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倡導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新課改的教學觀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是根據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而進行的教學,有助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開放式教學;學習興趣
開放式教學是指把人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首要目標,它倡導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學活動為載體,建立開放的教學體系,使教學策略與不斷變化的教學內容相適應,體現出一定的靈活性和應變性,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生動形象的開放型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發展的空間,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具體來說,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開放式教學策略,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內容:
一、創設開放式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創設開放式的教學情境是新課標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在開放式的教學情景中,學生思維活躍,思路清晰,能使學生始終保持較好的學習狀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推動學生去積極思考和探索數學知識。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建開放性的教學環境,有效運用開放式教學情景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創設一個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教學環境。從而喚醒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熱情,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環境中輕松愉悅地學習數學知識。
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時,筆者創設了一個生活中的教學情境:我家窗戶上有一塊等腰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被打碎成兩半了。現在我要去買一塊一模一樣的,我應該帶著哪塊玻璃去?還是兩塊都要帶?說出理由。我的問題一出,學生紛紛展開討論,并紛紛說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通過開放式教學情景的創設,不僅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而且在設定生活情境中,學生通過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二、設置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數學問題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設置開放性的問題是實施開放性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所謂開放性問題就是那些結論不確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解題思路的問題。相對于封閉式的問題來說,開放式問題能調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師生之間的交流創造更多的機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另外,開放性問題的設置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能照顧到各層次學生,并且要注意內容的廣泛性和解題方式的多樣性。再次,開放性問題的設置要注意問題的可發展性,問題的提出可以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啟迪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通過問題可以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并找出多樣化的解題思路。
如上一點的舉例中,筆者結合學生的答案再次提出了更深入的問題,如果三角形的玻璃從中間分成兩半,帶上只有頂角的一半是否能做出一模一樣的等腰三角形玻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開始考慮等腰三角形的玻璃是從什么地方碎成兩半的。這樣,在教師設置的開放性問題中,學生積極思考,從不同的角度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教學方式注重的是對學生理論的講解和知識的積累,是深受應試教育影響的產物,是專為考試而形成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而相對于開放性的教學方式來說,則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也是新課改教學理念對開放式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開放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按照自身不同的能力和興趣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并使學生各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開放性教學策略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開放式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努力探究,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劉蕊.淺談如何開展初中數學開放式教學[J].新課程學習,2013.
編輯 李建軍