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背景和教學任務簡介
“溫度”是蘇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級上第三章“物態變化”第一小節的內容,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在小學科學課堂已經初步學習了關于物體冷與熱的判斷和攝氏溫度的相關內容,并且與溫度相關內容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涉及,學生對溫度既熟悉也陌生,學生對溫度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溫度數值越大,物體越熱,反之則越冷”,對溫度計也僅僅會初步使用而已。中學階段關于“溫度”的教學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拓展和深入:(1)關于物體冷熱程度的判斷更趨于科學合理,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僅靠“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是不科學的;(2)通過對測量裝置的演變能讓學生對溫度計的理解深度更進一步;(3)溫度計的規范使用;(4)了解其他溫度計的使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溫度的定義;
(2)知道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了解不同溫度計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過程與方法:
(1)學會用自制器材比較物體的冷熱;
(2)學會用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
(3)通過對測溫裝置的體驗和改進,了解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轉化法”和“放大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溫度計的發展過程,體驗人類認識并改變世界的無窮力量。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及突破策略:
教學重點:認識并使用溫度計。
突破策略:通過學生依靠感覺判斷物體的冷和熱這一活動讓他們認識到要科學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必須使用溫度計,對于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可以通過學生先匯報自制溫度計的使用方法,然后學生閱讀溫度計的使用說明,并結合自己對溫度計使用的理解評價課本提供的使用方法的科學性和必要性,然后通過學生活動(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和常見錯誤使用方法的糾正,加深溫度計使用方法的理解。
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教學難點:溫度標準的提出及攝氏溫度的規定和應用。
突破策略:通過用自制測溫裝置不能測量物體具體溫度,激發沖突,并通過和實驗用溫度計的對比,引出刻度的必要性,然后通過學生自學攝氏溫度,在學生明確溫度規定的情況下,提出如何在測溫裝置上刻畫出相應的溫度。通過這個活動既理解了攝氏溫度,也理解了溫度計上的刻度。
四、設計思路
通過國慶出游關注天氣預報引入課題“溫度”,利用“手指辨別冷熱”這一活動讓學生感知科學準確地辨別溫度需要使用溫度計,在溫度計的演變過程中學生逐漸了解并理解溫度和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接著用“測量水的溫度”這一學生活動既鞏固了使用方法也糾正了原先對溫度計使用的錯誤認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溫度計的認識并拓展到對其他溫度計的認識。
五、教學資源
(1)學生分組實驗器材:3只燒杯(分別盛熱水、冷水和溫水)、自制測溫裝置、煤油溫度計、體溫計;(2)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設計
環節1:新課引入以及溫度概念的建立。
師:同學們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課前老師對今天的天氣狀況也作了一些了解。(點擊天氣預報圖)
師:哪位同學能播報一下本市今天的天氣情況?
(學生播報。)
師:我國幅員遼闊,哈爾濱的天氣情況又是怎樣的呢?(點擊天氣預報圖)
師:請同學們一起來播報。
師:廣州呢?哪個地方更冷一些?
生:哈爾濱。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溫度值低的冷,溫度值高的熱。
師:物理中用“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多媒體>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師:與人類認識其他事物一樣,人們對“溫度”的認識過程也并非是一帆風順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重溫這段科學史。
【設計意圖】物理源于生活。
環節2:比較物體的冷與熱。
師:桌上有三杯水,你知道哪杯水的溫度更高一些嗎?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學生用手摸。)
師:憑借感覺的確能夠幫助我們判斷溫度的高低。
師:是不是我們的感覺一定是可靠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活動。
師:請每個小組先選出一名同學跟著老師一起做,其他同學注意觀察活動過程,等這位同學完成體驗后再來做,聽清楚了嗎?準備好了嗎?
<教師演示>請跟老師一起做,學生模仿著完成
師:其他同學也去試試看。
師:兩個手指感覺一樣嗎?
師:大家是否都有這樣的感覺呢?
師:由此課件,我們知道僅憑感覺來判斷物體的溫度是不可靠的。
【設計意圖】通過體驗活動,激發認知沖突,引出課堂的研究主體——測溫裝置。
環節3:溫度計的原理。
師:同學們能否利用這樣的一個裝置幫助我們較準確地判斷物體的溫度,請同學們試試看?
(學生實驗)
(可以放入熱水中,也可以放入冷水中,溫水中溫度變化不大)
師:同學們在剛才的實驗過程中發現了什么?
(學生分組實驗并匯報實驗現象)
師:這種現象就是熱脹冷縮現象,液體溫度計就是利用了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制作而成的。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體驗,理解溫度計的原理。
環節4:了解攝氏溫度的規定。
師:利用這個測溫裝置能有效地幫助我們判斷物體的溫度高低,下面我想請一個同學幫我一個忙,誰愿意來嘗試一下,你能用這個測溫裝置測量出那杯熱水的溫度嗎?
生:不能。
師:有困難嗎?在什么地方遇到困難,你有解決的辦法嗎?(其他同學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嗎?)
生:沒用刻度值。
師:那通常溫度計的刻度值是怎么規定的?請同學們自學課本中關于攝氏溫度的規定。
學生匯報,媒體呈現
師:我們已經初步制作完成一只溫度計,同學們請從抽屜里把實驗室用溫度計取出來,對比一下,這兩者有什么區別,科學家又為什么要這樣改進呢?
(介紹溫度計的結構)
【設計意圖】從定性到定量。
環節5:學會使用溫度計。
師:雖然我們對溫度計有了初步了解,但“溫度計的使用”可是大有學問。
請同學們先閱讀課本中P78“常用溫度計”使用方法,再去測量燒杯中水的溫度。
<多媒體>呈現實驗中的錯誤情況,讓學生糾正。
(視頻播放,學生搶答糾錯)
<多媒體>正確使用方法
師:下面我們來比比看,誰估計的水的溫度更準,請同學們先估計一下燒杯中水的溫度,再進行測量。
<學生實驗>
師:我看到一部分同學露出了勝利的微笑,其他同學不要氣餒,我們若了解了自然界的一些溫度,對提高我們的估測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多媒體>自然界的一些物體的溫度(課本中還有很多,同學們如有興趣,可以下課以后去了解一下)
【設計意圖】先閱讀,后嘗試,再糾錯,最好規范使用。
環節6:形形色色的溫度計。
師:日常生活中除了實驗室用的溫度計,還有很多溫度計。<多媒體>
師:體溫計和寒暑表也很常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課本P77圖, 比較一下,它們有區別嗎?
(學生閱讀課本并匯報)
<介紹人體的溫度和體溫計>
【設計意圖】知識的遷移——實驗用溫度計到其他溫度計的使用
環節7: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關于溫度的有關知識,并學會了正確使用溫度,了解了形形色色的溫度計,同學們若有問題可以下課后再與老師進行交流。
六、板書
§3.1 溫度
1. 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
2. 攝氏溫度:
3. 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知識為載體,以學生能力發展為切入點,以測溫裝置的發展與改進為課堂教學主線,把簡單的生活問題升華成值得研究的物理現象,在此過程中學生以解決問題為目標,激活了思維,鍛煉了能力,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探索后成功的積極的情感。本節課是一節活生生的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有溫度的物理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