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軟腐病俗稱“魔芋癌癥”,是危害魔芋產業的主要病害。近年來,隨著魔芋種植面積的擴大和種植年限的增加,軟腐病發生面積逐年增加,危害程度不斷加重,輕者造成減產,重者連種芋也難以收回,已成為漢中魔芋產業持續發展的“瓶頸”所在。
1發病癥狀
魔芋軟腐病為細菌性病害,在大田生長期和貯藏期周年危害。
1.1苗期發病出苗后苗尖彎曲,葉片不能完全展開,葉柄種芋均發病。
1.2生長期發病
葉片正面出現暗綠色小斑,葉柄基部潰瘍、腐爛,葉片黃褐、干枯。球莖發病,開始表面出現水浸狀暗褐色病斑,后出現灰褐色黏液狀腐爛,并散發出惡臭味,隨著球莖及根腐爛的加劇,葉片枯萎,全株枯死。
1.3貯藏期發病發病初期球莖局部腐爛、發臭:并逐漸擴大蔓延,直到整個球莖腐爛。在貯藏過程中,出現爛球莖后病菌傳播速度加快,極易導致鄰近球莖腐爛。
2病因分析
2.1病原茵類型及傳播途徑引起魔芋軟腐病的病原菌有兩種,它們是歐文氏桿菌屬的兩種形態很相似的細菌,病源通過種芋傳人土壤,接觸寄主得到繁殖,在防治不當的情況下,當年當季就會形成危害。魔芋收獲后,病源菌潛伏魔芋體內或病殘體中越冬。
2.2土壤酸堿度魔芋高產適宜的土壤pH值為6.5~7.5,若pH值低于6則有利于病菌侵染,種植魔芋的秦巴山地腐殖質豐實,土壤極易酸化,有利于細菌的快速繁殖,同時也使得與之有拮抗關系的有益菌減少。
2.3溫度魔芋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2~28℃,大于35℃影響生長。軟腐病侵染的最適溫度為25~35℃,最高溫度43℃,海拔低于700m的地域,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段,≥35℃的時間較長,植株抗性降低,極易造成病害流行。根據城固魔芋生產實踐,魔芋大田栽培從出苗即可發病,隨著溫度升高,7月中旬進入發病盛期,8月中旬達到高峰期。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發病盛期相應推遲。
2.4微量元素主要是鈣、硼肥用量不足,魔芋生長不良,免疫力低下。
2.5水分魔芋屬中生植物偏濕潤類型,生長期要求土壤濕潤,但在多雨高濕條件下,有利于軟腐病發生流行。人工澆水或集中降雨,細菌病源會因為充足水源而快速繁殖或轉移,低洼田土壤黏性過重排水不良,病害極易暴發。
2.6連作長期連作導致土壤菌源量累積,從而引起病害大流行。
3防治措施
3.1嚴格界定種植區域
魔芋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要求嚴格,在生長發育關鍵時段,伏期高溫干旱嚴重,晝夜溫差小,特別是≥35℃高溫持續時間長,致使植株抗性較低而導致軟腐病的流行。根據我們指導城固魔芋生產的實際經驗,秦巴山區海拔700~1100m區域內,≥35℃高溫持續時間短,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且年降雨量、日照百分率均適宜于魔芋正常生長發育,軟腐病發生輕,易于控制。
3.2把好“三關”
1)精選種芋關。城固種植魔芋主要采用花魔芋品種,對從外地調運的種子,在嚴格執行植物檢疫的情況下,最好采用竹筐運輸,保持運輸過程中的通透性,并防止擠壓和撞傷。自留種子在播前選擇形態周正、無破裂、無疤痕、無腐爛、無病蟲害種芋。種芋要求芽窩淺、平,頂芽長在凹陷的正中,芽體粗壯。
2)種子處理關。將精選的種芋用5%的福爾馬林或25%多菌靈1000倍液浸泡20~30分鐘,然后放在室外陽光下照射3~5天,待種芋失水,表皮干燥后進行播前種子處理。
3)土壤消毒。分全田消毒和種植帶消毒。結合整地,每畝用70%甲基硫菌靈500~1000g全田均勻撒施后淺翻。種植前用72%農用鏈霉素3000~4000倍液均勻噴霧于種植帶內。
3.3土壤調理魔芋軟腐病屬細菌性病害,在酸性環境中極易滋生,導致病害發生流行。在城固魔芋生產實踐中,對老產區、易發病區每畝施生石灰50~75kg,將土壤pH值調節到6.5~7.5。通過土壤調理,有效地降低魔芋軟腐病的發生與流行。
3.4合理施肥,增補微量元素
魔芋屬地下球莖膨大作物,葉柄粗大,根系發達,球莖膨大系數高,對鉀元素反應敏感,在肥料的施用上,要做到四個為主、四個結合,即:以有機肥為主,有機無機相結合:以增施磷、鉀肥為主,氮、磷、鉀相結合:以底肥為主,底肥與追肥相結合:以大量元素為主,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相結合。在每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kg的基礎上,每畝施純氮15~20kg、純磷20kg、純鉀35kg、硼肥1kg,并在苗齊后噴20%卡里奧糖醇鈣2000倍液,連噴2次,促進魔芋體內營養平衡,提高其免疫力。
3.5化學防治5月中旬,魔芋齊苗后,用80%代森錳鋅600倍液噴霧進行保護性防治。6月中旬,魔芋進入旺盛生長期,用95%葉枯唑500~800倍液或可殺得叁仟1500倍液噴霧治療。8月初,魔芋進入塊莖膨大期,既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期,又是病害高發期,要做到勤觀察、早防治,對發病株,采用30%乙蒜素們1000~1500倍液灌根,中心病株撒生石灰對病菌進行封殺,其余植株采用72%農用鏈霉素3000~4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300倍液噴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