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化教學,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將教學活動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把抽象的教學內容建立在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生活經驗上,以此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結合自身教學經驗來談談高中物理教學如何實施生活化教學,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將物理運用于生活的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分析與探討
一、高中物理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1.物理課程性質的要求
高中物理教學是一門探索物質結構、物質運動及其運動規律的自然學科,物理教學效果對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有著一定的影響,關系到我國科學技術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程度。由此可見,高中物理教學要從實際生活出發,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將生活元素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效率。
2.高中物理改革的需要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高中物理課程在內容的選擇上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并加強與學生生活、科技發展和現代社會的聯系。物理知識本身來源于現實生活,從生活中的實踐與運用中總結而來,關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運用能力和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加強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程度,達到預期的物理教學效果和目標。
二、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1.問題導學
設置有效的問題進行引導是課堂教學中尤為重要的部分,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來設置問題,使學生帶著實際生活體驗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例如,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中的“牛頓第一定律”,我在教學中制訂了這樣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知道物理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學習牛頓第一定律,了解它是推理邏輯的結果,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并理解慣性的概念,以及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于是我在課前準備了生活中常見的木塊、毛巾、小球和玻璃板等小物體,課堂上通過進行力與物體運動關系的實驗,讓學生對這一問題展開分析與探討,然后我再對這一知識點加以講解。通過這樣生活化的實驗和問題引導,學生對這一知識點有了更加直觀形象的認識和理解,課堂教學效率也得到進一步的
提高。
2.情境模擬
教師還可以通過情境模擬的形式進行課堂生活化教學,所謂情境模擬,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與現實生活相似的環境和氛圍,引導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真實的演練。通過物理現象和問題設置情境,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新知識,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體驗生活的同時學習物理知識。比如,在講授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中的“曲線運動”時,為使學生知道曲線是一種變速運動,及它在某點的瞬時速度方向在曲線這一點的切線上,并理解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所受合外力與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線上。我在課前讓學生各自帶一個乒乓球,并在課堂上引導他們用乒乓球做曲線運動,只見學生都紛紛進行演練,然后讓他們觀察其中的運動現象并進一步探討。通過這一直觀形象的情境模擬,幫助學生感受曲線的運動條件,不僅能夠使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學習新知識,還能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對生活中的現象產生思考。
(二)生活化的物理家庭作業
1.設計生活化的習題
好的高中物理習題不只是公式的套用,教師在設計題目時還要立足于真實的物理現象,以此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為什么變頻空調比一般空調耗電量低?”這樣的問題便于學生在觀察自家空調的同時上網查詢相關資料,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此類練習題能夠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在解答習題時不僅需要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還需要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以此提高他們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2.必要的社會調查活動
物理學科的學習最終是為了指導和服務于社會實踐,因此,高中物理作業還可以通過社會調查的形式來完成。必要的社會調查能夠幫助學生充分了解教物理知識在當今社會中的應用情況,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工廠去進行社會調查,在調查期間,感興趣的學生可以親自參與實踐和制造,這對于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總而言之,高中物理知識源于生活而服務于生活,因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將物理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實施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在單調的物理學習中產生學習動力,并學會如何用物理的眼光去看待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楊風寶.創設情境教學,優化物理課堂[J].技術物理教學,2013(4).
[2]林金權.淺談初中物理課堂中生活探究情境的創設[J].中學物理,2013(24).
[3]楊海榮.從物理走進生活[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3(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