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圖能力的培養與教學地圖有著密切關系,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應該注意什么樣的地圖能夠培養什么的讀圖能力。有針對性的進行地圖教學,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地理;地圖教學;認知技能與能力;培養方法
初中地圖教學是應該特別注意地圖能力的培養,地圖能力的培養應該有針對性,所以要考慮教學所選擇的地圖,對于初中地圖教學應該有個比較清晰的認知。
一、掌握地圖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初中地理地圖知識的基礎知識是哪些呢?地理教師教導的第一步應該是使學生學會一些閱讀地圖的一般基礎知識。比如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拿到一張圖要教會學生首先看這三個要素。比如下圖
應首先找到三要素:比如圖中出現指向標,所以判定方向的時候,就不能很隨意的認為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圖中方向N明確向右上角,所以判定方向為“右上為北左下為南,左上為西右下為東”。
二、從地圖形狀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地圖外形想象能力
比如,《中國行政區劃圖》這張圖,在這張地圖上,利用形狀記憶法,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有趣的事物。
圖中青海形狀如兔子,山東像老鷹,四川像五角星,重慶如錘子,廣東如大象鼻子等等。
想象的方法可以較多的運用相似聯想。相似聯想是一種用于一類相似的地理教學內容的聯想。還有比較聯想,這里主要比較各個行政區劃的外形輪廓與地理事物的相似性。聯想是人們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關事物的心理過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種思維活動。以上圖形的聯想的基礎是來源于生活以及經驗,所見所聞等。地理圖像教學不應該是死板的教學,而應該是比較有趣的生動的教學,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圖形教學的出發點就在于此。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很好的啟發學生的思維,更加明確的記住圖形的大致蜿蜒曲折,為記憶圖形打下良好的基礎。
又如中東地圖,此圖乍一看,看不出什么,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老師循循善誘。利用富于啟發性的語言啟發學生,可以從最簡單的阿拉伯半島看起,先想象出阿拉伯半島的形狀樣貌,像什么?有學生會說如一只腳,繼而聯想到腳長在人身上,在看中東全貌。學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反應。
可以把中東想象成一個奔跑的小巨人,阿拉伯半島為一只腳,埃及為另一只腳,小亞細亞半島為一只手,伊朗高原為另一只手,大高加索山脈為人頭。其中的關鍵在于引導,教師要適時適度的加以啟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有了動力才會積極的響應教師的提問,得出想象的結果。這一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注意把握教學節奏,由學生自然而然得出結果。把呆板的畫面想象成生動的事物是地理教學有效的教學手段。
三、在地圖外形想象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圖像記憶能力
比如,黃河的形狀如大寫的漢字“幾”。俄羅斯外形如“怪獸”。圖像記憶的基礎是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需要強制記憶,學生一看就可以記下是什么地區什么國家。圖像記憶的基礎是圖形想象能力,圖形想象要求學生要有豐富的閱歷,教師很好的引導。比如俄羅斯的圖形想象,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利用翻轉法,得出其外形輪廓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分別記憶俄羅斯的相關知識點,如俄羅斯的烏拉爾山脈的位置,差不多位于怪獸的頸部。波羅的海位于怪獸的頭部,腳踩太平洋,背靠北冰洋,嘴的位置(上為黑海,下為里海),莫斯科位于眼睛的位置。從上可以看出,外形輪廓記憶法可以較簡便的記憶所學內容,它的最大優點是:忘得慢,印象深刻。如果仔細回憶,我們會發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會有一些過目不忘的畫面,比如電視、電影中的片段,這些都是生動的形象的。圖像外形輪廓記憶法對右腦開發具體重要作用。古希臘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種說:記憶為智慧之母。知識的累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此種記憶方法利用我們日常生活日常所見的或者電影電視中看見的圖像作為想象的基礎,通過比較拉近地理教學圖像和學生的關系,溝通地理課本與課外地理事物的聯系。當然圖形記憶方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長期的訓練。當然對于圖像的想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需要一定要統一想象成某一種地理事物,可以有多種地理事物。外形想象只是手段,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有效方便快捷的記憶所學內容,尤其對于地理學科來說,圖像教學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總之,在教師較為認真細致有針對性的培養下,學生的能力會慢慢的提高,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師生不懈努力才能達到。
【參考文獻】
[1]沈培根.提高初中地理地圖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考試與評價,2013(8)
[2]吳玉華.淺談初中地理地圖教學法[J].讀書文摘,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