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國內幾所知名旅游類高職院校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現狀進行調研,文章指出了教學管理以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相關研究成果,創新性地提出以系統化思維推進教學改革,以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關鍵詞]非財會專業 財務管理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4-0084-02
近年來,旅游業快速發展,旅游企業越來越重視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催生了企業對高素質復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定位于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符合了產業需求,為旅游行業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其培養出來的人才的水平與行業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筆者通過對課程教學現狀進行調研,結合學界研究成果,探索出一條財務管理課程改革的路徑。
一、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現狀調研
1.課程定位。國內旅游類高職高專院校在酒店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等專業開設了“財務管理”課程,旨在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具備基本的財務管理理念,掌握一定的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具備財務管理的基本素質,從而提升人才的水平。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財務管理課程是一門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實務操作性較強,對于非財會專業的學生來講,課程內容較為枯燥,難以理解,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
2.教學現狀。本課題針對教學現狀設計了三份調查問卷,分別針對學生、教師和教學管理部門,涉及5所旅游類高職高專院校,以紙面或電子郵件形式發放問卷,共計發放問卷160份,回收問卷145份。調查發現,學生大多知曉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在企業運營中有重要的地位,學生對財務管理有學習欲望;60%的學校在開設該課程前,會為學生安排管理類課程,但沒有安排過財務類課程;教材較為傳統,技術性內容較多;教學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脫節,學生認為學習內容與自身的專業發展關系不大;教學內容基本包含投資、籌資、資本運營和股利分配,少數涉及財務分析;每周2~4節課,學時特別是實踐教學學時不夠充裕。
3.問題分析。第一,教學環境營造不充分,學習熱情難持續。在開設財務管理課程的非財會專業中,財務管理課程被定位為專業基礎課,學時和學分較少,在整個課程體系設計中,該課程相對獨立于其他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與其他課程關聯度不高,而且并不具備專業師資。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更多地注重專業課的學習,專業課教師較少提及這門課,學生不能深刻認識到該課程對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學習熱情逐步消退。專業學習過程中,學校通常注重專業實訓室的建設,對非財會專業的財務管理課程實訓室建設投入較少,甚至有些學校根本沒有相應的實訓條件。
第二,教學內容千篇一律,適應專業的教材較少。在本次調查中,使用高職高專財經類統編教材的學校超過一半,自編教材的學校較少。這些教材的教學內容基本雷同,脫離學生的專業實際,側重于理論教學和技術說明,沒有財會專業背景的學生會感覺學習內容枯燥,索然無味。
第三,教學方法單一,實操水平較低。在現代多媒體環境下,教師基本都使用PPT授課,但課件的內容往往只是教材內容的搬遷,課上與學生的互動性也較差。近年來,雖有些學校探索過分層教學法、情境體驗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新的教學方法,但鑒于學時較少,課堂教學還是以理論灌輸為主,貼近企業經營實際的操作課較少,學生缺乏直觀感受,對課程的應用性認識不深。
第四,教學目標定位不清,專業教學與非專業教學混淆。非財會專業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師基本都是財會專業畢業,對任教專業與企業實際了解不全面,在教學中側重于財務管理理論和技術方法的講解,造成學生認為教學內容不貼近專業,教師認為學生基礎太差,自然沒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五,教學考核評價方式不夠合理。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的考核仍然以試卷為主,側重于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與學生的專業需求脫節,這就導致學生只需在考前幾天復習相關知識,平時并不注重學習該門課程。
第六,反饋機制不健全。學校在學期末都會組織學生評教,對教師的師德、教學方法、教學禮儀、教學紀律等方面進行評價,借以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排名,但信息流到此為止,停留在“教學—評價”環節,沒有反饋,忽視了學生關心的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水平、教學組織的合理性等。
二、研究綜述
根據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定位,很多學者也對旅游類非財會專業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進行過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筆者通過萬方數據平臺,以“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為關鍵詞對期刊論文進行搜索,共檢索到相關論文16篇,針對旅游類專業的研究文獻僅有3篇。從研究內容來看,大多數文章集中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方面,通過分析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案例教學法、對比教學法、分層教學法、情境體驗式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法等較為實用的教學方法,并給出了實施方案;也有學者提出了教材專業性建設不足、專業研究薄弱的問題。這些研究成果都從教師課堂教學實際出發,通過調查研究,提出了改進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對提高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促進作用,對本課題的研究有很高的借鑒價值。但現有成果大多站在任課教師的角度,從某一個方面來談,缺乏總體考慮,難以有根本性的突破;從教學實際看,對教學者的實踐經驗和時間需求考慮不足,指導意義不大。
