.關于公布2012年現代職教體系建設試點項目的通知(蘇教高[2012]12號)[Z].2014-08-26.
⑤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2014年高職院校與本科高校協同育人試點申報工作的通知(粵教高函[2014]35號)[Z].2014-04-02.
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14]48號)[Z].2014-08-14.
⑦四川省教育廳.關于開展高端技術技能型本科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13]295 號)[Z].2013-05-08.
⑧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意見(魯政發[2012]49號)[Z].2012-12-04.
⑩陳淋.四川5所高校試點技能型本科招生計劃招生650人[DB/OL].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40725/000467832.html,
2014-07-25.
12王志華,陸玉梅,雷衛寧.江蘇省中高職與本科銜接試點項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職業教育研究,20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