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的教育是現代化的,而實現教育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因此,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教師要開發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貼近生活實際的圖片、視頻、音頻等資料,充分調動兒童感官,使兒童樂學、好學、會學。如何把信息技術和品德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生活”,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成為教師的不懈追求。
【關鍵詞】教學;生活;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優良、熱愛生活的學生為目標的活動性綜合課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現代信息技術是一種集投影、錄像、微機、錄音等為一體的現代化教學技術。它能夠通過文字、聲音、圖像等多種媒體來接受和表現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所需要的處理,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更加簡單化、直觀化、形象化、生動化和具體化。它強大的信息綜合處理能力,能通過編制各種教學課件,展現或模擬各種場景,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突顯《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道德認知的體驗和感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是兒童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不是“教”教科書的人,而是努力為兒童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的支持者。教師如果只憑一張嘴,一本書,教學將是十分空洞的說教。因此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都要巧妙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觸景生情。鮮明、形象、生動的情景會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所以教師教學時要恰當地運用幻燈、投影、錄像、錄音等現代媒體創設引人入勝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產生情感共鳴,形成心理上的最佳狀態。如教學山東人民出版社二年級下冊《我是中國人》的第一主題《我做升旗手》時,課堂一開始,我讓學生說一說每周一全校師生在教學樓前舉行的是什么儀式?你們是怎么做的?然后我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國旗護衛隊在天安門前的升旗儀式,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于是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開了。此時又播放歌曲《紅旗飄飄》,在歌聲中學生動手制作國旗,整節課學生情緒高漲,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二、豐富內容,營造學習氛圍
山東人民出版社《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二個主題是《我愛我的祖國》,本課教學旨在指導學生識記有關國旗、國歌、國徽的知識,懂得國旗、國徽是國家的象征,能用正確的行為方式表達對我國國旗、國徽的尊重,明確祖國就是自己的國家。但“國家、祖國”這些抽象的名詞,對于兒童來講比較陌生。在他們看來這不是一件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他們還不能真正理解“國家,祖國”的真正含義,光憑口頭上說往往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恰到好處地運用計算機豐富的動態畫面,鮮艷的色彩來輔助教學,必然減少學生思維想象的困難,使課堂情感氣氛濃烈。因此教師制作了課件,有中國版圖、北京天安門、故宮、長城、海南島、泉城濟南、風箏都濰坊、絲綢之鄉昌邑等。上課開始教師就播放課件,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通過觀看錄像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風景優美,化無聲為有聲,化抽象為具體,從聽覺上、視覺上感染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為活動的開展鋪墊了認知基礎和感情基礎。
三、合作探究,培養創新能力
網絡強大的交互功能為課堂教學建構了一種理想的平臺——“互動式學習”。它為學生創設了一種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學習的環境,改變了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單純的“教”、學生枯燥的“學”,轉變為“教”與“學”的多邊互動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指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知識性、技術性等方面的問題,并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同學間還可以發生交互作用,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探討、合作交流,有利于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作用,進行“互動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交流能力。如在教學山東人民出版社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上冊第四單元第一主題《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用課件展示了毛毛的故事,并錄音播放了下面一段話:毛毛不會騎童車,看到別的小朋友騎著童車高興地在院子里轉來轉去,毛毛真羨慕啊!于是,毛毛也開始學騎童車了,他多么想早點學會啊。可是,練了幾天后,毛毛就不想練了,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的好朋友毛毛遇到困難了:他老是掌握不好平衡,老摔倒,所以他不想再練下去了。作為毛毛的好朋友,你們來幫幫他,告訴他是應該堅持下去呢?還是應該放棄?學生回答,意見統一,都希望毛毛能堅持練下去。那我們應該怎樣勸勸毛毛呢?于是學生們爭先舉手發言。接著我又視頻播放了汶川地震中九歲小男孩林浩的故事。讓學生小組討論:林浩在困難面前是怎樣表現的?假如是你會怎樣做?學生紛紛發言。在參與活動的過程,每個參與的學生都很興奮,很驕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我表現能力、創新性思維等各方面都能夠得到很大的展現。
【參考文獻】
[1]《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
[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