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音韻律包括重音、聲韻、語調等聲律特征。在詩歌鑒賞中合理地運用語音韻律,從詩歌的外在形式入手,以誦讀為輔助手段,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詩歌鑒賞能力。
【關鍵詞】古典詩歌;語音韻律;教學
一、引言
語音韻律是語音形式的具體表現,是語言結構的組成部分,也是語言表意手段的組成部分。漢語的語音韻律表現在輕重音、語調、聲韻等方面。晉代陸機《文賦》云“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宜”。古典詩歌,千百年來,傳誦不息,朗朗上口正源于音聲相宜。語音形式為內容服務,在古典詩歌教學中,合理地運用語音韻律,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抓住文本焦點和作者情感,體會句法構造、語義理解和語用表達,對古詩詞進行個性化解讀,找出古詩詞韻律分析的規律。
二、巧讀重音,以音體情
重讀音節詞本身具有語義指向性及強調作用。在古典詩歌教學中,巧妙恰當地運用重音朗讀進行指導,對學生準確理解文義,深入了解思想內容,體悟感情色彩有較大幫助,同時能夠充分調動學生朗誦的積極性和探究問題的興趣。對重音詞的理解也有利于鑒賞關鍵字詞。
例如王昌齡《從軍行其四》:青海長云暗雪山,交代了蒼涼凄清的戰事環境,給人以壓抑的感覺。此句暗字應該重讀,這樣能夠加深情感的壓抑程度。我設置了“巧讀重音,以音體情”的任務,讓學生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為例用辨別重音的方式來體會情感。學生辨別重音詞有“不”、“破”、“樓蘭”、“終于”、“不還”。
每組安排一個重音詞,進行朗讀體會,教師進行引導點評。“不”組朗讀效果:首字重音,讀起來突兀,讀到后面,氣勢沒了。而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重音放在放在“不”上,明顯行不通。“破”組效果:勢如破竹,能夠表現戰士們立志破敵的氣勢。“樓蘭”組:強調要攻占樓蘭。“終”組,表現戰士們的堅定決心。“不還”組:表現戰士們視死如歸的精神。我指導學生結合詩歌的內容、主題、情感來思考詩歌最想表現什么情感。學生能夠很快判斷出詩歌最終表現的是他戰士們立誓破敵、決戰決勝的的決心和愛國主義的豪邁氣概。如此重音,音、義、情三位一體,情感盡顯。
三、推敲語調,以調傳情
語調有突出某種語義,增強感情修辭的效果。在古典詩歌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握語調朗誦,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義,有效促進教學。語調根據表示的語氣和感情態度的不同,分為升調、降調、平調、曲調四種。適合文義與情感的語調能夠使文句語氣連貫、音節流轉,產生往復回環的音韻節律美感。教師指導學生準確感悟語調,學生能夠更加準確、鮮明了解詩歌的語意表達。
如《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常咨嗟。”文中三次詠嘆,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道之慘。蜀道的高、險、慘讓作者產生“一嘆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那情感一直高亢的,還是低沉的?表現在語調上,是升調、還是降調呢?教師指導學生用升調和降調各齊讀一遍,學生朗誦后,教師再作師范朗讀,讓學生進行判斷。教師引導學生一起探究:第一次是驚嘆,表現作者對蜀道的驚訝、贊嘆之情。此處領起全文,在文勢上一開頭就升調,讓讀者和聽眾都為之震撼,,文勢突兀,更能加深讀者印象。二嘆表示哀嘆,以山之險說明蜀道難登的惆悵。感情由贊到愁,語調下降,文勢也急轉下降。三嘆磨牙吮血,殺人如麻,無可奈何,不如早還家。語調隨情感下降。所以,三嘆內容不同,語調與氣勢皆不同。
不同的語調表現不同情感。學生運用不同的語調進行朗誦,以欣賞的態度感受詩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錯誤的語調給予學生以矛盾,正確的語調賦予學生以自信。錯誤語調與正確語調的朗誦對比鮮明,學生對此也表現濃厚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古詩誦讀的熱情。
四、注重疊音,以韻怡情
古典詩歌中使用疊音詞,描摹情狀,傳聲繪色,表情達義,大大增加了語言的形象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使人念著上口,聽著悅耳,抑揚頓挫,回環婉轉。教學中應注重疊音詞的揣摩,感悟詩歌,以歸納其特點、功效。
以《聲聲慢》為例。楊慎《詞品》中其的詞評是:易安此詞首起十四疊字,超然筆墨蹊徑之外。豈特閨幃,士林中不多見也。“尋找疊音之妙”成為我這節課的主題。學生分小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對疊音詞進行點評。小組探究成果如下:
小組一:“尋尋覓覓”是作者的動作描寫,作者尋覓無果,若有所失去。“冷冷清清”是當時的環境描寫,環境冷清,心有凄然,所以最后“凄凄慘慘戚戚”是心理描寫。短短14字,內容豐富,情感細膩。
小組二:疊字見愁,聲聲入愁。疊字營造了一種愁慘而凄厲的氛圍,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
小組三: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好像作者在那里傾訴愁腸,欲說還休,怎一個愁字了得。
疊字的品味,能夠調動學生已有知識,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站在詞人的角度,觸摸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思想,跨越時空,與詞融為一體,與本詞進行對話,讓每一個詞在自己的心田開出美麗的花朵。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思想,讀出自己的妙處。
五、小結
高中古典詩歌教學要突破過去死記硬背,死讀詩,讀死詩的情況,就必須以學生為本,提倡學生多讀,多感悟,不僅從內容上進行思考,還要結合古典詩歌形式上的特點——語音韻律。運用語音韻律來指導學生閱讀,培養語感,建立學習愉悅感,從而建設開放活力課堂。同時,教師也要努力提高傳統文化素養,用以給學生正確有效指導,從而使學生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