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少兒教學不同于其它年齡階段的教學,根據少兒個性特征來合理制定教學方案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表現型教學方式為基點,淺談其在少兒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然后,文章將表現型教學方式分成了三個部分:注重教學內容多樣化與教學目標明確化;注重學生的實際表現能力的發展;引導學生專注于學習過程并實現有效輸出。其次,本文闡述了實施這三個部分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最后,得出了表現型教學方式應用于課堂中的重要性以及成功的教學應以“學生為本”的結論。
關鍵詞:表現性教學;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為本
一、注重教學內容多樣化與教學目標明確化
教學內容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從而設定讓學生學習的知識、技能或者行為的總和。在設定教學內容時,教師還應注重內容的多樣化,避免單一化。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利于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來實現自我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易形成輕松的課堂氛圍。例如:當教師在教學生(8到10歲)如何閱讀英文讀物---The Lion King《獅子王》時,可以通過師生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探討的方式來輔助學生閱讀,還可以下載相關的卡通視頻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觀看完視頻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探討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到一個促進作用,更多的是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自由體會、學習,學生也很容易融入到這樣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在設計完教學內容后,教師應該考慮內容的范圍是否適用于學生,也就是指教學目標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注重教學內容多樣化的同時,也應該明確教學目標。這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生知道自己學習的目標,二是學生通過學習后,能夠學到什么?依然以教師教學生閱讀英文讀物為例,教師在給學生講述如何閱讀英文讀物之前,應該先向學生說明本堂課的目標------本堂課將帶領同學們閱讀英文讀物,同學們需要一起探討兩個問題。一是在閱讀英文讀物之前,應該做哪些準備?二是在閱讀英文讀物時,讀物中表達了什么寓意?這兩個問題就是學生的學習目標。通過學習后,學生知道在閱讀英文讀書之前應做的準備(譬如:預習;帶著疑問閱讀等。)和讀物中的寓意。這就是學生所學到的知識。
二、注重學生的實際表現能力的發展
表現型教學方式的重中之重就是強調教師關注學生的實際表現能力的發展。在少兒英語課堂中,學生通過對知識、技能或者行為的學習并能夠運用其它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對其的掌握,這種能力就叫做學生的實際表現能力。舉例如下:教師教授5到7歲的少兒學習單詞(banana、apple、pear、pineapple、kiwi、lemon、strawberry)。教師通過圖片展示、角色扮演、你問我答等方式來輔助少兒學習單詞。在一定的時間內,實際表現能力強的少兒能夠通過描述、繪畫、識別等多種方式來證明自己已經掌握這些新單詞,實際表現能力一般的少兒能通過描述、繪畫這兩種方式來證明,而實際表現能力弱的少兒只能通過其中一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甚至有些少兒還處于在學習的狀態。由此可以看出,在這一學習階段里,少兒的實際表現能力會因少兒之間本身的學習能力與水平差異的存在而呈現出不同的層次。因此,在少兒英語課堂中,教師在注重學生的實際表現能力提升時,應先分析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與水平,針對學生不同的表現能力,教師應該把握好教學的強度,不可迫使學生學習。
三、引導學生專注于學習過程、實現有效輸出
引導學生專注于學習過程并有效輸出是表現型教學方式最后的關鍵部分。這一部分是否能成功開展基于前面兩個部分是否恰當實施。此外,還要求教師重新定位角色,教師在開始教學之前,首先要跳出以往教學中慣有的“教師一言九鼎”的思維,切實結合少兒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等因素來制定多樣化的教學內容。然后,教師明確教學目標,這是使學生專注于學習過程并實現有效輸出的指南針。學生心中有了明確的目標,有方向可尋,很難在學習的過程中被外界不相干的事物干擾。教師設定多樣的教學內容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上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專注于學習過程、實現有效輸出自然會水到渠成。
四、結論
以上是對表現型教學方式分成的三個部分的闡述,也是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表現型教學方式來展開教學的方法與注意事項的說明。在少兒英語課堂中,表現型教學方式有利促成成功的教學,因為它堅持以“學生為本”基礎,著力關注學生的實際表現力。對教師來說,它幫助教師全面設計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優良的教學“硬件”,實行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它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實現自我展示,激發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身的潛能,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周桂珍.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2]蔡慧琴,饒玲,葉存洪.有效課堂教學策略.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
[3]李爽,陳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理與實踐指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1.
[4](美)努男,(美)林斯.實用英語教學法:少兒英語篇.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