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專業發展勢在必行,專業發展結構主要包括專業信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倫理、專業自主、專業自覺、專業文化等七個緯度。要進一步優化政策頂層設計,建立專業發展標準,建立專業倫理規范,健全專業組織架構,建設專業支持平臺,強化專業化培訓,優化專業評估體系,促進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專業發展。
[關鍵詞]資助工作 "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4-0110-03
一、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專業發展理論解讀
1.概念解讀。學生資助是指“公立和私立機構、組織和院校提供多種貸款、補助金、工作機會、獎學金等來幫助學生支付其教育費用”。①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是指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指導下,高校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物質資助、精神激勵等相關工作,以保障其在學校的基本生活和學習,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是指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通過開發相關項目,向學生提供咨詢和服務,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同時,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回報祖國和社會。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一般包括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及承擔院系資助育人工作的輔導員。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專業發展是指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在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依托專業組織,通過專業培訓,學習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并遵守專業倫理,發揮專業自主性,在一定專業文化氛圍中不斷提高專業素質的過程。廣義的專業發展是指加強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專業性的過程。狹義的專業發展側重強調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在個體、內在、專業性方面的提高,把資助育人作為自己的專業領域,逐步發展成為資助育人領域的專家。
2.必然性解讀。要做好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建設是關鍵。國家各項文件先后提出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②“切實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組織領導”③;“各高校要加強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人員隊伍建設……要切實加強學生資助工作人員的選拔、培養和使用工作,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政策業務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為進一步做好資助貧困家庭學生工作提供組織保證”④;高校輔導員“要有效開展助、貸、勤、減、補工作,落實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⑤。這些文件已經初步提出了專業化,但有關細節和保障制度的建設還有待深入探討。
當前學生資助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對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在工作中面臨著很多現實問題,工作受很多規章制度的限制,所以他們都沒有將資助育人工作看作長期或者終身從事的職業。目前的資助工作人員多是新進的教輔人員,轉崗概率高;專業來源較雜;主要精力用在處理日常事務上;在崗職業培訓有限,整體專業化程度較低。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必須要順應教育終身化、一體化發展的潮流,明確個人專業發展方向,增強崗位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努力早日成為專家型工作者,拓展職業發展的空間。
二、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專業發展的七個維度
專業素質是專業人員在專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直接決定專業活動效果的品質的總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⑥“高校輔導員是履行高等學校學生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要經過系統的培養與培訓,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⑦專業人員的專業素質一般應包括專業信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倫理、專業自主、專業自覺與專業文化七個緯度。
1.專業信念。專業信念是信念的一個子類,決定了一個人的專業態度。專業信念是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專業發展的基石,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的專業發展起指導作用,影響著整個資助育人工作的效果,最終影響受助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因此,資助工作人員需要具備堅定的政治信念,對資助育人工作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應具備正確明晰的工作理念,對資助育人工作的內容、任務、意義要有清楚的認識,努力對受助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2.專業知識。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是專業人員從業的重要基礎性條件,甚至可以說專業人員知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工作效果的好壞。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必須是多元的,要建立一套較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即要具備開展資助育人工作所需要的完整的專業知識結構,主要包括教育學基礎知識,財政專業知識,法律法規知識,國家資助政策等,同時還要善于從事高校學生資助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在專業實踐中,要能夠把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運用到資助育人工作中去。
3.專業能力。專業能力是指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在從事資助育人工作過程當中,為“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和目標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⑧,是從事資助育人工作應具有的能力,而且帶有職業特點和專業特點,是影響資助育人效果的關鍵性因素。資助育人工作涉及面較廣,環節眾多,任務繁重,這就要求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必須具有較強的、全面的專業能力,如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調研能力等。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還應該具備較強的綜合專業能力,要具備輔導、測驗、量表評價等技能,要能夠設計資助項目,能有目的地去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方向。
4.專業倫理。專業倫理是指為了更好地履行專業職責,維護專業地位和聲譽,加強自我管理和約束而形成的倫理規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專業倫理是專業發展的“人文向度”和“精神建構”。資助育人的過程同時也是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展現自己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的過程,工作人員的品質人格可以作為資助育人的資源、內容和手段,在資助育人的過程中教育、引導受助學生,使學生得到優良品質的熏陶,受到精神價值的引領。高校學生資助人員基于專業性判斷而采取的適當行動,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受助學生,積極審慎地行使自己的權利,尊重自己的工作,具有高度的資助育人效能感等,都可能在無形中對受助學生產生重大影響。
