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本是動漫大國,動漫產業是引以為自豪的文化產業。動漫故事中的令人感動,令人悲傷, 令人感到溫暖,令人捧腹大笑的畫面都是通過作品本身傳遞給人們,讓大家享受其中的樂趣。本文淺析了日本動漫中出現的崇拜大自然的精神以及集團意識和報恩于萬一的民族精神。
關鍵詞:日本動漫;崇尚自然的精神;集團意識;報恩于萬一
眾所周知,日本是動漫大國。日本動漫不僅日本乃至全世界都有名氣。日本動漫不僅吸引小孩,大人也很喜歡觀看。日本動漫為什么這么受歡迎!它所表達的內容不僅僅是看完后哈哈大笑就過去,而烙印在內心深處無法忘記。日本動漫給人一種溫暖,充滿富裕哲學,耐人尋味的感覺。尤其動漫大師宮崎駿的很多作品,比如《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歲月的童話》,《懸崖上的金魚公主》等,現在回過頭來看,還是那樣的溫暖,還是那樣的刻骨銘心。因為日本動漫不光是娛樂大家更重要的是透露著其民族精神。
一、崇尚自然的民族
日本是一個四面懷海的美麗的島國。美麗的山水河流,莊偉的自然景色使日本人無限的敬畏。所以日本人很崇拜大自然,也很重視自然與人的和諧共處。觀察日本獨特的建筑和庭院時也可以欣賞到日本人以自然原貌來表現的意境。日本人尊重自然的規律,珍惜大自然賜予的一切。對日本人來說,大自然是恩惠于人們的最無私的,最親密的物體。而不是與人們對立的,殘暴的物體。人們祖祖輩輩與大自然共處,受其恩惠所以將要回報大自然。日本人的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精神滲透在其哲學思想,宗教中。也體現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以及日本的動漫中。動漫大師宮崎駿的很多作品都提倡了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
動漫《風之谷》,美麗善良的公主娜烏西卡用她的善良,智慧平息了蟲族的怒火。娜烏西卡發現被人類視為天敵菌類森林并不是有毒物質的來源,相反是在凈化土壤和空氣中的有毒成分,使之結晶化為無毒的無機沙粒。王蟲正是森林的守護者,一邊與森林共同生存,一邊阻止無知的人類破壞森林的凈化程式,所以尊重生命的價值,順應自然的出路,人類才能得以與蟲的世界共存。
動漫《天空之城》表達的也是人類與自然的共處。天空之城拉普達是超越地上文明的空中文明,但因人類的貪婪最后變成了碎片。文明與大自然如同樹木與泥土的關系,如果不植根于大地的泥土即使參天大樹也無法生存。同樣,妄想脫離大自然,控制大自然的文明也一樣無法生存。大自然賜予人們生命力,所以人類要保護大自然,愛惜大自然,用自己的行動回報大自然。
二、絕對的集團意識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地震,火山,臺風等自然災害猖狂的島國,國土狹窄,人口稠密地形以多山為主,難以遷移等特點。面對這樣的自然條件和災害單個家庭以及個人力量完全無能為力。只有依靠團體的力量才能對付。而傳統的水稻種植的生產方式要求成員們互相幫助互相協力。這種嚴酷的自然條件以及其生產方式形成了根生地固的集團意識。日本人對集團是絕對服從的。而且其意識非常強烈。這一點任何一個國家比不上日本。他們覺得因個人的原因不能違背集團組織,集團的利益才是最高利益。日本的企業經營,中新階層社會以及學生校服的統一等等無一不表現集團意識的根源。日本有諺語“出る杭は打たれる”,意識是‘樹大招風’。這個諺語表達了日本人對集團的絕對的尊重以及服從。而且集團中反唱調或違背集團組織的人將受到“村八分”的懲罰。這種超強的集團意識在日本動漫中極好的體現。比如動漫《灌籃高手》,《網球王子》中,一個一個外表英俊,性格各異的熱血青年的偶像團體以個人的頑強意志,團體的共同協助下,緊密結合度過了各種各樣的難關,最后得到了勝利。
三、鍥而不舍的民族精神
自古以來,日本人被稱為《働き蜂》的民族,是一個勤勞,吃苦耐勞的民族。日本人以勤勞為榮耀。對日本人來說,勞動不是為了謀利益,而勞動的本是為了體現自身的價值。評論家山本七平這樣說:“日本的勤勞意識是成佛的一種修行,經濟的利益是以宗教的動機為目的的。”
動漫《千與千尋》里,小千為了拯救因貪吃而變成豬的父母在澡堂堅強的工作,誰都不敢給腐爛神洗澡但小千不顧一切給腐爛神洗澡并且拔掉了它身上的毒刺。小千的堅強,勤勞最后得到了大家的贊同。剛開始用惡言謾罵小千的的小玲也改變了她的態度。只要你勤勞,只要你堅強沒有過不了難關。小千的勇敢,堅強給我們講述了這個道理。
動漫《火影忍者》大家都不陌生,主人公鳴人從小失去了父母而且因為體內封印著曾經襲擊村子造成眾多人員傷亡一度引起恐慌的九尾受到村人的排斥。但鳴人沒有自棄自暴,反而性格開朗,調皮搗蛋。哪怕受到批評和懲罰也不在乎。對手再強大,敵人在厲害,他從不放棄努力,從不放棄夢想。
動漫《灌籃高手》的主教櫻木花道,剛開始對籃球一竅不通,毫無基礎的前提下開始籃球生涯,其中經歷了很多的挫折和淚水,還有旁人的嘲笑與諷刺,而他沒有放棄,靠著自己的毅力和隊友們的幫助以及靠著自己堅強的信念戰勝身體的疼痛走上勝利的舞臺。
四、報恩于萬一
“恩”是債務,必須償還。對日本人來講,稱之為“恩”,一旦接受,則永久常存的債務。欠恩不是美德,報恩才是善行。它如同欠銀行的債務,不僅還清本金,還有償還利息。日本對待“恩”的態度和我們中國不同。我們認為,幫助他人或接受他人的恩惠是個人行為不受約束的。但日本報恩已經不受個人愿意的控制,那是一種“義務”。為了還清恩情甚至可以不顧一切,令人難以接受的行為。
在動畫片《貓的報恩》中高中生小春上學的路上拯救了一個被卡車快碰撞的小貓咪,對小春或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一件小事,但后面發生的一些列奇幻畫面讓人哭笑不得。原來被小春拯救的貓咪是貓王國的王子,貓王為了報答小春將小春許配給王子,一個不經意間善行,卻換來了如此“殊榮”,簡直讓人驚嘆。同樣漫畫《幽游白書》中,被老爺爺救過的貍貓,為了報答老爺爺的救命之恩,在老爺爺壽命將盡時變成了老爺爺的孫子,對老爺爺進行照顧直至老爺爺過世。可見,在日本報恩不僅是個人的品德表現問題,而是不得不換的債務問題。
總結上述內容,日本動漫的內容,人物角色,音樂創造都透露著日本民族的性格和精神。這也是,日本動漫走出國門,世界影響并且依舊表現出勃勃生機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楊鈞茜.從宮崎駿的動漫看自然日本人的自然觀[J].智富時代,2015(7).
[2]劉笑明.日本國家概況[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5).
[3]趙淑玲.日本人的內外意識與集團意識,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