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綜述了高校學術梯隊研究現狀,包括學科建設和學術梯隊建設之間的關系、學術梯隊的發展規律、合理學術梯隊組成的衡量標準等。并以南京理工大學為例,從培訓培養機制、競爭激勵機制、評估評價機制、嚴格選聘機制、助推發展機制等方面探討了理工科高校學術梯隊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理工科高校 學術梯隊建設 創新機制
[作者簡介]周學鐵(1967- ),男,遼寧義縣人,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副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陳嬌(1985- ),女,山東濰坊人,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辦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為高教管理。(江蘇 南京 210094)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南京理工大學高教研究課題“高等學校學術梯隊建設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0-0072-02
衡量一流大學的重要指標之一是看該高校是否有高水平的學科,而學術梯隊建設作為學科建設的重中之重,是保障學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對于理工科高校來說,抓好學術梯隊建設,不僅意味著促進原創性成果的誕生和學術人才的脫穎而出,以及獲得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而且對國家的發展和中國夢的實現具有特別的意義。
一、高校學術梯隊研究現狀
培育具有較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高校生存、改革和發展的關鍵,而學術梯隊是凝聚師資隊伍的核心。學術梯隊是高校里面既從事教學又從事科研的團體,是教師隊伍的一種存在形式。學術梯隊由學術帶頭人帶領的同時,梯隊內還包含不同層次水平的骨干成員和一般成員,成員之間在相近的學術領域內采取分工協作的方式進行研究工作,同時還要承擔一定的人才培養任務。目前關于高校學術梯隊的研究,主要包括學科建設和學術梯隊建設之間的關系、學術梯隊的發展規律和合理學術梯隊組成的衡量標準等方面。
1.學科建設和學術梯隊建設之間的關系。諸多研究者認為,高校要想持續發展就必須創建一定的學術梯隊。師資隊伍建設與學科建設息息相關。高水平的學科是一流大學的象征,而一流師資隊伍是建設一流學科的重要保證。創建高水平學科的首要任務是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學術梯隊,學術梯隊建設是學科建設的核心。
2.學術梯隊的發展規律。學術梯隊的發展主要存在階段性、沖突演化性和差異性三大規律。(1)階段性演進規律。高校學術梯隊的發展主要經歷初步建立、適應規范、穩步發展和完善成熟四個階段。(2)沖突演化規律。高校學術梯隊內部的沖突主要來自梯隊成員和梯隊之間、梯隊成員之間兩個層面。其中,梯隊成員之間的沖突主要表現為心理沖突、文化沖突和利益沖突。(3)差異性發展規律。學術梯隊在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學校里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主要是因為不同高校的定位和辦學使命不同,從而導致學術梯隊建設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不同。
3.合理學術梯隊組成的衡量標準。首先,合理的學術梯隊組成中必須要有公認的學術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在學術梯隊中的作用非常大,他需要在開展教學工作的同時能緊跟本學科的發展動態,及時掌握學科前沿,適時地組織力量結合學科發展大方向開展科研工作,同時對梯隊內的其他成員起領導和培養作用。其次,為保證學術梯隊能夠正常地開展科研和教學工作,學術梯隊中要包含不同的職務比例、知識層次和年齡結構。再次,合理的學術梯隊需要定期取得顯著的科研成果和教學效果。最后,學術梯隊內部要有良好的研究氛圍,包括全體成員團結合作、學術思想活躍、作風民主等。
二、南京理工大學在學術梯隊建設中的創新機制
1.培訓培養機制。學術梯隊建設過程中必須做到“外部引進”和“內部培養”同時進行,外部引進和內部培養要同時抓。外部引進需要注重引進人才的質量,但對于已經入校且發展穩定的學術梯隊成員,更重要的是做好其后期培養工作,從而使學術梯隊內部的學歷、學緣和學科結構更加優化。南京理工大學歷來將學術人才培養放在日常工作的首要位置,并逐漸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養方式。(1)重視教師基本技能培訓。教師基本技能過硬是培養好學生的前提,崗前培訓、講課競賽都屬于高校教師基本技能培訓范疇。崗前培訓可以從心理學、教育學、法學、職業道德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輔導,把好教師上崗第一關;講課競賽可以通過專家點評、同行交流等方式切實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2)積極鼓勵和資助教師參加學術交流。加強學術合作交流是促進學術梯隊建設的一個重要措施。高??稍O立一些科研項目,支持教師互訪交流,吸收新的學術思想;組織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活躍學科氛圍,增強教師的創新意識;與國外高校聯合辦學,提高學科影響力。
