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薄弱初中質量提升工程是江蘇省教育廳為提升農村初中教育教學質量采取的一大重要舉措。以課程建設為載體,以課題研究為引領,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教學改革為動力,促進了我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推動了我校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課程建設 質量提升 學校發展
提高教育質量是我國“十三五”期間教育發展的主題詞,創造高品質的教育,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而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恰恰是一個短板。改變農村薄弱初中薄弱學科的落后狀況,進而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江蘇省教育廳自2012年起率先實施了薄弱初中質量提升暨課程建設這一工程,可謂破冰之旅,實施三年來,收到了良好效果,起到了引領和助推作用。下面以我校數學課程建設為例,談一下收獲和體會,以就教于同行。
一、課程建設的內容
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教師所教授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課程可分為:文化課程、活動課程、實踐課程、隱性課程等。
課程的作用有四大方面:一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二是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基本保證;三是學校一切教學活動的中介;四是對學校進行管理與評價提供標準。
課程建設主要包括:課程門類的開發,課程計劃的制訂,教材、教案的開發,課程標準的制訂等。重點體現在:1.教學方式、方法的建設;2.教學手段和平臺的建設;3.教師隊伍的建設;4.課程管理和評價的建設。
課程建設是現有教學課堂的延伸、升華和補充,它是課程教學改革中心、課程設施資源中心、知識見識實踐中心、天賦特長體驗中心、拔尖人才培養中心、生活技能教育中心。
二、課程建設的做法
(一)以課題為抓手,引領課程建設方向。
省課程建設項目學校申報十分嚴格,要經過省市兩級答辯。我校認真學習江蘇省教育廳文件,積極準備,順利通過了省市兩級答辯,答辯成功后,我校迅速成立科研團隊,把課程建設作為課題來研究,經過一個暑假的努力,查閱了很多資料,終于完成了課題申報工作。2013年9月,我校《體驗探究式數學課程基地的實踐研究》課題被確立為省教研室第十期立項課題。
課題申報成功后,我校就以課題為抓手,從物化的軟硬環境建設、校本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教育科研等多個方面開展工作。
(二)建設多個功能室,優化學科環境。
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濃厚的學科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學校集中財力物力建成了五個數學實踐活動專用室,即數學智慧教室、數字化數學學習室、校本活動教室、數學探究實驗室、數學名師工作室。
數學智慧教室配有一臺一體機和40多臺平板電腦,這些設備能夠使信息傳感設備實時感知任何需要的信息,按照約定的協議,通過網絡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廣泛鏈接,實現對物品的智慧化識別、跟蹤、監控和管理。
數字化數學學習室配有40多臺電腦,是遠程雙向互動教室,教師與學生通過視頻實現異地交流互動,具有現場教學的效果。自動生成網絡課件可供學生在課后隨時點播學習,突破了時空限制,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到師生關系都發生了變化。
校本活動教室配有四套一千余本校本教材,是學校開辟的專門用于學生閱讀數學校本教材,增長更多數學知識(常識)的場所。利用校本活動時間,數學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交流,使其數學素養得以提升與發展。
數學探究實驗室配有7組實驗彩桌,是學校開辟的結合數學實驗教材,針對相關數學知識,利用各種教具、模具,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體驗,探究出教材之中,乃至教材之外的數學原理的場所。它具有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態度的功能。
數學名師工作室配有3臺電腦,3組彩色圓桌和沙灘椅,是名師共同研討、共同提高的“workshop” ,是教學思想的集散場地、教學方法的交流場所、教學資源的快遞中心,是教研與教學的結合體,是教學改革的試驗田。
(三)編寫校本教材,拓展學習內容。
學校組織教師團隊編寫了《數學家的故事》《趣味數學探究》《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數字化數學學習》四本校本教材。
1.《數學家的故事》:通過讓學生了解歷代數學家在構建人類文明的過程中,了解他們所從事的科學事業和生活中所發生的逸聞趣事,以及他們曾經歷過的喜怒哀樂、成功與失敗。讓學生明白每一個公式,每一條定理后面常常隱藏著一段血與火的歷史,里面有慷慨的悲歌,有勝利的喜悅。當學生循著那些數學家的足跡再走一遍時會發現,那些公式定理是多么珍貴,多么可愛,這時學生再學習它們,不但有了興趣,而且有了感情,實現了從授之以漁到授之以欲。
