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國家的繁榮富強,廣大農村的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許多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裝備,正在迅速走進農村的各級各類學校,并逐漸普及開來,給我們廣大農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仍需注意以下幾點,才能讓多媒體在實際教學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一、時刻注意激活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及作用在課堂中的體現
在力推素質教育和“人本主義”的今天,學生的主體作用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教育教學效果,因此在多媒體課堂上著重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
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形、聲音、圖像于一體,能將一些晦澀、抽象的概念、實物以音、視頻的形式給學生展現出來,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適時適量地加以演示,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健康發展,從內心激起學生學習的動機,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二、牢記教師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由于多媒體集成技術在課堂中的廣泛使用,教師的作用好像只是放放錄音、錄像、圖片等,看來輕松了很多。其實不然,教師課前的準備工作量是很大的。如制作一張合格的幻燈片平均需要20~30分鐘,制作一堂課的課件那就更不用說了,起碼要用兩天的時間。再加上組織課堂語言、串聯教學內容組織結構等,那工作量更是可想而知了。教師不僅要根據學生和教材的特點、特色合理地組織教學結構,確定發展目標,還要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堅強的學習意志。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合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教師在多媒體教學這部“大片”中,真正做一名“大導演”,而不是一名“紅演員”。
三、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過程中,應注意課件的制作、使用等問題
1. 農村學校,受各種因素影響,很多教師是半路改行的。他們對現代多媒體技術了解、掌握得還不是很多,對計算機的使用也是一知半解,更別說自己做課件了。從長遠來看,老師還是有必要擠出一些時間學習一些計算機技術和一些簡單易用的多媒體制作軟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方正奧思等,提高自己運用現代化設施的技能,以發揮多媒體課件最大的效用。
2. 老師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應時刻注意課件的內容是主要的,漂亮華麗的界面是次要的。過分追求豪華漂亮的界面,采用與教育教學活動無關的背景,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反而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應重點考慮把學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終放在課件教學內容上,注重課件的實用性和啟發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 由于學科或章節特色的不同,各科或各章節都有其獨特的知識結構,使得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手段和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學內容單靠教師講解或板書學生就能明白的課程,教師就沒有必要再做課件了。只有需要通過圖、文、聲、像才能把問題完全徹底講透的,才有做課件的必要性,只有這樣的課件才會提高教學質量。
4. 由于《信息技術》課已成為學生的必修課,所以廣大農村學生對計算機操作及某些軟件的使用也就不是很陌生了,如Word、PowerPoint、上網等。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就可以適時適度地發動學生,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通過查資料、翻刊物,甚至上網搜索,并利用計算機形成學生自己的課件。課件可以是文字形式的,如Word文檔;也可以是圖文并茂、影聲共存的演示文稿。好的學生作品,教師也可以借鑒過來。學生變被動學知識為主動獲取知識,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傳統教學中的“粉筆+黑板”還是要用的,板書還是要寫的。二者只有不失時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提高我國教育教學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