2.競爭激勵機制。美國哈佛大學管理學教授詹姆斯的研究表明,如果對一個人施以激勵,其能力發揮可以由原來的20%~30%提高至80%~90%。因此,要想提高整個學校的學術水平,可以采取將競爭激勵用于學術梯隊建設中的方法。通過建立競爭激勵機制,可以更好地選拔人才,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具體來說:(1)改革薪酬待遇。人力資本理論認為,利益、信念和心理狀態是決定人在工作中表現的三大因素,其中尤以利益的作用更加明顯。因此,通過利益的調整可以有效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在學術梯隊建設中,改革薪酬待遇是吸引人才、提高人才能動性的有效途徑。只有使梯隊內成員的付出和收獲相匹配,才能徹底打破“論資排輩”的陋習,建立“庸者下,平者讓,能者上”的用人渠道。改革績效津貼實施方案、對在科學研究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實行額外獎勵、對卓有成就的教師采取年薪制等,都可以有效提高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切實發揮利益激勵在學術梯隊建設中的作用。(2)考核工作量。通過對學術梯隊成員在個人聘用期內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價,可以有效判斷其是否已經完成聘期工作任務,是否能夠勝任該工作崗位。教師考核一般分為見習期考核、首聘期考核和年度綜合考核。高校可圍繞梯隊管理多方調研,制定一系列嚴格的考核制度,在制度中將教學工作量、科研獎勵、人才培養質量、論文層次、成果獲獎層次等指標進行量化。同時,將考核結果和津貼政策相結合,從而極大地調動梯隊內成員的工作積極性。
3.評估評價機制。為加強學術梯隊建設乃至推動整個學科的發展,可以運用評估檢查的方式對學術梯隊的結構和實力水平進行檢驗。梯隊結構評估內容主要包括梯隊內成員的層次水平、年齡和學歷結構、職稱分布、科研產出等;梯隊實力評估應包括對梯隊內不同層次人員的評估。評估可采取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如自評、他評、專家評、部門評和學生評等。針對某些高校評估過程中只重論文數量不重質量的情況,新績效評估激勵制度要質與量并重,對文章他引率和影響因子等進行調查,從而有效提高評價的客觀性、權威性。同時,評估結果可作為教師職稱評聘、津貼發放金額的參考。
4.嚴格選聘機制。擁有精良的成員是學術梯隊能否取得良好成績的先決條件,因此,合理、有效的人才選聘機制對于學術梯隊的發展至關重要。具體措施有:(1)成立人才引進工作領導小組,分批前往多個國家進行招聘,在全球范圍內招賢納士。(2)嚴格規范人才引進程序。首先,各個學院成立師資建設委員會,嚴格審核應聘人資料,面試前對應聘人進行全方位了解。其次,應聘人現場答辯后,學院師資建設委員會投票決定其是否適合引進。最后,院系對擬引進人員向學校提出申請,經學校師資建設委員會最終裁定其是否適合引進。(3)為了避免“近親繁殖”現象阻礙學術水平的提高,學校可對畢業留校生提出嚴格要求,并嚴格控制留校生比例。
5.助推發展機制。青年教師是學術梯隊的后備軍和生力軍,關系著梯隊未來的發展和興衰。因此,應不斷完善青年教師的培養機制,優化青年教師的成長發展環境,激發青年教師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具體來說:(1)加大校領導聯系青年骨干教師的力度,充分發揮“青年學者協會”等平臺的作用,暢通青年教師意見建議的反饋渠道。(2)加大對優秀青年人才的資助力度,推行青年教師融入團隊、學科計劃,組建研究平臺。(3)結合“資金學者”計劃的實施,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青年教師職業發展規劃。(4)建立健全優秀教師“傳幫帶”團隊協作機制和青年教師職業導師制,幫助青年教師更快更好地發展。(5)推進青年教師的國際化培養,選拔優秀青年教師赴國際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培訓進修、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6)加大推行青年教師破格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力度;制定靈活多樣的薪酬管理模式,在分配中向青年教師傾斜。
[參考文獻]
[1]姜煜,付珊珊,吳華溢.木桶原理與反木桶原理在高校學術梯隊建設中的應用分析[J].云南電大學報,2011,12(4).
[2]蔡亮.構建高校學術梯隊激勵與約束機制的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0(20).
[3]畢娟.論高校學科梯隊的建設與管理[J].科技信息,2007(31).
[4]房京,范精明,劉聲標,等.加強軍隊院校學科梯隊建設的思考[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