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課堂的導入、提問及課堂課后練習等教學環節都要做到有效,使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個性培養與全面發展,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教學環節;個性培養;全面發展;有效性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令許多數學教師深思的問題。那么何為有效教學呢?有效教學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個性培養與全面發展,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指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進步,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即為無效教學。那么,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我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預設問題的有效性
現代教學理論指出: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欲。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預設問題的有效性就顯得十分重要,在課堂教學中預設問題的要注意:
1.數量要適中
一堂課如果預設太多的問題,讓學生長時間地處于思考中,學生就會厭倦、懈怠,教學質量就會下降。要給學生足夠的練習、討論時間,多預設一些“問中有練,練中有問”的題型。
2.預設問題要難易適中,防止滑過重要知識點
課堂教學中預設問題要難易適中,問題淺了不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深了又啟發不了學生的思維,知識要講“有所知,有所不知”,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教師需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出正確估計,從學生實際出發,準確把握難度。
3.課堂教學中預設問題要遵循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的教育理論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的可能發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適度的內容,調動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困難發展水平,然后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所以教師在預設問題時,要考慮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認知發展水平和思維發展水平,預設的問題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如果過于復雜,受益的學生寥寥無幾,提問也只能流于形式、走過場,導致多數情況下教師自問自答。
4.預設問題要有價值,要具有啟發引導性
“有疑而問”本是天經地義,但淺顯的問題,往往問而無疑,學生對答如流,表面上互動得轟轟烈烈。但實際效果如何呢?學生從這些問題中得到了什么呢?這種設問除了在形式上給人一種熱鬧的感覺外,沒有什么教學價值。
5.預設問題要遵循的原則
要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就要遵循針對性原則、層次性原則、趣味性原則來預設問題。
①針對性原則:提問的針對性要求教師必須圍繞教學中的關鍵點來設計。
②層次性原則:提問的層次性是指教師圍繞教學目的,對某個問題的解決設計一些“子問題”作鋪墊來降低思維難度,這就是問題設計的層次性。
③趣味性原則: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興趣,因此如果教師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所以,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引人入勝、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問題,用科學的、藝術的、生動的語言促使學生積極思維。為此,教師要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因素。
二、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的有效性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的有效性方法非常重要,筆者認為課堂上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價值,培養興趣?,課堂導入的有效性
只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認識到掌握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學生才會刻苦努力學習并保持持久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才能讓學生自主地去了解學習它。
2.建立師生關系,提升自我能力
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教學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引導學生養成這樣一種“學習——思考——實踐”的良好學習習慣,必將在以后的學習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深化重點,化解難點,把課堂還給學生
教師應在備課時苦下功夫,有獨到的眼光,平時應注意收集好題、經典題,建立自己的題庫,鉆研教材,熟悉教學大綱、考點,做一個智慧型研究者,通過精選,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規范書寫。對同類題放在一起講評,有利于總結、歸納、提煉,有利于學生區分,形成專題研究,提高課堂效率,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消化時間。教師何不通過觀察學生獨立審題、解題過程,讓學生暴露不同的思維傾向,從而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學生從錯誤中反思自己、形成共識。這種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們的認識是深刻的,甚至是終身難忘的。此外,課堂還要培養學生數學的基本思想、解題的方法、書寫的技巧等。
三、練習的有效性
數學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掌握知識、形式技能、發展智力的基本途徑。因而精心設計練習,提高練習的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時,特別要注意:
1.關注課堂練習的基礎性,適量性,層次性
在設計課堂練習中教師必須考慮到練習的難度和層次性,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由易到難進行安排,達到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的目的。課堂練習要力求做到練習量少,重復性少,層次性強。
2.關注課堂練習的多樣性、挑戰性、趣味性
課堂練習的設計如果不具有多樣性、挑戰性和趣味性,學生很難保持持久的興趣,因此,設計課堂練習不僅在題型上力求多樣性,填空、選擇、解答、證明分別運用,而且應注重實踐性、創造性,同時要將平淡乏味的數學問題置于有趣的問題情境之中,讓學生在愉快而富有挑戰的情況下完成知識的構建。要讓學生盡可能“跳一跳”就可以摸得著,不能一味增大問題的難度,致使學生望而生畏。
3.關注課堂練習的差異性
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同一水平的練習很難達到同一效果,同一問題對于數學困難生較難,而對于優秀學生則可能索然無味,因此,優質課堂練習的設計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而具有差異性,真正體現因材施教。
4.關注課堂練習的及時反饋
①集體反饋訂正,即學生在完成課堂練習作業后,師生對答案,教師當堂點評,縮短了錯誤信息在學生頭腦中的停留時間,有效的把錯誤及時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②針對性面批輔導,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個別學生存在的錯誤,及時給予面批輔導,并在教師幫助下及時糾正過來。
總之,教師要理解有效課堂教學的真諦和內涵,把握好各教學環節的有效性,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學會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在數學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方面得到發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