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瓶梅》中,李瓶兒的性格以進西門慶家為分界點,由“兇悍潑辣、狠毒勢利”向著“寬厚善良、謙恭怯懦”轉變,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其看似突兀的性格轉變,實是歸屬感的確立、自身情欲的滿足、母性親情的力量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關鍵詞:李瓶兒;性格轉變;歸屬感;母性
李瓶兒一生經歷四段婚姻,前三段都極不如意:在梁中書家做妾時受大夫人欺凌、在嫁與花子虛后又屈于花太監淫威、被騙嫁給蔣竹山卻發現他懦弱無能。李瓶兒在面對比她弱的花子虛和蔣竹山時,表現的狠毒而決絕:將花子虛的財產悉數轉給西門慶,又讓他活活病死;對蔣竹山打罵不斷,在他被誣陷挨打后趁機將他掃地出門。這樣一個“兇悍潑辣、狠毒勢利、冷酷絕情、風流淫蕩” [1]的李瓶兒,自嫁入西門慶家后,卻像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僅對西門慶百般順從,在面對潘金蓮不間斷的嫉妒和陷害時,她也只一味的容忍謙讓,一家大小上到西門慶、吳月娘,下到仆人玳安,都贊她“好個溫克性兒” [2]。其性格在嫁給西門慶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看似突兀的性格轉變,并非是作者的創作疏漏,而是歸屬感的確立、自身情欲的滿足、母性親情的力量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自身情欲的滿足和歸屬感的確立
“李瓶兒在兩性關系中,前期表現為狠毒強悍,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合理的欲望沒有得到滿足;后期表現為柔弱善良,是因其生理欲望和其作為‘社會人’的‘社會屬性’的欲望都在與西門慶的婚姻中得到了滿足。”[3]有錢有勢有魄力的西門慶讓她有了歸屬感,李瓶兒逐漸恢復了正常人的理性,性格中善的一面也隨之表現出來。
(一)屈辱度日 欲壑難填——不如意的前三段婚姻
李瓶兒的初婚是不幸的,梁中書夫人是太師蔡京的女兒,善妒狠毒,李瓶兒在梁府熬命如履薄冰,生活并不幸福。后李逵殺入梁中書家,李瓶兒趁亂逃難到東京,嫁給花子虛,她名義上是花子虛的妻子,實際上是花太監的玩物,在花太監生理、心理都變態的淫威下,李瓶兒過著屈辱畸形的生活,并落下血崩癥的病根。李瓶兒渴望做一個正常的女人和真正的妻子,在風月上頗有天賦、有財有勢的西門慶的出現,給她悲慘的生活帶來了一道隱約的光芒。此后花子虛入獄,李瓶兒將大量家產偷送到西門慶家中,又在花子虛生病是不肯給他請醫問藥,最終導致花子虛病弱而死。
之后李瓶兒誤以為西門慶中途變卦,在生命垂危之際無奈把給她治病的蔣竹山招贅進舍。誰料蔣竹山不僅“輕浮狂詐”,更是中看不中用。在西門慶手里經過“狂風驟雨”的她便漸漸對蔣竹山“頗生憎惡”,罵他:“你本蝦鱔,腰里無力……把你當快肉兒,原來是個中看不中吃,臘槍頭,死王八!”她的情欲在蔣竹山這里無法得到滿足,蔣在面對流氓時的無能表現,身體和精神上的懦弱無能,讓李瓶兒沒有一點兒安全感,,間接導致了她的潑辣強悍。
(二)如愿以償 心滿意足——理想中的第四段婚姻
西門慶是風月場上的老手,能讓潘金蓮這樣的淫婦在云雨時要死要活,在情欲上首先就能滿足李瓶兒。除情欲外,西門慶還是第一個在精神上關懷她的男人。他曾假惺惺地對李瓶兒說:“嫂子在上,不該我說,哥也糊突,嫂子又青年,偌大家室,如何便丟了去?成夜不在家,是何道理?”還信誓旦旦要“苦心諫哥”。這些冠冕堂皇的“肺腑之言”,對于有過幾次不幸婚史、情感上從未得到過滿足的李瓶兒來說,無疑是很重要的精神慰藉。在她如愿以償成為西門慶的侍妾后,她的生理、愛與歸屬等需要都已得到滿足,她內心柔軟美好的方面便凸顯出來。
與花子虛、蔣竹山不同的是,西門慶無論對外還是對內,都有絕對的強勢和話語權。對外,西門慶“專在縣里管些公事,與人把攬說事過錢,交通官吏。因此滿縣人都懼怕他”,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幫助李瓶兒打贏了一場家庭財產糾紛官司。對內,他是“打老婆的班頭,降婦女的領袖”,與西門慶的兇悍相比,李瓶兒昔日在前夫們面前的兇悍實在不值一提。面對對內對外都如此強悍雄武的西門慶,李瓶兒不想、不敢也不必再反抗,變得處處順從也就有跡可循。
二、母性的光輝
李瓶兒在嫁與西門慶之后,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合家歡喜,亂成一團”,“將要為人母的幸福感充溢在李瓶兒的內心,母性的忍辱負重、苦心孤詣和苛己寬人,也越發使得她傾向于與眾人和平共處,和諧處理自己的人際關系?!?[4]母性的柔軟深深地改變了她,她將自己定位在和吳月娘一樣的角色,用她的母愛呵護西門慶和官哥,呵護整個家庭。她希望用善意忍讓來獲得平靜的生活,即使潘金蓮屢次對她施加陰謀詭計,她都隱忍不言、以德報怨,甚至不惜討好潘姥姥,希望化干戈為玉帛。母性的光輝是李瓶兒性格轉變的又一內因。
歸屬感的確立、自身情欲的滿足、母性親情的力量共同導致了李瓶兒前后性格的轉變。然而在她“惡”之時,她尚可自我保護,變“善”之后,卻只能任人宰割、喪子命隕。作品以小見大,通過李瓶兒“正常的人性被壓抑,只有扭曲才能存活”的悲慘命運,折射出整個封建社會的扭曲現狀,見微知著,可見一斑。
參考文獻:
[1]張雷遠.從悍婦到賢妻良母的變型——淺析李瓶兒性格演變之社會文化背景[J].重慶: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07(3).
[2]蘭陵笑笑生.戴鴻森校點.金瓶梅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3]趙海霞.個性的張揚與人性“善”的回歸——《金瓶梅》女主角之一李瓶兒解析[J].四川:船山學報,2009(4).
[4]王祥云.李瓶兒性格嬗變的文化解讀[J].河南:開封大學學報,2006(2).
[5]梁延器、粱化日.析李瓶兒之悲[J].陜西:延安教育學院學報(哲社版),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