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關系是始終繞不開的重要話題,即企業發展離不開政府,政府更不能沒有企業。的確,以往的政商關系中,也存在相互尋求、維護和利用的“同盟”狀態的異化現象。正是這種明顯帶有依附性、投機性和腐蝕性特質的關聯扭曲,才導致權力尋租和利益輸送等腐敗現象的頻發。構建健康、清廉、公開、透明的新型政商關系,當屬順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勢所趨。習總書記以“親”“清”二字定調新型政商關系,無疑是對其形態與內涵的概括和詮釋。
基于政府官員握有行政權力和社會資源的強勢地位,其廉潔勤政和率先垂范的主動作為,更顯至關重要。習總書記為領導干部“親”“清”提出了明確要求:“要坦蕩真誠同民營企業接觸交往,特別是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情況下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多關注、多談心、多引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同民營企業家的關系要清白、純潔,不能有貪心私心,不能以權謀私,不能搞權錢交易”。這就需要政府官員掏真心、用真力、謀真招地重商、親商、安商、護商,持之以恒地推動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深入企業調研,致力排憂解難,讓企業充分享有市場經營的自主權和獲得感,且不含糊、不謀私,不圖絲毫回報。
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也需要民營企業家對政府關懷和社會支持給于充分理解和積極回應。習總書記寄語民營企業家:要“積極主動同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部門多溝通多交流,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滿腔熱情支持地方發展”;“要潔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言下之意,就是要他們主動表達訴求、積極建言獻策、勇于社會擔當、不搞歪門邪道。馬云不久前曾提議浙商定下“不行賄、不欠薪、不逃稅、不侵權”的四條紀律,這或可作為商界踐行“清”的要求具體行動。
君子之交淡如水。解讀和把握“親”“清”二字,需要政商恪守法治底線、誠信原則、公正標尺和雙贏目標,既要矯正勾肩搭背、過從甚密的官商不分,又要防止談商色變、為官不為的過猶不及,做到有交集不搞交換、有交往不搞交易,攜手共建交往有道、公私分明,廉潔互信、相敬如賓,各盡其責、共謀發展的良好政商關系,以推動我國經濟新常態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