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教學中,提問淪為師生互動的一種形式,本文主要分析了影響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因素,從問題的難度、密度、梯度、角度、延展度等方面闡述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提問;策略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囿于基礎知識、基本思想、基本技能的掌握,著力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要以學生為本,不斷發掘學生學力,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引導學生共同探究與解決問題。在互動課堂中,教師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思維的引導、潛能的激發,但仔細觀察我們的課堂,會不難發現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提問仍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諸如提問隨意、缺乏層次、候答時間與難度不成比例、反饋不恰當等,影響了教學成效。
一、影響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1.提問對象不全面。教師的潛意識里“寵愛”優秀學生,因為他們的回答可以讓課堂更加“流暢”。部分教師提問對象不全面,一些問題思維量不高,優等生往往不經思考便能作答,讓人覺得“食而無味”,難以獲得回答后的快感。反之,教師讓基礎差的學生回答較難的題目,不僅無法開啟他們的思維,反而會讓他們產生挫敗感。
2.提問難易失當。教師的提問要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便可摘到,但部分教師不分析學情,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問,不能構建新舊知識的聯系,提問不利于學生新知的掌握,因而教師要尋找最佳的思維高度,避免出現提問與學生認知水平不符的情況。
3.提問層次不合理。教師提問,要“先其易后,后其節目”,只有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才能層層深入、由表及里,讓學生的思維從模糊走向清晰,逐步掌握正確的結論。若教師信口提問,顛倒問題的順序,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混亂。教師的提問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要引領學生思維步步深入,拾級而上。
4.思考時間不充足。高中數學問題有一定的抽象性,若教師留給學生思維的時間不足,讓學生馬上作答,會使學生不能充分地梳理問題,失去解決機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提問后、學生回答后,教師應等待一定時間,再指定學生回答或做出評價。
5.教師評價不及時。評價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教師要發揮評價的激勵、促進作用,及時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而部分教師重視提問設計,而對學生的回答應對不足,學生尚未回答完就被晾在一邊,教師接過話題一講到底,影響了互動效果。
二、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師生之間沒有對話、沒有交流,學生的個性無從發展,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教師要以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探究中克服障礙,掌握知識、發展技能。
1.把握問題的難度。教師既要備教材、備教法,還要備學生、備問題,提出的問題要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避免問題過難而出現僵局、問題過易而無法開啟思維,要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新舊知識的鏈接處設計問題,引發學生認知沖突,驅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如在“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1)”教學中,教者提出問題:“求420°的正弦、余弦值”。教者將問題的“錨”拋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后續的問題提供知識與思維的生長點,讓學生根據三角函數的定義,推導出sin(α+k·360°)=sinα,由此可以得到390°的正弦值就是60°的正弦值。
2.控制提問的密度。部分教師為提問而提問,人為地加大提問的“量”,看似課堂氣氛活躍,其實“師本位”的觀念尚未革除,只是由“滿堂灌”變成“滿堂問”罷了。教師要合理控制提問的密度,要重“質”輕“量”,要看提問是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是否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是否引起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教師的提問只有張馳得體、疏密有致,才能讓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3.設計問題的梯度。教師不能簡單地拋出問題,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有難度的問題設計成問題串,形成一定的梯度,以降低難度,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思維逐漸走向清晰。如在“函數的簡單性質(2)”教學中,教者提出問題:
問題1:求函數的最小值(1)y=x2-2x。
問題2:若y=x2-2x的定義域變為[1,3]或[-2,3],求最值。
問題3:求f(x)=-x2+2x在[0,10]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選擇提問的角度。教師要分析學生的知識背景、興趣愛好、個體差異,分析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選擇合適的角度提出新穎性、啟發性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打開智慧的大門。如在“函數的單調性(1)”教學中,教者提出問題:“已知二次函數y=ax2+bx+c(a≠0),其頂點坐標是____。當a>0時,圖像的開口向____,在區間____上是增函數,在區間____上是減函數;當a<0時,圖像的開口向____,在區間____上是增函數,在區間____上是減函數?!苯陶邚膶W生掌握二次函數的性質出發,提出問題,復習函數的單調性內容,為后面探究二次函數y=x2+ax+3(a∈R)在區間[-1,1]上的最值奠定基礎。
5.提高提問的延展度。教師的提問重過程輕結論,要抓住學生思維發展的脈絡,讓學生理解問題推導的過程。問題要有價值,能引發學生的探索,教師的提問要循循善誘,引領學生向縱深發展。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開展提高提問的啟發性、層次性、靈活性,以提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