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我國古代杰出的詞作家,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及其特殊的地位。她人生經歷豐富詩詞風格前后差異巨大,如何正確認識李清照,對研究其文學作品及其在文學史上地位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李清照;詞作家;文學史
一、李清照簡介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女詞人,同朱淑真、吳淑姬、張玉娘被稱為宋代四大詞家,其中李易安居首位,最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詞作家。李清照生于公元1084年,卒于公元1155年,她的一生跨越了北宋和南宋兩個時代,可以說他的一生是不幸的[1]。李清照出生于書香世家,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典籍,母親也是書香世家同樣擅長于散文寫作。在這種家庭環境的影響下,李易安很小的時候就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很小的時候就嶄露頭角。李易安從小就文采出眾,更是博覽群書。對詩詞、散文、音樂、書法、繪畫等無一不曉,可以說是小神童一枚,當然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在詩詞方面。
李易安早期生活優越、富足,他的第一任丈夫是趙明誠,是當時宰相趙挺之的兒子,可以說李易安的前半生是幸福的,無比令人羨慕。丈夫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大家編寫有《金石錄》一書,李易安與其感情甚篤,兩人都是一時才俊在一起談天說地、吟詩作詞、研究金石,當真是羨煞旁人。但美好的事物總是短暫的、容易失去。靖康二年三月,趙明誠的母親去世,趙明誠奔喪去了金陵并做了江寧知府。隨后李易安收拾行裝趕去同丈夫會和,宋金之間的戰亂也隨之開始。先是青州兵變,后邊是接踵而來的叛亂。趙明誠也被罷免了江寧知府,在這期間的一次叛亂讓李對趙在心里上產生了陰影。1129年趙明誠在叛亂中棄城而逃,讓李易安所不恥,李易安對丈夫的膽小和懦弱感到羞恥,并在逃亡過程中,面對滾滾而來的烏江之水,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2]表達了她心中的不滿,趙明誠聽后感到羞愧和后悔,開始郁郁寡歡,并在不久之后撒手而去。一段美好姻緣就此終結,而李清照的一生大致也可從此分為兩大段,前半生美好,后半生不幸。
二、李清照詩詞特點
李易安的人格就像她的文學作品一樣讓人不由的從心中發出敬仰之情。她性格剛毅、淑賢、憤世嫉俗極具愛國情懷。她不僅博覽群書、學識淵博、才情卓越,而且具有遠大的理想,前期性格豪邁、豁達。在北宋時期,就是沒有南渡以前,李易安的詩詞多是描寫少女情懷、少婦生活的情形。在她前期眾多的詩詞里,多寫的是少女活潑開朗多動的畫面,可見當時作者的開朗、樂觀,正所謂“哪個少女不懷春“,李易安同樣如此。在《醉花陰》里李易安就隱隱約約表達了閨房生活的無趣和其對美好愛情的渴望,可以說李易安是最早打破封建束縛的杰出女性。
而宋金戰爭開始以后,李易安表達了及其強大的愛國情懷,在夏日絕句中,不僅表達了對丈夫棄城而逃的不恥,也表達了對勇敢抗爭人的喜愛之情,并表達了渴望舉起兵戈收復失地的渴望。隨著其摯愛丈夫的去世,李易安的文學風格大變,同前期其詩詞感情熱烈不同,后期他的詩詞風格變得婉約深沉。在多首詩詞中均表達了自己對流亡生活的感受,充滿了凄涼悲婉的為味道,李易安遠離了他所熟悉的香車寶馬、亭臺樓榭,轉而遇到的是亂世人命賤如狗,獨自品嘗戰火的凄涼.再后來她的詞風又變,雖然還在痛楚中掙扎,體味著痛楚的味道,但是也表達了詞人想擺脫這種苦悶,親近自然的愿望,詩詞的格調再一次得到提升,從而奠定了他在詞作界的地位。
總體來說,李易安的詩詞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她營造獨特的畫境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運用情景交融的藝術形式描寫一段情節、一個故事,從而表達一個人的思想。再有就是造句清新易懂,顯得自然樸實而富有親切感,這種以口語或者是市井熟語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往往富有獨特的美感,讓人不覺朗朗上口。
三、李清照的文學成就
在中國古代或者說是我國的文學史上,有很多的女作家、女詩人、女詞人都留下了作品,但可以在整個文學史上占據一定地位的人還真是不多,而李清照就是這為數不多的人中的一員,而且可以說是最耀眼的一顆。在我國古代有不少女作家在某一方面超過男作家的人不在少數,可是在各個方面達到李易安這種程度的卻是絕無僅有,可以說是李易安的作品放在男作家堆里也沒有任何遜色之處。當然這樣說并不是貶低其他的女作家、詩詞作者,而是她確實達到了這個高度,并為世人所肯定,不管實在當時還是在現在都不乏喜愛她的人民大眾。
為什么我認為李易安在文學史的地位會如此之高呢。首先她不是某篇或者是某個個體達到了這個高度,而是她的詩詞普遍達到這個高度,她的詞作驚艷了整個文學史,不管是誰來研究文學史她都是一個繞不開的標志性人物[3]。李易安的詩詞蘊涵了大眾之靈氣,既有婉約派的浪漫、雋永和多情,還兼有豪放派的飄逸、豪放和大氣。李易安的詩詞分為前期和后期,大多都是描寫了中國古代婦女追求男女平等,熱愛祖國、渴望國家平定安寧情懷。從這些詩詞出發,我們不難看出李易安對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熱切希望及其對此做出的巨大努力。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李易安的世家、生活的社會環境的介紹及對其感情生活的分析,讓讀者對李易安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其詩詞風格多變的原因,最后指出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之高的原因,讓讀者對李清照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參考文獻:
[1]張忠綱.李清照的女性意識[J].文史哲,2001(1).
[2]衛淇.李清照.人生不過一場絢爛花事[M].哈爾濱出版社,2010:32-41.
[3]顧之京.李清照文學史地位再認識[J].河北大學學報,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