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細胞的增殖”的微視頻設計為例,從五個方面闡述如何利用微視頻資源打造高效的生物課堂。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微視頻;翻轉課堂;高效
如何實現高效課堂是教學研究永恒的主題,現在進入互聯網時代,新的教學模式不斷出現,其中,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尤為受大家青睞。基于此,本文以“細胞的增殖”的微視頻設計為例,從五個方面闡述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內容
“細胞的增殖”屬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為了更好地突破難點,筆者設計以微視頻為基礎的翻轉課堂教學,微視頻中的動畫、圖片、模型等可以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細胞如何實現生長、增殖等生命歷程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觀看微視頻中的動畫、圖片,學生能夠掌握有絲分裂的過程;通過動畫展示,學生能夠描述無絲分裂的過程。
2.能力目標
通過繪制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體數量變化曲線圖,學生能夠提升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將曲線轉化成文字的能力;通過實驗,學生能夠提升動手、團結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學生在微觀層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細胞的生命歷程是如何實現的,幫助學生建立細胞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真核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難點:細胞表面積和體積比與物質運輸效率的關系;真核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各個時期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數目變化規律。
二、教材處理
(一)教材內容處理
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作微視頻前,將本節內容分成四個版塊,每個版塊又細化為幾個微目標,做成4個微視頻。具體內容編排詳見下表。
(二)微視頻教材內容組織
每個微視頻內容的編排思路大致遵循以下基本流程:片頭—導入—講解—練習—小結—片尾預告。視頻中配備有文字、圖片,還有Flash演示動畫,實驗探究視頻還有剪輯好的部分操作過程,且在整個微視頻中貫穿有旁白解說。
三、微視頻制作流程
微視頻制作流程如下所示:編排微視頻內容→制作PPT→錄頻軟件Camtasia Studio 6.0錄制→后期處理(配音加字幕)→學生代表觀看視頻編輯→修改并完善視頻編輯→課堂教學。
四、建立在微視頻基礎上的教學實施過程
1.課前預習:利用微視頻自學內容
老師提前一周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安排學習“細胞的增殖”一系列的微視頻,同時完成視頻中的練習,作業情況和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困惑最終匯總給教師,確定課堂中進一步討論的問題。
2.課中探究:解決疑點、難點,完成知識的升華
首先,教師將學生的疑難問題和出錯率高的問題展示在PPT中,本節課學生的問題有:
(1)觀察植物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中,解離根尖時,時間過長或過短對實驗的影響有哪些?觀察的實驗中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
(2)在顯微鏡下持續觀察一個根尖分生區細胞,能否看到一個完整的分裂過程?為什么?
(3)著絲點的分裂是由于紡錘絲牽拉的結果嗎?
(4)與有絲分裂過程中核DNA、染色體及染色單體數目變化規律相關。
針對上述問題,小組之間先討論,然后每組派代表回答,對于那些沒有解決的問題,教師進行點撥、講解;接著進行強化訓練。最后,老師做總結。
3.課后:適量的作業進行鞏固
教師給學生準備精選的、有難度梯度的習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進行進一步的訓練。這樣可以照顧到全體學生,使他們都能得到發展,并拓寬知識面,符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五、微視頻教學反思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翻轉課堂也不例外。優點:(1)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課前自學時,根據視頻中的講解,學生更清楚自己的疑點、盲點,使得課堂探究更有針對性,學生的角色由被動變為主動,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2)照顧到了全體學生:傳統模式中,有些學生因為學習基礎、智力水平等導致上課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和其他同學差距拉大,現在,他們可以在預習時根據自己的情況反復多次觀看視頻,課上老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和他們交流。
需進一步完善的:(1)制作微視頻,教師需要嫻熟地掌握信息技術,而這正是大多數老師所缺乏的,所以需要相關部門組織教師進行有效的培訓。(2)課前微視頻自主學習的監控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有些學生的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有效地把相應的視頻看完,導致課堂上無所事事、茫然不知所云。
參考文獻:
謝婭.中學物理翻轉課堂教學理論及實踐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