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是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學過程也是學生把學到的語文知識內化為人文素質不可或缺的過程。目前,有相當一部分職業院校對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和重視不夠,同時不少學生也沒有意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作用,導致語文教學出現一些問題。職業院校要從促進學生文化素質提高的高度來認識語文教學,堅持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的特色語文教學。
[關鍵詞]職業院校 語文教學 文化素質教育
[作者簡介]舒潔(1963- ),女,江西贛州人,江西贛州衛生學校文化醫學基礎部,高級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和人文教育。(江西 贛州 341000)宋建軍(1952- ),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常州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江蘇 常州 213164)譚永平(1959- ),男,廣西樂業人,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教務科研處,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廣西 南寧 530007)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0-0101-02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是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職業院校要把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本文從職業院校語文教學的任務和目的出發,結合新形勢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對進一步推動職業院校語文教學改革進行探索。
一、職業院校語文教學對提升學生文化素質的作用
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以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質為主要目的。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可見,十八大報告中對學校“立德樹人”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從學校辦學方面為文化素質教育提出了明確的方向,文化素質教育的內容和重點更加清晰。職業院校要把加強文化素質教育作為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優勢,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1.語文教學是學生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質提高的載體。學生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是職業院校教書育人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責。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客觀上,職業院校學生的文化層次和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因此,職業院校要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進行有效的文化課教學,以提高學生的文化層次和文化水平。語文課程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培養學生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重任。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知識面更寬、知識結構更合理。在語文教學的內容上,要注重選擇具有思想性、時代性、傳承性的文化知識,以培養學生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為重點,以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為核心,注重學生文化素質的養成。
2.語文教學過程是使學生把學到的語文知識內化為人文素質的過程。職業院校語文教學選用的內容都是具有思想性、時代性和傳承性的優秀文化作品,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有著重要的熏陶感染作用。如何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自覺地接受這些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是職業院校語文教學的重要研究課題。知識是文化的載體,語文知識的學習就是知識內化為素質的過程。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提升自身文化修養的過程。因此,職業院校在語文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知識、能力和素質三者的關系,實現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二、職業院校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是實施文化素質教育的必要途徑。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不是普通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也不是中學語文教學,而是將社會科學、人文知識等內容相融合進行的綜合性語文教學。職業院校應根據學生素質和教學內容的實際進行語文教學。近幾年來,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雖然有所改善,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
1.職業院校對語文教學認識不足。語文課雖然是職業院校的文化基礎課,但是沒有和專業課一樣受到重視。在一些職業院校,語文教師兼職多、專職少,沒有形成優秀的語文教師隊伍。這主要是因為學校對語文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不足。
2.職業院校的語文課程設置不合理。有些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專業、輕人文,重技能、輕素質,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導致語文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有待進一步完善。語文教學整體設計缺乏改革創新,以致弱化了語文課程的教學實效性。語文課程與專業課程的內容沒有互相滲透,導致語文教學與專業教學的互補性差,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職業院校學生對語文學習重視不夠。職業院校學生大多文化基礎比較差,語言表達不準、語法失范及思維邏輯不清的現象較為普遍。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努力不夠和重視不足。例如,有的學生人文知識匱乏、人文精神不高,導致思想上比較狹隘和偏激,情緒化傾向表現較重,自卑低落缺乏自信,創新精神不足;有的學生個性突出,以自我為中心,獨來獨往,缺乏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感,缺乏理想追求和敬業精神,這些都和職業院校語文教育的缺失有關。語文教育是人文素質教育的基礎和核心,語文教學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
三、職業院校語文教學改革探索
職業院校語文教學肩負著提高學生文化水平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任。教育服務于經濟,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必然對教育發展提出新要求。為了適應經濟新常態,職業院校語文教學必須在以下幾方面做好改革:
1.職業院校要從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的高度來加強語文教學。語文知識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學習,一個人的語文知識水平高低直接反映出其文化素質高低。語文教學在職業院校人才培養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語文教學既有提高學生文化水平的功能,又有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作用,還有提升學生文化修養的作用。職業院校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把傳授語文基礎知識和提高語文應用能力作為主要內容,探索適合學生的語文教學法,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改革傳統的考核方法。
2.職業院校要重視和加強語文課程體系的構建。職業院校語文教學既是培養迎接新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挑戰的創新人才的需要,也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構建職業院校語文課程內容體系要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形成以聽說讀寫思為主的應用型語文課程體系,以確保文化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語文教學應以語文知識的應用和實踐為重點,通過聽說讀寫的強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文體寫作能力以及審美能力。職業院校語文課程改革要求文化課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人文精神的養成與職業精神的培養相結合,突出語文教學的目標性、規范性、穩定性、開放性,擴展職業院校語文教學的空間,形成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語文課程體系
3.職業院校要把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為語文教學改革的根本要求。職業院校在深化語文教學改革中,應該以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重點,堅持立德樹人與教書育人相結合,把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有機地融入語文教學中,使學生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全面提升文化素質。進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學全過程,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合作式、參與式語文教學改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語文學習的內容;語文教學可以分班因材施教,如分為詩歌班、古文班、寫作班等。
四、結束語
職業院校語文教學改革要堅持“立德樹人”,培養有社會責任感、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在職業院校語文教學中,要堅持教書育人的原則,以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線,加強語文課程體系構建,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寧德君.談中職院校語文教學與人文教育[J].語文學刊,2015(4).
[2]邵慧平.中職院校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思考[J].文學教育,2014(7).
[3]劉洪一.誤區與路徑——高職教育中的文化素質教育問題[J].中國高教研究,2011(2).
[4]張曼.大學語文在高職文化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
[5]劉曉燕.論語文教育對文化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6]田猛,劉華,薛寶林.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的缺失與重構——以“大學語文”課為例兼論其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