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芋屬于天南星科植物,經濟價值顯著,是陜西漢中山區的一種特色資源。但是魔芋軟腐病一直制約著魔芋產業的發展。魔芋軟腐病是一種系統性病害,由胡蘿卜軟腐歐氏桿菌引起,防治難度大。生產中魔芋軟腐病有兩個主要來源途徑,即種芋帶菌或土壤帶菌。現隨著漢中市魔芋種植面積的進一步擴大,種芋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多,因此,對種芋進行消毒處理是極為重要的環節。為此,本試驗在前人研究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處理藥劑進行篩選,以期找到對種芋消毒效果最佳的藥劑。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品種漢中花魔芋,由勉縣農技中心提供。
1.2試驗地點試驗安排在勉縣武侯鎮羅家營二組吳建志家責任地,海拔957m,土質沙壤土,肥力中等,前茬種植魔芋1年。
1.3供試藥劑及處理40%甲醛(分析純)+高錳酸鉀熏蒸24小時(勉縣土肥站化驗室自配);72%農用鏈霉素1000倍液(石家莊曙光農藥廠);35.8%可殺得1000倍液(美國杜邦公司);50%碧秀丹1000倍液(銀田化工);不處理為對照(CK)。
1.4試驗設計試驗采取隨機區組排列,每個處理重復三次,每小區面積20㎡(長×寬:12.5mx1.6m),每小區種植2行魔芋,株行距21cmx80cm,每小區播種120窩。玉米與魔芋套種,每小區種植1行玉米遮陰。
1.5試驗管理播前整地,用生石灰(50kg/畝)進行消毒處理;播種時畝施底肥微生物有機肥(有機質>145%、螯合態各種微量元素≥15%)80kg、復合月巴(N:P205:K20=12:18:15,總養分≥145%)100kg。4月10日播種,整個生育期不噴施任何農藥。及時進行人工除草、清溝排濕等田間管理。
1.6調查內容出苗期調查出苗率,發病期定期調查發病情況,倒苗期進行最后一次調查,計算防治效果。
相對防效(%)=[(對照區發病率一處理區發病率)/對照區發病率]x100
2結果與分析
2.1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處理1:1kg種芋40%甲醛+高錳酸鉀1g密閉熏蒸24小時處理,對魔芋軟腐病的防效最好,為74.7%,并與其他處理間防效達到顯著水平(P<0.05),平均累計發病株率12.1%。處理3:53.8%可殺得1000倍浸種30分鐘的防效是65%,與處理4防效達到顯著水平,但與處理2差異不顯著,平均累計發病株率16.8%,居第2位。處理2:72%農用鏈霉素1000倍浸種30分鐘的防效為62.4%,與處理4差異不顯著,平均累計發病株率18%,居第3位。處理4:50%碧秀丹1000倍浸種30分鐘的防效為60.8%,平均累計發病株率18.8%,居第4位。
2.2對產量的影響表2可知,對照畝產魔芋428kg,居第5位。居第1位的是處理1,畝產563.6kg,較對照畝增產135.6kg,增產31.7%。居第2位的是處理3,畝產558kg,較對照畝增產130kg,增產30.3%。居第3位的是處理4,畝產531.4kg,較對照畝增產103.4kg,增產24.2%。居第4位的是處理2,畝產530.3kg,較對照畝增產102.3kg,增產23.9%。
3討論與結論
種芋消毒是降低魔芋田間發病的重要措施,對增產具有明顯的效果,是倡導“病害綜防”的關鍵環節。生產上常用的種芋消毒方法有:藥劑浸種或噴霧、甲醛熏蒸等。牟方貴等通過55℃恒溫浸種與常用種芋消毒方法進行比較研究,認為55℃水浴10分鐘對種芋消毒效果最好,消毒28天后發病率僅為12%,與1%福爾馬林溶液和5x105 U/L農用鏈霉素噴霧消毒處理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同時對白絹病菌絲體和魔芋蚜蟲也有防治效果,豐富了綠色防控途徑。也有試驗認為,種植魔芋前用生石灰進行土壤消毒或拌種消毒,也能起到一定的殺菌作用。本試驗比較了4種藥劑對種芋消毒后軟腐病的發病率、防治效果及對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1kg種芋用40%甲醛2mL+高錳酸鉀1g密閉熏蒸24小時,防治效果最好,較對照增產最多,建議在生產上推廣應用,再結合高產栽培技術有望提高魔芋在規模化種植上對魔芋軟腐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