2.《趣味數學探究》:通過《趣味數學探究》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學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們掌握靈活多變的思維方法,培養科學探索精神,而這些本領的掌握與否,往往決定他一生事業的成敗。《趣味數學探究》題材廣泛,有初等算術、代數、幾何等基礎領域,也有現代泛函分析、拓撲學等尖端分支,而且在趣味數學與嚴肅數學之間,并不存在一道涇渭分明的鴻溝。世界上不少數學名家,同時又是趣味數學大師。趣味數學探究打破很多學生極易養成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從多個視角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常常會讓學生在“我怎么沒想到”的感嘆聲中不斷加深對數學的認識,在不知不覺中取得進步。
3.《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鑲嵌在生活當中,因此,我們應該將數學抽象的內容附著在現實的背景中,讓學生去學習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發現的數學。《體驗生活中的數學》一書就密切聯系生活,廣泛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問題,用數學的方法理解和解釋實際問題,使學生能從現實的情境中看出數學問題,這是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借助構建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鼓起探究生活問題的欲望,激發學生努力學好數學的興趣。
4.《數字化數學學習》:通過網絡,學生將題、文、圖、聲、像等各種數學信息有機組合在一起,直接訴諸感覺器官,不受時間、空間、微觀、宏觀的限制,在教學中實現了教育信息傳輸的高效性,突破傳統教育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性,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交流與解決問題等活動,有利于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供了技術支撐。
(四)制作“助式學講活動單”,改善課堂教學。
我校借助于徐州市的學講計劃和南通如皋的活動單導學兩種教學案編寫方式,形成了我校的“助式學講活動單”,效果良好。
“助式學講活動單”教學包含自助、生助、師助、競助四個要素,涵蓋了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知識的各種方式,又體現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五)加強數學文化建設,形成濃厚的數學學習氛圍。
學校把教學樓做為數學課程建設的項目樓,一二層走廊分別以“數學之史、數學之源、數學之美、數學之趣”為主題布置數學文化長廊,在三樓展示同學們的精美手抄報,走廊過道和班級都有精美的黑板報,黑板報中每天都有“精彩一題”,渲染了濃厚的數學學習氛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主要收獲
(一)學校軟硬件建設得到提高,環境得到改善。
學校建成了五個數學實踐活動專用室,實現了省教育廳要求的學習的物化平臺。學校內外課程環境得到優化,形成鮮明的課程特色。
(二)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發生改變。
實施項目建設后,我校教師能根據不同類型的實踐活動內容,采取實物演示、讓學生體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建構生態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師教的方式、學生學的方式和知識呈現方式,學生由注重雙基轉變為注重四基,由注重兩能轉變為注重四能,樹立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信心。
(三)學生快樂成長。
學生由怕數學到喜歡數學,由數學好玩到想玩好數學,數學成績不斷提高,高年級學生數學成績更是突飛猛進。
(四)教師專業發展,個人快速成長。
數學課程建設給教師們帶來了很多機遇。通過外出參觀學習、聽報告、參加同課異構論壇研討,很多教師迅速成長,在農村中學居然產生了省特級教師、大市骨干教師、縣級學科帶頭人等。
(五)學校教科研水平穩步提升。
自從學校《體驗探究式數學課程基地的實踐研究》獲省教研室立項后,學校迅速掀起教科研的濃厚氛圍,接著又有多項課題立項和結題。
(六)學校品牌效應彰顯。
學校實施課程建設后,迎來了很多機遇,一是廣大干部教師有了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二是課程建設和課改同步,走在了其他學校的前面,有機會多次承辦大型現場會,這使我校教師不出校門,就得到了展示和學習的機會,全校教師享受到了課改和課程建設帶來的福利。三是學校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區域內輻射力增強。
(作者為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楊屯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