5.專業自主。專業自主是指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在完成資助育人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在符合國家利益和社會要求的前提下,不受外在壓力的影響,具有獨立自主性,享有專業判斷自主權,充分擁有法理性權威,其他人員都不能妨礙這種專業權威的發揮。
6.專業自覺。專業自覺意味著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要具有較強的自我發展意識和自我發展動力,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內容,努力使自己的專業發展保持“自我更新”的狀態,努力成為具有自我專業發展需要和自我發展意識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直至真正實現令自己滿意的專業發展狀態。
7.專業文化。專業發展不是在真空中進行,而是要在特定的文化生態系統中才能實現。高校學生資助事務進行革新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資助工作人員的專業文化發展,需要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在專業文化上給予深層次的支持,著力構建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文化,終身學習、團結合作的行為文化以及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管理文化。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專業素質結構的七個緯度并非簡單的平等關系,這些因素終究要統一于一個承載者,即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并隨著時代的變遷和高校的發展而不斷創新流變。
三、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專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專業發展的路徑是實現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專業發展目標的邏輯指向和實踐過程的統一,涉及專業發展的政策支持、發展標準、倫理規范、組織架構、支持平臺、培訓激勵、評估體系等各個方面的因素。
1.優化政策頂層設計。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要注意溝通協調,兼顧多個方面的協調平衡發展,設計與資助育人工作相匹配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加大對優秀資助工作人員的宣傳表彰力度,進一步增強資助育人工作的吸引力,以專業化、專家化為方向,建設一支能夠適應新時期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要求的、水平高、能力強的專業隊伍。
2.建立專業發展標準。美國高等教育標準促進委員會從任務、項目、領導、人才資源、倫理道德、法律責任、平等和機會、多樣化、組織與管理、校內外關系、財務資源、技術、設施與設備、評估這14個方面對高校學生事務的40個功能領域進行了細化,并制定了相應的專業標準。教育部相繼出臺了幼兒教師、中學教師、小學教師、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和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維度,明確界定在教育活動中的十多個相關領域,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我們要盡快建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者資格準入制度,為合格者頒發從業資格證書和優秀資格證書,要及時為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建立一套工作標準,對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的目標、價值、方法、載體、隊伍等基本問題給予科學回答,并給出指導意見。
3.建立專業倫理規范。專業倫理規范可以有效地約束專業人員的職業行為,督促從業者要向社會提供高質量的專業服務,驅趕從業人員中的道德敗壞者,從而為專業發展保駕護航。美國的全國教育學會早在1929年就制定了教育從業者專業倫理規范,在美國教育領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我國各高校尚未建立資助工作人員專業倫理規范,教育主管部門要推動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專業倫理委員會的建立,指導學生資助工作人員的專業倫理規范體系的制定,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遵守專業倫理規范的情況進行有效監管,真正發揮其對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專業發展的導向和規范作用。
4.健全專業組織架構。美國20世紀60年代就建立了學生經濟資助類的行業協會,如1962年成立的全國大專院校行政事務官員理事會(NACUBO),在推動學生資助事務專業化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也可嘗試在國內建立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協會,加強校級大學生資助中心的建設,在高校內選拔一批愿意投身于資助育人工作的教職員工充實到資助工作隊伍中去,努力打造一支“專業全面、專長互補、結構合理、功能優化”的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形成由“全校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高級顧問委員會、學生資助工作委員會、學生資助中心、院系學生資助工作小組構成的五級組織架構”。⑨
5.建設專業支持平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職稱評聘、職務晉升機制,努力保持隊伍的穩定;加大經費投入力度,為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專業發展提供切實的物質保障;為資助工作人員的專業發展搭建科研平臺,加強課題攻關,提升理論研究水平;搭建學術成果發表平臺,建立專業的期刊,如美國ACPA的《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以專門發表高校學生資助育人領域的研究成果。
6.強化專業化培訓。只有專業化的培訓才能提供源源不斷的專業發展動力,所以要適時開展國內高校聯合培訓工作,科學設計資助工作人員培訓方案;培訓的關注點要著重于學生資助工作人員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要適時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調研、考察、交流活動,促進其在個人的“最近發展區”得到最佳發展。
7.優化專業評估體系。目前,形成科學可行的高校學生資助人員隊伍績效評估方案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優化現有的績效評估體系,建立多元的評估體系。江蘇學校資助工作在此方面已經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我們要在自評的基礎上引進多元評價,用新觀念、新方法、新理論去解決新問題,在實施中改進,在改進中提高。
[注釋]
①滿麗斯.中外高校學生資助體系比較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9:3.
②中共中央關于全面和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
2013-11-15.
③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2007]13號)[Z].2007-05-13.
④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資助工作機構建設的通知(教人[2006]6號)[Z].2006-05-10.
⑤⑦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的通知(教思政[2014]2號)[Z].2014-03-25.
⑥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9-
10/6575002.shtml,2014-09-09.
⑧吳廣宇.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16.
⑨劉萌.北京大學:積極推進學生資助工作精致化發展[EB/OL].http://www.cq.xinhuanet.com/edu/2011-03/01/content_22171492_1.
htm,201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