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動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條件,如何推進課堂上的有效互動是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就以高中生物學科為例,簡單闡述了生物課堂上如何有效開展“互動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互動交流;高中生物;課堂教學
互動是教學活動的本質,所謂教學,就是教與學之間形成有效的互動,進而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互動質量和水平會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水平。然而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傳統(tǒng)模式中的“互動”卻始終是教學中的短板,因為缺乏有效的互動,傳統(tǒng)模式中的教學活動多以灌輸形式為主,導致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存在欠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如今很多教師都在教學活動中嘗試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生物學科也不例外,期望通過有效的互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然而,與傳統(tǒng)的模式相比,“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難度相對較高,它既對學生有較高的要求,又對教師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保證“互動式”教學的有效實施,教師在開展互動教學時可以試著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全面做好課前備戰(zhàn)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互動式”教學是一種相對開放的模式,這種開放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多方面,這些環(huán)節(jié)的開放性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更加有活力,但與此同時也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對于學生而言,要想在課中與教師、與同學形成有價值的互動,首先要做到“肚里有貨”,這樣才能在上課的時候處于思維的主動地位,才能有東西拿出來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分享,而對于教師而言,活動過程本身是一個開放的動態(tài)的過程,它的特征決定了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的不確定性,這時候,教師就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實際和進度來隨時隨地進行策略和方法的調整,而要想做好這一點,對教師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zhàn)。可以說,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要想在“互動式”教學中有所發(fā)揮,都要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作為教師,不僅要深入分析教學內容,科學制定教學教案,完成這些常規(guī)的準備工作,同時,還要增加“備學生”的內容,教師要熟悉班級中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思維特點,這樣在課堂上才能針對學生特點設計實施恰當?shù)幕踊顒印6鴮τ趯W生來說,腦袋空空地走進課堂很顯然不可能滿足“互動式”教學的要求,學生要在上課之前就對學習內容進行適當?shù)仡A習活動,了解一些簡單的概念原理,對學習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到了課堂以后,學生才能表現(xiàn)的游刃有余。當然,學生由于能力和經驗所限,在進行課前準備的時候可能抓不住重點,這時候,還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適當?shù)念A習指導。例如,筆者在講《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這節(jié)的內容時決定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在講課之前,就先給學生羅列了一些問題:在綠葉中哪些色素可以捕捉到光能?如何測定提取液中色素的濃度等,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預習活動,這樣,學生的學習方向會更加明確,思路會更加對路,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學生可以很好地把握教學主要內容,當教師在課堂上講到這些知識時,學生會更有“發(fā)言權”,這樣一來,就可以很好地促進互動的有效實現(xiàn)。
二、設計豐富的互動情境
互動是一種基于主動情緒的活動,也就是說,互動者只有發(fā)自內心的想要與他人進行互動交流,才能保證互動的質量和水平。然而,受到教育文化和傳統(tǒng)學習模式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很少有學生有主動的互動意識,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互動的意識和興趣是教師開展“互動式”教學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在課堂上,如果教師強行要求學生在一起討論探究,學生可能會迫于壓力而進行形式化的互動,這樣的互動是沒有什么價值可言的,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教師設計一些能夠真正激發(fā)學生互動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感染下不自覺地與教師、與周圍的同學進行互動,這樣的互動才會更好地發(fā)揮出價值。例如,在講《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這節(jié)內容時,為了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筆者特意從學校周圍的小店買了一些學生愛吃的零食,這些零食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色彩十分鮮艷好看,當筆者把這些零食拿到講臺上時,學生的眼球立刻被吸引了過來,而接下來,筆者開始給學生介紹這些色彩鮮艷的食物中可能含有過量的化學色素添加劑,而這些物質不用教師說,學生也能夠明白這些物質會給身體帶來傷害。這種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問題情境成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而接下來,筆者說道:“為了保證食物的健康,同時又要兼顧食物的賣相,我們可以選用一些天然的色素,你們知道可以通過什么方法來提取天然的色素呢?”問題一提出,學生立刻陷入了熱烈的討論之中,他們不斷與同學進行交流,期間還不時地向教師提出一些問題,互動氣氛在課堂上逐漸高漲了起來。由此可見,適當?shù)那榫吃O計對促進有效互動具有明顯的作用。
三、有效開展小組學習活動
在眾多的互動教學模式中,小組合作的方式是最普遍也最實用的方式。在課堂上,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實現(xiàn)良好的互動,同時,在小組之間,因為以小組為單位,集合了全組學生的智慧和能力,會有效提高互動的質量。因此,在生物課堂上適當開展小組學習活動是推進有效互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但它并非是獨立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存在的,更不是與傳統(tǒng)模式處于對立面,相反,通過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結合,還可以更好地提高“互動式”教學的有效性。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將“互動式”教學模式同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取長補短,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互動式”教學的有效開展,演繹出精彩的生物課堂。
【參考文獻】
[1]楊進福.高中生物課堂師生互動問題淺析[J].文理導航(上旬),2011年06期
[2]潘大洪.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J].新課程(下),2012年01期
[3]楊青.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0年S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