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是教材新增加的內容,但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難理解。有關生態系統中信息的種類,教材僅作了簡要的概述,并安排了一個“思考與討論”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動物“蜜蜂的舞蹈”,讓學生思考蜜蜂是如何進行信息傳遞的。
本節重點是信息傳遞生態系統的作用。“資料分析”列舉了幾種生物的生存、繁殖與生育和信息傳遞的關系,讓學生分析,總結得出“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的結論。隨后,教材簡要概述信息在調節種間關系時所起的作用。“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體現了信息與生產實踐的結合。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高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中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四個基本理念,本節教學目標確定為:
1.舉例說出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
2.說出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策略
教學難點、重點:生態系統中信息的種類及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突破策略: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要和前邊所學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相聯系,說明它們都是生態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
本部分教學中,利用教材提供的四則資料,在“資料分析”中,分析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在學生分析、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它的作用與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一樣,都是把生態系統各組成部分聯系成一個整體,并且有調節生態系統穩定性的作用。同時,要說明生物間的信息傳遞是長期進化的結果。
二、說教法
本課采用直觀教學法、講述法、指導法、比較歸納法、討論法、閱讀法等教學方法,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閱讀、分析綜合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通過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學習,共同討論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作用的知識。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PPT課件教學課時:1課時
三、說學法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是新增加的內容,但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難理解,建議學生聯系各種親身體驗和生活實際,理解信息傳遞的類型,充分理解信息傳遞的作用。聯系課件,并運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理解信息傳遞的三個類型,討論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和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指導學生在預習時以信息傳遞的作用為主,突出自主學習和自主閱讀,明確信息的類型、應用以及生活案例。
指導學生學會思維遷移,從不同案例和資料進一步鞏固信息傳遞的類型,并從生活案例分析得出信息傳遞的重要性,完善生態系統功能的知識體系。
指導學生提高綜合能力,從不同案例和資料進一步鞏固信息傳遞的類型。
四、說教學過程
課題的引入:通過對“交流方式”中的生活事例做分析與討論,引導學生領會信息是什么?信息是如何進行傳遞的?再設計問題:你能舉出在日常生活中生物之間有關“信息傳遞”的例子嗎?這樣我們就很自然地把課題引入到本節課的課題——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設問:你知道在生態系統中“信息”有哪些種類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生態系統中信息的種類,并思考下列問題:
1.生態系統中的信息種類主要有哪些?
2.如何辨別這些信息是屬于什么類型的信息?
3.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這些類型信息的其他例子嗎?請舉例說明。
這樣,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進行探討,然后說出案例,教師從學生所說出的案例中誘導學生分析是什么信息類型,并問他們判斷的依據是什么?這樣可增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領悟。
以詩引入:“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和煦的陽光、溫暖的空氣將春天的信息傳遞給萬物神靈,于是有了萬物復蘇,春花爛漫;有了燕子歸來,粉蝶飛舞。在生態系統中,生物和生物之間、生物和環境之間在不斷地進行著信息傳遞。從而引出本課題。
學生學習教材后,聯想回答所了解到的生態系統信息的種類,并思考同種生物之間、不同生物之間及生物與環境之間如何傳遞信息。教師通過課堂互動探究1總結規律,通過例1分析提高。
教師提出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對個體、種群和生態系統具有什么作用。學生思考并通過實例回答,通過探究2總結規律,通過例2分析提高。此時,教師要點撥和小結,引導學生分析、交流。學生聯系實際思考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教師用判斷正誤的方式讓學生搶答完成,并且分組互評,并予以打分。
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總結本課時的重要知識點并以網絡圖形式呈現,互評后聯系生態系統的功能進行網絡知識構建。
最后,教師應當指出,生態系統中存在著精巧的信息傳遞和聯絡,但是,目前人們只能模糊地認識自然界的這種“對話”。信息傳遞是生態學研究的前沿領域之一,隨著研究的深入必定會取得更多的成果。
五、板書設計(略)
六、效果預測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生活所見所聞的案例及古詩引入,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活動,加強了學生的有意注意,通過比較歸納,讓學生在推理、判斷中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教師的點評與總結一方面統一了認識,給了學生一個較為正確的可供參考的觀點,另一方面較好地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預測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