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圈三中心”建設不僅局限于傳統硬件設施的完善,更多取決于以營商環境、社會治理、人才競爭力、政府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城市軟環境打造。而軟環境的好壞,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就在于其社會認可度。基于此,本文系統梳理一批社會認可度較高、社會影響力較大、評價方法相對科學的城市榜單,力圖呈現寧波在全國城市競爭格局中的位次與坐標,查找寧波城市發展中的比較優勢與薄弱環節。
應高度關注寧波比較優勢弱化的領域
近年來,隨著成都、武漢、長沙、南京等省會城市的異軍突起,寧波作為沿海開放城市的先發優勢正在弱化,一些傳統優勢領域出現競爭力下降的態勢,凸顯出寧波在新常態下加快轉型升級的迫切性。
一是投資營商環境與金融生態環境有所弱化。作為沿海商業城市,寧波投資營商環境相對優良。根據北京社科院發布的《中國35個主要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評價》排行榜,寧波從2012年開始連續兩年躋身全國前十,并穩居第II能級,表明寧波的基礎條件、商務設施、專業服務能力及產業鏈配套等綜合環境,得到了廣泛認可,有助于深入推進寧波城市經濟的高端化發展。
盡管如此,從福布斯《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來看,寧波的排名從最初的全國第五,逐步下滑到當前的全國第八。這種居于高位的下行態勢值得警惕,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在于:金融危機后,寧波傳統的外向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使得寧波在總體經濟規模、消費能力及民營經濟活力等方面的相對優勢趨于弱化。
二是服務型政府與法治政府建設進程有所減緩。一直以來,寧波在透明政府建設方面,長期位列前茅;服務型政府與法治政府建設成就一度也走在全國前列,但是近幾年優勢有所弱化。
根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發布的《連氏中國服務型政府十佳城市》榜單顯示,寧波曾連續五年入圍全國十佳,但是排名從2010年的全國第二位開始逐步下滑,最新排名更是跌出前十。特別是服務型政府(基本公共服務)這個子項,寧波已經連續四年落選,顯示出寧波基本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與此同時,根據中國政法大學發布的《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14)》中,寧波的最新排名卻跌出前十行列,相比2013年的全國第九有明顯下降,特別是在監督與問責、社會矛盾化解與行政爭議解決等兩個方面表現欠佳,尤其是社會矛盾化解與行政爭議解決這一項,即使是在綜合表現尚可的2013年,后者得分率也僅有50%,排名倒數第二。
三是民營經濟活力有所下滑。依托港口和開放優勢,寧波歷來是水陸交通便利、商業氣息濃厚、民營經濟發達的活力之都。但通過對福布斯《大陸最佳商業城市》一級子指標進行分析發現,近年來,寧波民營企業的活力指數下行趨勢比較明顯,從2010年的全國第17名下滑到2014年的第26名,下降近10個位次。
反映在現實中,就是寧波本土民營企業在外部需求放緩、內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普遍存在經營前景不明、投資意愿不強、項目開工不足等現象。對此,亟需通過重塑企業家精神、推廣PPP模式、促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措施扭轉這一趨勢,著力解決民企活力不足、發展受阻的問題,重新激發民企投資熱情、有效拓展民企發展前景。
應重點補足寧波長期以來的薄弱環節
寧波在多數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個別領域的滯后制約了城市發展的后勁。在“十三五”的開局階段,要下定決心解決好制約寧波發展的短板問題,為“一圈三中心”建設提供動力支撐。
一是根本解決人才競爭力不足的問題。通過對福布斯《大陸最佳商業城市》人才指數這項一級指標進行分析后可以發現:寧波近年來,隨著“3315”計劃、“蔚藍智谷”建設等一系列人才計劃的相繼啟動與深入實施,人才狀況逐年得到改善,人才指數排名從2006年的全國第52位一路上升到2014年的第37位。但是,由于寧波的人才資源發展起點低、基礎差,人才指數不僅在商業城市評價體系的8項一級指標中表現最不理想,與自身經濟實力不相匹配,與其他同等城市相比也存在明顯差距:不僅與杭州、長沙、合肥等省會城市存在較大差距,也弱于青島、廈門、蘇州等非省會重點城市。
不僅如此,寧波對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也比較弱。根據我國國際人才交流與開發研究會發布的《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作為國內唯一一個完全由外籍人才參與評選的榜單,寧波至今都未能入選,國際知名度與城市吸引力顯著弱于杭州、青島、廈門等城市,嚴重影響我市經貿合作交流中心的建設進程。
人才既是創業創新的第一驅動、也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第一要素,人才吸引力與競爭力的不足將嚴重制約我市創業創新進程與轉型升級步伐。為此,建議將做實“人才1號工程”作為“十三五”發展的重中之重,既要重視增量人才的引進,也要重視存量人才的使用,更要重視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全球范圍內的人才為我所用,真正推動以人才為核心的資源配置優化、體制機制創新和環境氛圍營造。
二是重點解決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寧波創新能力的不足和創新母體的缺失,也已成為寧波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制約。根據福布斯雜志發布的《大陸最具創新力的25個城市》,寧波的創新指數排名盡管有所上升,從2010年的全國第14位逐步上升到2015年的第8位,但是這得益于福布斯雜志將專利申請總量作為重要指標的處理方法。在更具實質意義的發明專利方面,寧波一直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占專利申請總量的比例不足兩成。
這與寧波本土缺乏實力強勁的高校科研院所有一定關系,更關鍵的是受寧波中低端產業結構因素影響。發明專利產出率高的企業多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領域,而我市的高新技術產業占工業產值比重較低,企業核心專利技術的匱乏將嚴重制約產業的轉型升級。為此,除了發揮好創新人才的核心組織作用以外,今后應更加注重金融資本的杠桿撬動、優質平臺的承載孵化、專業服務的協同支撐、體制機制的有力保障及開放包容的氛圍營造,努力創建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
三是突出解決生態環境的問題。長期以來,由于寧波相對粗放的發展模式與相對低端的產業結構,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始終處于相對失衡的地位,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城市軟實力建設的短板所在。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生態城市排行榜》中,寧波2015年生態城市競爭力排名全國150名開外,相比2014年的全國144位與2013年的113位,呈現較為明顯的逐年下降趨勢,與寧波現代化國際港城的形象嚴重不匹配,亟需引起關注。
寧波生態環境領域的不足,是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反過來又對城市產業項目布局、高端人才引進、功能平臺培育等形成負面反饋。為此,必須持續加大治污工作力度,并進一步注重導入市場化、專業化的力量,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有意識地引導我市生態環保產業的壯大。
(作者單位:寧波市社科院)
責任編輯:吳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