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慣養成教育是一項十分復雜而又十分具體的工作。要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一年級新生開始。當下,從幼兒園到小學,銜接問題成了學生一個難邁的坎,不少學生雖然踏在同一起跑線上,卻面臨著被分化、被淘汰的危險。小學一年級班主任要加強對學生進行任務意識與規則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習慣;銜接;區別;培養
有人戲言,中小學及幼兒園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這話倒出了各學段銜接不當的事實。這其中有教育體制、評價體系不一致,及學生心理和生理差異等客觀因素,但更有教育理念偏差,教法不一致,缺少溝通等主觀因素。一些教師抱怨,一年級新生不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學習主動性差,作業等老師催、預習得強調、復習得檢查;課堂習慣不好,搶話、不舉手亂說、光說不做等現象比較多;作業不按時交,有錯不改,個別學生漏做、忘做、抄襲作業。而有的學生則每天都非常緊張,面對上學、作業、考試,感到束手無措,茫無頭緒,直到本學期期末,還沒能完全適應新學段的學習生活。有的學生則無奈抓緊周末或寒暑假時間,參加各種各樣的強化班學習,進行“惡補”。
學生銜接問題解決不好,不僅對下一學段的學習造成障礙,還會對學生的心理發育及思想觀念形成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幫助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做好銜接準備,是一年級班主任老師的重要工作之一。
兒童升入小學之初,他們生活的主要內容突然由游戲轉到學習,他們的社會“角色”及社會對他們的要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使兒童在心理上、生理上產生了種種的不適應,這就需要老師用正確的教育思想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幫助兒童走好學校生活的第一步。
首先我們要弄清小學與幼兒園的區別。
1.小學以課堂教學為主。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雖然也上課,但畢竟是以游戲為主,在游戲的體驗中學習。小學生則要學習許多工具性的知識和普遍的常識,而且要訓練讀、寫、算的基本技能。小學的課程表安排的滿滿的,教課老師也會逐漸增加,班級的成員比幼兒園時增多,老師單獨關照的時間明顯減少。
2.小學有更多的、明確的規范要求。一入小學,就面臨著許多規范要求,這是培養人才所必須的。像《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范》等,學校里還有校訓、校規、校歌等。這么多的規范要求,孩子必須理解、記住并且做到。
3.小學要求孩子自制、自理能力越來越高。小學生必須按時到校上課,不能遲到和早退;要自己背書包上下學,要按課程表要求帶齊學習用品;要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還要記住老師留的作業,并認真完成;要輪流值日,打掃教室衛生,還要承擔班主任老師分配的為集體服務的任務等。
針對以上情況,班主任要加強對學生進行任務意識與規則意識的培養。
1.通過班會活動進行教育。新生入學的第一天,向學生介紹學校的一日生活,讓學生意識到從這時起自己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要按照學校和老師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和集體交給的工作,要按照有規律的作息制度生活,要遵守學校的各項規則,養成良好的習慣。設計一系列有趣的班會,使學生在快樂中受到教育。如:《請你像我這樣做》班會,利用游戲的方法訓練學生坐、立、讀、寫、舉手等正確姿勢。又如《請把你的東西擺放好》,由老師帶領,學會擺放課桌上和課桌內的學習用具。這些活動要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形式多樣趣味性濃,在訓練中盡量做到道理講透,耐心輔導,強化訓練,堅持不懈,直到形成習慣。
2.通過班級日常管理進行教育。在班集體中,建立“一人一職”的制度,每個人都有為集體服務的崗位。從班長、科代表、路隊長到興趣小組長等,人人各盡其責,在為集體服務的過程中增強任務意思,提高完成任務的能力,人人爭當集體的小主人。為了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要堅持表揚制度,鼓勵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
3.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教育。在一個集體中,總有一些學生存在較多的缺點。要從這些學生的實際出發,分析他們的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思想教育。對于后進的學生,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提高他們改正缺點的自信心。
最后,指導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幼小過渡工作也很重要。
孩子入小學以后,學校都會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學校的各方面情況,介紹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同時也會對家長提出一些希望。
1.讓孩子適應新的學校環境,并對學校產生喜愛的感情。正式上課以前,家長最好陪孩子參觀、熟悉學校,教室、操場、男女廁所等,都要認清位置和標記。如果家長對學校有什么不滿,在日常言談中也不應表露出來。
2.讓孩子適應新的人際環境,培養對老師、同學的深切感情。孩子入小學后,面臨著全新的人際環境,老師是新的,小朋友大多不認識,而且比原來人多,必然產生一種生疏感。班主任要幫助孩子們盡快互相熟悉起來,成為友好的小伙伴;同時,各位老師,特別是與班主任老師盡快熟悉、了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3.幫助孩子適應新的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按時上學。讓孩子自己學會看表,知道從家到學校需要多長時間。其次,帶齊學習用具。家長應把功夫下在指導、提醒、檢查方面,培養孩子自己形成習慣。第三,教給孩子按時預習、復習、認真完成作業,掌握學習方法。必須珍惜時間,講求效率,專時專用。切不可讓孩子一次學習時間過長,甚至自己給孩子加作業。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能集中學習的時間,一次不超過20分鐘,時間過長,會形成磨蹭的毛病。要注意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家長不能越俎代庖。第四,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勞動習慣、文明禮貌習慣。
總之,作為一名一年級的班主任,我們必須注意做好不同學段的銜接教育,細致而科學的開展工作。
【參考文獻】
[1]《班主任的職責與修養》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年
[2]《做一名優秀班主任》遼寧民族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