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為改變單一、片面、忽視學生身心發展的評價方式,筆者所在學校以課標為基準,開展了學業質量綠色評價研究。本文就是此次研究的核心成果之一。
關鍵詞 綠色評價 指標 課標 生命健康發展 幸福教育
當前初中階段學業質量評價存在諸多問題,如“重考試分數輕學生綜合素質和個性發展”“重最終結果輕進步和努力程度”等,為改變這種單一、片面、忽視學生身心發展的評價方式,筆者所在學校以課標為基準,開展學業質量綠色評價研究,以有效落實課改要求和課程目標。本文圍繞蘇州市義務教育改革項目“基于課標的學業質量綠色評價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進行闡述。
一、探尋“綠色評價助推生命健康成長”的背景與意義
1.進一步深化評價改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樹立科學的質量觀,建立國家義務教育質量基本標準和監測制度。黨的十八大強調,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部也提出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理念”,以將“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2013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正式啟動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施綠色評價,就是要以評價改革為出發點,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科學多元的教育質量評價制度,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2.進一步有效落實課標。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課標在“評價建議”方面提出,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并要求教師發揮評價的多重功能,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改變過于重視甄別和選拔的狀況,突出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在當前的教學中往往重視結果的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表現性評價;評價形式簡單,缺乏多樣性;同時評價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有脫節現象,未能有效發揮評價的功能等。實施綠色評價,致力于解決這些問題,有利于更好地落實課標要求。
3.進一步促進學校發展。
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化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學校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教師老齡化、出現職業倦怠、缺乏教育激情、教學方式不夠靈活;學生離異家庭比例上升、情感缺失、缺乏學習興趣、抗挫折能力差、面對升學壓力出現焦慮等。我們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存在著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方式單一等方面的問題。如關于“我覺得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調查結果顯示,22.44%的學生認為學習無趣。在“評價促進學校發展”的指導思想下,如何客觀、科學、全面地評價教師和學生,以促進課堂改革,轉變教與學的方式,激勵師生自主發展、合作發展,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實現幸福教育,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而這也是實施綠色評價的價值所在。
二、確定“綠色評價促進生命健康成長”的內容與指標
1.明晰綠色評價的涵義。
關于評價,不同學校有不同的內容與方式。本項目中所指的學業質量,是“學生在不同的課程領域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身心發展程度和狀態,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過程,在認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變化程度和發展狀態”。課程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綠色,原意環保,無公害,無污染;教育上的“綠色”是指遵循教育科學,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師生健康、全面發展的狀態。學業質量綠色評價是指學生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多種發展性評價理論,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不斷發展的評價活動。
2.確立綠色評價的指標。
教育部明確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表現。為了引導學生加強自我教育,同時進一步落實“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的課標要求,本項目選擇了“以學習為主線”的評價內容,即,立足課程學習,以“學習動力、學習方式、學習品質、學習成果”為一級指標進行學業質量綠色評價,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管理、自主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數字化學習,形成“勤學好問,樂學善思”的學習品質。
三、探索“綠色評價促進生命健康成長”的途徑與方法
1.科學論證,細化綠色評價指標。
基于課標的學業質量綠色評價,出發點是學生,因此,必須關注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了了解學業質量的影響因素,在專家的幫助下,我們進行了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利用上海市閔行區學業質量分析系統,于2014年6月和2015年1月,分別對本校某年級學生行了網上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學習動力、學生學習負擔、學生學習方式、校園學習文化、師生人際關系、教師教學方式、教師專業素養等。經過多次論證,我們最終確定了綠色評價的4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及若干個三級指標(見下表)。
常熟市孝友中學綠色評價指標(試行)
[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學習動力\學習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學好\學習興趣\喜歡學習\學習投入程度\樂意在學習上花費時間和精力\學習動機\具有追求成功的愿望與動力\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學習習慣好,掌握自主學習的方式并樂于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學習\掌握合作學習的方式并樂于與同學交流討論,合作完成學習任務,但不包括抄襲作業等\探究學習\掌握探究學習的方式并樂于像科學家一樣研究問題,完成探究學習任務\數字化學習\合理利用電腦、iPad、手機等現代化手段完成學習任務\學習品質\思維活躍程度\積極動腦,善于思考\質疑能力\不盲從權威,善于發現并提出有獨特見解的問題\問題解決能力\不怕困難,善于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學習焦慮程度\經常擔心自己學不好而導致情緒低落\學習成果\學習成績\考試科目優秀,考查科目(一)合格,考查科目(二)合格\參與活動\各類活動參與率高,有各級各類獲獎\技能與特長\掌握多項技能,有特長,如參加考級并有證書\滿意度與進步程度\對自己的學習現狀滿意,與之前的學習相比進步程度大\]
2.實踐探索,試行學業質量報告單制度。
學校編制了《孝友中學綠色評價學業質量報告單(試行)》 ,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實踐活動。為幫助學生在自評與互評過程中比較準確地把握指標涵義,我們對三級指標的表現進行了五級評分。例如,在“學習自信心”方面,三級指標“相信自己能夠學好”的表現分為“A、很自信”“B、比較自信”“C、一般”“D、不夠自信”“E、不自信”;在“學習焦慮程度”方面,三級指標“經常擔心自己學不好而導致情緒低落”的表現分為“A、不焦慮”“B、有點焦慮”“C、一般”“D、較多焦慮”“E、非常焦慮”。
為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在學習成績方面,我們將學科分為三類進行評價,即“考試科目”“考查科目(一)”和“考查科目(二)”,考試科目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等中考科目,考查科目(一)包括生物、地理、信息技術等非中考國家課程及校本課程,考查科目(二)包括體育、美術、音樂。如此,通過綠色評價的實施,逐步改變師生心目中存在的重考試科目、輕考查科目的偏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和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綠色評價應該關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要建立鼓勵學生“上好每一節課,學好每一門課程”的評價指標,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所有課程的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優秀的學習品質。
3.課堂改革,發揮綠色評價的作用。
評價最主要的功能不在于甄別和獎懲,而在于引導、診斷、改進、激勵等。進行學業質量分析,目的是為了發現問題,調控政策,改進教學。而改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促進生命健康發展。學校結合省級課題“構建靈動課堂,促進生命健康成長的實踐與研究”,有效落實課標要求,改善教師教學,促進學生學習,提高教育質量,豐富義務教育階段學業質量的評價理論。從過程來看,“靈動課堂”應具有互動性和生成性;從整體上講,“靈動課堂”應體現出生命的可持續性發展,包括適應性和應變性;從效率上看,“靈動課堂”應體現出有效性。總之,在建構靈動課堂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綠色評價的重要作用。
(作者楊水根為江蘇省常熟市孝友中學校長;周俊為江蘇省中學生物特級教師,常熟市孝友中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