三、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應有一個整體的思維,應將其看作政、企、行、校、學生、教師、教學管理部門聯動的工程。改革相關者應突破原有思路,以系統化的理念指導改革,重點突破,相互配合,共同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1.明確課程定位,明晰教學目標。對于非財會專業來講,財務管理課程屬于管理類人才培養的專業基礎課,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具備財務管理的時間價值理念、風險理念和邊際效應理念,將財務管理理念與專業認知相結合,提升整體素質,進而提高從業能力。與財會專業不同,非財會專業學生財務理論基礎較差,對財務管理的認知較為淺顯,不能將財會專業的課程內容與考核定位直接套用在非財會專業的學生身上。同時,財務管理能力不是非財會專業學生的核心素質,而只是一種輔助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崗位需求。學校必須要明確不同專業對于財務管理能力的要求,以使教學有的放矢,導引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學環節的設計。
2.合理組織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根據不同專業財務管理課程的目標定位,應著眼于專業崗位需求,分層次、分模塊地合理組織教學內容。如對酒店管理專業,應將教學重點放在資產運營能力、信用政策管理、財務分析等內容上,結合其業務流程,傳授業務所需的財務管理知識;對市場營銷專業,應重點學習信用政策管理、財務分析、存貨管理等,著重其業務相關能力的培養,因材施教,詳略結合。倡導引入專業課教師參編的自編教材,在內容上做適當取舍,闡明各部分內容在實際工作的功用,明確各章節的學習要求。
在教學環節方面,切實做好理論講解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在舍棄部分理論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實踐教學內容,保障實踐教學學時,增強學生的直觀認識。拋開企業經營實際的財務管理是空洞的,單純的理解理論知識會讓學生感到乏味和吃力,對于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來說,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不斷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管理服務水平才是應有之義。
3.選擇適當教學方法,保障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有很多種,但殊途同歸,最根本的目的還是提升教學效果,套用鄧小平先生的話就是“不論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大可不必有方法之爭,無論是任務驅動法、分層教學法還是情境體驗法、項目教學法,都各有所長,對提高教學效果都有幫助。非財會專業的學生缺少必要的知識基礎,在學習財務管理課程的過程中,難免會覺得抽象、枯燥,一旦教學方法選擇不好,運用不當,就容易讓學生失去對財務課程的興趣,所以,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采取互動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不同程度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特性,教師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項目教學法,適合具備一定知識基礎的學生圍繞項目需求整合所學知識,實現項目目標;情境體驗教學法利用模擬的環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便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所學內容;案例教學法以案例為基礎,沒有固定的問題解決方法,教師以引導為主,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關注教學效果,適時地改進教學方法,把握項目設計、任務設定,將案例與企業實際緊密結合,適應現代學生的思維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保障。
4.跨學科培養“雙師型”教師。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是師資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指標。長期以來,各旅游高職院校過分注重專業領域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比如酒店管理專業,要求教師有調酒師、客房服務師等相關專業證書。但專業基礎課教師基本都是“借來”的,并不被重點培養,導致專業基礎課的“雙師”素質教師較少,甚至沒有,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師不懂相關專業知識,專業課教師不懂財務管理知識,這樣的現象普遍存在于各旅游類高職院校。在財務管理課的課堂上,教師很難讓學生將財務管理知識與自己的專業或職業相結合,導致學生茫然地學習某些知識。既然要培養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就要有高素質的復合型教師,制訂跨學科、跨專業的復合型“雙師”素質教師培養方案尤為重要。
5.改進考核評價方式,完善教學反饋機制。目前,教師評學以考試為主,學生評教師以答卷為主,兩者互不交叉。單一的試卷答題很難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應適當地引入校企合作考核機制,將學生考核與學生擇業、企業招聘結合。讓企業作為評價考核的導師參與進來,通過聯合命題,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進行全面考核。針對學生評教不夠全面和斷路的問題,可以引入第三方評價,比如請行業人員對教學環境營造、教學環節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評價,并給出合理化建議。
總之,以非財會專業的知識需求為導向,打破傳統的教學思維,營造教學情境,加大行業的督導力度,用系統化的思路指導當下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才能培養出更多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陳詠英.對飯店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思考[J].會計之友,2010(2).
[2]王韶君.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探討[J].商業會計 2013(18).
[3]吳玉娟,支磊.高職高專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探討[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5).
[4]李凱華.關于酒店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廣西教育:職業與高等教育版,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