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花菜葉斑病
1)癥狀。主要危害葉片和花薹。葉片初生淡黃色小斑,擴大后呈橢圓形大斑,斑緣深褐色,四周具黃色暈圈,中央由黃褐色變成灰白色。濕度大時,病斑上出現淡紅色霉狀物,即病原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花薹染病,初在花薹上產生很小的褐色小點,后逐漸擴展成中間凹顯的邊緣暗褐色紡錘形至橢圓形斑,中間粽褐色,當病斑擴大環花薹一周后,花薹逐漸干縮枯死,有時幾個病斑匯合成10cm左右的凹陷病區,影響花薹生長及花蕾形成,或致花薹折斷枯死。
2)病原。稱為同色鐮孢,屬真菌類半知菌。病菌生長適溫15~20℃,最高35℃。除危害黃花菜外,還可引起蠶豆根腐。
3)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主要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秋苗的枯葉上越冬,翌春條件適宜,孢子萌發,產生芽管,侵染葉片或秋苗,經3天淺育即顯癥狀。顯癥后7~10天,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在黃花菜枯死后,病菌可在枯葉和花薹上越夏,進入秋季侵染秋苗。石泉產區3月下旬開始發病,4月中旬到5月中旬流行。旬平均溫度17~18℃,相對濕度高于80%或陰雨天后易流行。此外,偏施氮肥,葉片生長柔嫩,土壤黏重,管理粗放發病重。
4)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以猛子花系列品種為主栽品種。加強管理,黃花采摘結束后要及時割苗,割下的苗要運出田外集中銷毀。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施足有機肥,在春季出苗、抽薹前和采收旺季分別追施苗肥、催薹肥、催蕾肥,每次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氮磷鉀配合使用。開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濕害和澇害。適時更新復壯老蔸。在發病初期每畝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g或10%苯醚甲環唑可濕性粉劑20g,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g,對水噴霧,隔7~10天1次,連噴2~3次;未發病田塊可用80%代森錳鋅噴霧進行預防。
2黃花菜葉枯病
1)癥狀。主要危害葉片和花薹。葉片染病多始于葉尖或葉緣,病斑褐色,邊緣明顯,后期病斑內部呈深褐色,有時多個病斑連成褐色條斑,或從葉尖向下擴展,致局部葉片枯死。花薹染病,多在距地表35cm處呈水浸狀病變,后變褐色至深褐色長圓形或橢圓形斑,呈赤褐色枯死,濕度大時,斑面生黑色霉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病原。稱為泡狀葡柄菌,屬真菌界半知菌。病菌生長適溫15~25℃,最高35℃。
3)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主要以菌絲體在枯死秋苗上越冬,第二年春季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孢子萌發產生芽管侵入黃花菜,后又在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石泉產區3月下旬開始發病,4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流行。溫度適宜又遇連陰雨天氣時易暴發流行。連作地塊或排水不良、葉螨為害猖獗時發病重。
4)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合理施用腐熟有機肥,在春季出苗、抽薹前和采收旺季分別追施苗肥、催薹肥,每次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氮磷鉀配合使用,冬苗枯死后用有機肥堆蔸。開好三溝,雨后及時排水,避免田間積水或溫度過大。在發病初期每畝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g或10%苯醚甲環唑可濕性粉劑20g,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g,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g對水噴霧,隔7~10天1次,連噴2~3次。
3黃花菜銹病
1)癥狀。主要危害葉片和花莖。初期在葉片和花莖表面出現灰白至鵝黃色棱形小斑,逐漸變成枯黃色泡狀斑,表皮破裂后散出桔黃色粉末狀病菌孢子。生長中后期在葉片和花莖表面產生銹褐色橢圓形至短線狀病菌孢子堆。有時幾個病菌孢子堆連接在一起形成長條狀泡斑。嚴重時病斑密布,表皮翻卷,病葉變黃,葉片表面散漫桔黃色粉末狀病菌孢子,短時間內葉片和花莖即呈紅褐色壞死干枯,至花蕾干癟或凋謝脫落。有時植株未現蕾即因病死亡。
2)病原。稱黃花菜柄銹菌,屬真菌界擔子菌門。
3)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隨病殘體越冬,春季條件適宜時先在敗醬草上危害,病菌孢子借氣流傳到黃花菜上侵染后,在病部產生橘黃色粉狀孢子借風雨進行再傳播,使病害不斷擴展蔓延。石泉產區5月中旬開始發病,至6月中下旬達到發病高峰。黃花菜生長期,平均氣溫24~26℃,相對濕度85%左右利于發病。雨日多,空氣潮濕,易流行。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或植株缺肥的發病重,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差或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塊,發病重。
4)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增施綠肥、堆肥等有機肥,氮磷鉀配合使用,適時追肥,尤其要追施催薹肥,防止偏施氮肥。加強管理,合理密植,及時除草,尤其注意鏟除敗醬草。黃花菜采摘完畢,應抓好秋培,及時清除老葉枯薹銷毀。在發病初期,即中心病株期,每畝用2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g,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0g,或43%戊唑醇可濕性粉劑15g,對水噴霧,隔7~10天1次,連噴2~3次。
4黃花菜蚜蟲
4.1危害特點危害黃花菜的蚜蟲主要有蘿卜蚜和桃蚜,甘藍蚜次之。以成蚜、若蚜群集在黃花菜葉片、蕾薹等部位,以吸食葉片、莖稈汁液,造成葉片失綠和莖稈枯死,對產量影響較大。
4.2發生規律該蚜蟲1年發生15~25代,世代重疊,在20~25℃條件下,4~6天可完成1代。繁殖適溫為22~26℃,相對濕度為60%~75%,一般無越冬現象。在春季黃花菜出苗后遷入,在花蕾期發生最多。石泉6月中旬至8月上旬為蚜蟲集中危害時期,尤其在降雨少、氣候干燥情況下發生重,可造成黃花菜產量損失20%以上。
4.3防治方法每畝可用10%吡蟲啉10g或80%樂果乳油100mL對水噴霧。
5黃花菜紅蜘蛛
5.1危害特點紅蜘蛛學名叫葉螨,細小而形似蜘蛛,主要危害黃花菜葉片,以成蟲和若蟲群集葉背面,刺吸植株汁液。被害處出現灰白色小點,嚴重時整個葉片呈灰白色,最終枯死。
5.2發生規律每年4~7月均可發生,降雨少,田間干旱情況下發生較重。
5.3防治方法每畝可用10%吡蟲啉10g或80%樂果乳油100mL對水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