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每一件繪畫作品都是由美術家精心創作而成。作品都是產生于一定的社會環境和社會文化中,既反映了作者基于社會生活的創作靈感,又反映了美術家的經歷和修養決定了創作者本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人生觀,更反映了創作者的生存和作品產生的社會環境。這些主觀因素也會通過美術作品客觀顯現出來。如果觀賞者能夠將自己與美術家進行身份置換,置身于藝術家所處的社會環境中,體會美術家的社會經歷和創作靈感,將更容易讀懂作品的思想內涵。
【關 鍵 詞】 繪畫鑒賞;身份置換;情感體驗
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體驗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理解、聯想、鑒別及創作與評價的過程,是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繪畫鑒賞自然包含美術鑒賞中。在繪畫美術作品時,與美術家進行身份換位,置身于美術家生活的社會環境中、置身于美術家的人生經歷中、置身于美術家的創作靈感中,更容易體會到作品所蘊含的思想內涵。
一、置身于美術家情感世界,體會美術家的創作靈感
“靈感”是美術創作的必要條件,身臨其境的想象是藝術鑒賞的至高境界。在欣賞各種美術作品時,利用豐富的想象力,將自己置身于美術家的創作靈感中,找到美術家創作的靈感來源,體會美術家創作過程的情感歷程。
以俄羅斯畫家夏加爾的《生日》為例,從教材文字內容得知,畫家將真實與夢幻融合在色彩構成中,充滿抒情的幻想,寫露出畫家真實的內心感受。讓觀者置身于美術家的情感世界時,能夠通過充滿想象的猜測,猜到這幅作品應該是畫家“有感而發”的即興創作。但是,要準確猜測作品中的情感氛圍時,則需要充分擴散自己的思維,可能是沉痛的思念死去的妻子曾經與自己一起過生日的情境,可能是思念遠方的妻子,也可能是畫家在幻想有一位妻子與自己一起過生日,甚至可能是一種肉欲,五花八門的回答像微風一樣飄蕩在整個腦海。由于無法真實置身于畫家的情感世界,準確知道創作這幅畫的情感氛圍,也就無法體會畫家真正的的創作靈感,很難理解畫家為什么會將畫面的人物形象創作成縹緲婉轉的樣子,無法體會這件藝術作品的真正含義,甚至連作品名稱得真正含義都很難理解。當情感思維擴散到一定程度,我們的情感體驗目標也就基本達成了。再通過資料查閱,了解這幅作品真正的創作靈感,就能想象畫家富有想象地表現他與妻子幸福而浪漫的生活。
二、置身于美術家的人生經歷中
每一件繪畫作品都是有美術家精心創作而成。美術家的經歷和修養決定了作品表現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人生觀。所以,在鑒賞美術作品時,如果能夠將自己置身于美術家的人生經歷中,將更容易讀懂作品中的思想內涵。
羅中立的《父親》,這幅畫采用寫實手法,非常細致地表現了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民。對于了解這幅畫的人而言,畫面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發人深思的韻味。同樣是這些細節,對于一個從來沒有去過農村,沒有嘗試過艱苦勞動的農民生活,更沒有太多的生活經歷的人而言,可能就不會有太多的感悟和觸動。
如果鑒賞者對作者有足夠的了解,將自己置身于畫家的人參經歷中,通過想象去體會一個出生于新中國成立前,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求學進取,在十年動亂的“文革”中,到大巴山農村生活,充分體會到農民生活的艱辛與困頓。就容易體會到畫面中這位面容枯黑、干瘦的臉上布滿了像溝壑,又似車轍的皺紋,深陷的眼睛露出了迷茫、凄楚的眼神,又帶著懇切,像是在慶幸今年的收獲,又像是在期盼未來,通過他那淳樸、善良目光,把他像牛羊一般的辛勤勞作的生活顯得淋漓盡致。干裂的嘴唇似乎已被風干許久,僅剩少數牙齒的嘴里不知飽嘗過多少的酸、甜、苦、辣,破傷的大手捧著一個破了又被重新鋦起的粗瓷碗在喝水,細小毛孔里滲出的汗珠不知已滑落多少,稀疏的胡須,還有那象征著悲劇命運的苦命痣,都無不是他艱苦勞動、生活悲慘的烙印,讓這位國這位普通、貧困、苦澀的老年農民形象,具有了一種淡淡悲劇性的震撼力,又具有一種堅韌的意志力。
三、置身于美術家的社會環境中
任何藝術作品都是產生于一定的社會環境和文化中,既反映了作者基于社會生活的創作靈感,又反映了作者的社會經歷,更反映了作品產生和作者生存的社會環境。如果觀賞者能夠將自己置身于藝術家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將更容易讀懂作品的相關內容。
懂希文創作《開國大典》時,新中國已經成立有三年多的時間,對于出生于1914年的他而言,見證了中國社會的變革,先是遭受外國侵略者侮辱和踐踏,再是戰火紛飛的軍閥割據,再到為爭取民主的解放戰爭,最后到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和平安寧。雖然當時的中國全算是世界上比較貧窮、落后的國家,但他作為新中國的一個公民并不因祖國的貧窮、落后而自卑,而是看到了經過幾年建設的新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充滿了無限的希望和光明。昔日的貧窮、落后、支離破碎局面在慢慢改變,國家獨立、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日益改善,各項事業也在有條不紊地發展,更讓他體會到社會建設的成就。作為美術家,他用特有的方式表達了作為華夏兒女對新中國誕生的無比自豪和激動的感情,也表達了他對國家獨立而付出鮮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的感恩。所以他在畫面中畫上了黃色菊花、金燦燦的大地、火紅的燈籠和柱子,還有昂首挺胸的國家領導人以及充滿希望的藍天白云。
綜上所述,我們在進行美術鑒賞時,如果能夠將自己置身于美術家生活的社會環境中,置身于藝術家的人生經歷中,置身于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的靈感中,將更容易讀懂作品的相關內容,體會到作品所表現的深層次的藝術內涵。
【參考文獻】
[1] 武雁.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之我見[J]. 美術大觀,2010(9).
[2] 張金鑫. 論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內容與方法[J]. 藝術品鑒,2016(2).
[3] 賀娜娜. 信息時代的美術鑒賞教學探索[J]. 儷人(教師版),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