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會學科盛行開卷考試的背景下,認清開卷考試的誤區,以《考試說明》為綱,以教材為源,夯實基礎,拓展能力,掌握技巧。
【關鍵詞】開卷考試;誤區;策略
一、開卷考試的誤區
在筆者所在的地區實行開卷考試已經有十來個年頭了,還有很多教師和學生認為,開卷考試很簡單,就是考試時查查資料,翻翻書,試題就答完了。現在中考社會科命題更加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糾正學生“開卷考試就是抄書”的誤解,引導學生在理解和運用的基礎上掌握知識,重視創新意識和能力。開卷考試,題在書外,理在書中,萬變不離其宗,課本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但有的同學在使用課本答題時存在一些錯誤做法:
1.審題不清,盲目抄書。
上課不認真聽講,做題也不認真,照答案一抄就完事。考試時,買來一堆教輔資料,在答題時,不是先審題,而是先忙于抄書,由于審題不清,缺乏對題目的整體理解,也就難以形成一個完整思路,往往是東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領,最后很容易出現偏離試題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等問題。
2.題題翻書,答不完卷。
由于教材不熟悉,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像選擇客觀性試題也要一題一題翻書,耗費很多時間。考試過程中翻這翻那,手忙腳亂,沒時間思考,答不完卷。
3.只抓教材,不關心時政熱點。
隨著開放性試題的出現,許多試題都要求考生運用所學知識聯系思想和行為的實際來回答問題,這類試題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發散性的特點。一般說來,在書中很難找到現成的答案,如果考試時只翻閱教材,是無法滿足這類試題要求的,它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應關注社會生活,“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加強綜合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課本。
二、中考復習策略
1.對照“考綱”,夯實基礎,查漏補缺。
中考沖刺復習首先要做的是對照《考試說明》,抓好基礎知識。
中考命題要求70%為基礎題,而占30%的稍難題和較難題也以基礎知識和重點知識為支撐,所以抓好基礎,非常重要。中學所學的歷史基礎知識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具體的史實性的知識,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名詞、概念等;一類是理論性、規律性的知識,包括歷史發展過程的基本線索、階段特征、主要矛盾、內在聯系和經驗教訓等。所謂重點,一般是指在歷史發展中有重大影響的、對今天有啟發和借鑒意義的人物和事件,是歷史發展的關鍵點,能夠起到劃分時期和階段的作用。
此外還要依據考綱和教材,重新思考平時練習中的常錯題、易錯題,對那些記憶不清、記憶模糊的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在查漏補缺時,要善于抓住重點。對沖刺階段的知識查漏補缺復習,做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對重點知識,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近現代史,多花一點時間,把主要精力放在重點知識的內在聯系上。
例如,中國近代史包含列強的侵華史和中華民族的抗爭史(尤其是近代化的探索);中國現代史,分“新中國的成立及鞏固”——“社會主義建設的時期(失誤)”——“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改革開放)”三部分;世界近現代屬于考試重點的有: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加上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的推進,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相繼取得成功,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資本主義發展的需求促使人類進行了兩次工業革命,生產力極大發展,各種矛盾激化,出現了兩次世界大戰。
2.分析比較,理清線索,構建知識網絡。
對易混淆、難理解的知識點進行分析比較、列表歸類,加深印象,從而構建完整的歷史知識網絡。首先是縱向理清線索,如復習中國近代史,把列強發動的侵華戰爭作比較,不同階級近代化道路的探索進行比較,復習世界近代史,圍繞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怎樣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這條主線,把近代史上的英、法、美三個國家的四次資產階級革命,俄、日兩次改革都串聯起來,以“線”帶面;其次是橫向勤作比較,如清朝閉關鎖國與新中國改革開放;抗戰時期國共兩黨的不同路線及結果進行比較,再次是構建知識網絡,形成相關的專題。例如:中外歷史上重大改革、重大戰爭、重要會議、重要團體組織、重要法律文獻等。
3.提煉熱點,拓展能力,重視史鑒作用。
中考命題不回避熱點,這是中考社會命題的原則,目的是縮短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時事政治是每年大考的大熱門,也是命題專家用于題目背景的首選。學生平時應通過《時事》、《半月談》等報刊、媒體了解重大新聞,做好摘要,以便拓展知識面,能夠把相關的時事與課本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熱點專題。2016年中考熱點專題復習要突出深化改革,持續發展;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要注重黨在新時期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加深對黨的大政方針、科學發展觀的理解,如“一帶一路”開創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提煉熱點,拓展能力。
4.總結方法,模擬強化,掌握解題技巧。
(1)單項選擇題的解答技巧
單項選擇題是用來考查基礎知識的最佳題型,特點是設計靈活、知識覆蓋面廣、答案惟一。解答的關鍵是要注意審清題干中的關鍵詞及相關的限定因素,排除干擾項。
(2)材料解析題的解答技巧
材料解析題包括文字型材料題;圖表型材料題;開放型材料題(如新聞時事、名人名言、諺語詩歌、漫畫海報等)。主要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能力、獲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進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說明和論證的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
解答材料解析題的基本技巧:
①看:先看題,再讀材料
材料題都有兩部分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設問部分。在閱讀材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讀全,也就是不能忽視材料的標題、注釋、出處這些內容。在讀題環節中,先讀設問,以掌握題目設置的要求,帶著問題閱讀材料,這樣既節省閱讀材料的盲目性,也節約時間。
②審:關鍵詞語要找到
先在設問部分找出關鍵詞,然后帶著關鍵詞再去材料中找相應的關鍵詞或句。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分析,結合相關的知識信息,對號入座。
③析:相關信息做記號,回歸書本找聯系
一是找材料與教材的相聯點。
隨著開放性試題的增加,材料解析題的材料、問題都越來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與教材中的主干知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正所謂“材料在書外,答案在書中”。這就需要我們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與教材的史實、觀點相聯系,確認材料與教材的哪課內容相關聯,這樣便將材料與教材聯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斷準確,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確了。
二是找材料與材料之間的聯系。
一般情況下,每一道材料題都有一個主題,而每一個材料都是圍繞這個主題來設計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圍繞這個中心,確認材料涉及的內容或對課本知識進行遷移,便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
④答:規范答題有要求
走完了“讀”、“審”和“析”這三步,答題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組織答案了。在組織答案時有幾個問題要注意:
一是問什么答什么。
緊扣題意、論從史出。做到觀點和材料的統一,對號作答,堅持“問什么答什么”,不要脫離材料,隨意發揮,答非所問。
二是注意分值,多個角度回答。
材料解析題對回答的要求是貴精不貴多。要緊抓材料中的信息提示,聯系書本知識,結合分值大小自己給出多個角度,要點明確,序號分明。
三是要恰當使用歷史中的術語,回歸書本適當拓展。
材料來源無法預知,但考生應當認識一點:無論材料千姿百態,所選擇的材料必定是以社會課程中的重點知識為依托,所設問題必我所學、必我所能、不會超綱。所考問題必然是社會課程中的重點知識,在解答這類材料題時,一定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能敢于創新,進行拓展,這是取得高分的保證。
考生只要理清頭緒,走出開卷考試的誤區,按照此法來學習實踐,加之平時的努力探索,定會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